我生活的足跡,多半是留在深圳、武漢、十堰這三個一、二、三線城市,除了十堰沒有共享單車、地鐵、輪船外,深圳和武漢出行的交通工具更多些,即便如此,我還是習慣乘座公交車。有的公交車,往往車次較少,間隔時間很長,因此我經常在公交車站一等就是好長時間。
等待的時間,總是過得很慢。記得愛因斯坦在解釋相對論時,打了一個很通俗的比喻,什么是相對論呢?就好像與一個美女約會,等待美女的時間,總是覺得很長;與美女在一起的時間,又總是覺得很短。現在我深刻地領悟了這個道理,所不同的是,愛因斯坦等待的是一個妙齡女郎,而我等待的是一輛公交汽車。
在城市的公交車站,等車,看那車水馬龍,人潮涌動,難免不會生發一些感慨。中國人的生活好了,收入高了,私家車多了,相比而言,這些人還是少數人。大多數都市人出行,還是要坐公交車。在深圳,有公交車專用車道,深圳的理念就是:公交優先,就是市民優先。這樣的話,看了,聽了,讓人心里暖和。我不知道全國有多少城市有這樣的公交專用車道?我希望每一個城市都有。
我姓胡,也是一個喜歡胡思亂想的人。等車時,看那些車從四面八方奔來,又向四面八方駛去。坐在公交車上的人,男女老少,形形色色,他們有著怎樣的經歷?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他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昨夜,他們與誰溫柔同眠?今天又將走進怎樣的浪漫?我不知道,我不能問。記得有人問起,人來熙往,所為何因?另一哲人答曰:皆為名來,皆為利往。在我看來,這種說法是有失偏頗的。
等車,加深了對運氣與機遇的認知,加強了對心態的修煉。車來了,一輛,不是;又一輛,不是;再一輛,還不是。此時,自然會想到一句古詩:“過盡千帆皆不是”。此時,焦急,失望,希望,此起彼伏。有時候,你剛到站臺,車就來了;有時,車剛開走,你就差那一步沒有趕上。搭上末班車,就是抓住機遇的一種形象說法。人一生,都免不了有等車一樣的遭遇,你剛來,車絕塵而去;你剛來,車就來;你失望時,卻又搭上了末班車。等車,就是人生命運的形象寫照。
等車,有時免不了也會想,哪些人會與我同行?哪些人將中途上車?哪些人將中途下車?這都是一種緣分。俗話說得好,同船過渡,五百年所修。所以無論車上怎么擠,我也不會有怨言,即使有人踩了我的腳,我也會報以微笑。一般只要是有人站著,我就不會去搶座位,即使坐下了,也會給那些老、幼、病、殘、孕、婦讓位的。
等車的時候,我經常想起曾經讀過中國著名詩人王家新的一首詩,《希望號正在靠岸》。雖然我們都是生長在武當山下,漢江之濱,卻一直未曾謀面,更不用說認識了,當然這并不妨礙我欣賞他的詩。《希望號正在靠岸》,是詩人在等待輪船時,面對著滔滔水、茫茫天和遙遠的彼岸時,迸發出的一種對前途、未來、理想的一種激情向往。此詩把詩人思想的深遂、情感的飛揚融入到了行云流水詩句中,讀來讓人熱血沸騰,是一首讓人過目成誦的好詩。
人生,有很多時候,都會在等待中度過。在必須等待時,就要有必須的耐心。車走了,它會重來。就像迪克牛仔唱的那樣,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有多少人值得等待。等待,再等待,我們就會等來王家新所說的希望號,此時她就是一輛公交車,正在靠近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