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接著聽了易仁永澄大大的第三節(jié)課,終于等到了干貨~滿滿的干貨,干貨滿滿~
為什么你的習慣會半途而廢,早早夭折?
為什么你會輾轉(zhuǎn)反復,逼問自己:這么做究竟有何意義?
為什么你會三天打漁兩天曬網(wǎng)?明明剛開始充滿斗志,后面卻實在打不起精神?
開始想不清楚,是后期成長最大的障礙。
后續(xù)能量不足,是長期成長最大的隱患。
多少人,還沒想好去哪就匆匆上路?
曾幾何時,還沒明白出發(fā)意味著什么,就已走在路上?
多少次,還沒嗅到成功的味道,就已經(jīng)放棄?
多少年,站起來又倒下,反反復復?
想過為什么嗎?深入探討過原因嗎?
所有成功的習慣,在養(yǎng)成的過程,其實都要三步走:
1.想清楚
2.做計劃
3.防風險
1.想清楚最主要的就是明確你要往哪走。
你到底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到底想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這個目標需要怎樣的習慣。我們可以好好梳理一下自己周圍的榜樣三到五個,想想他為什么值得欽佩?想想如果我們可以成為他,最想學到他身上的哪三個習慣。再結(jié)合那個你心目中最想成為的自己。整理出最想學到的好習慣和壞習慣至少八條。
多吧?是不是有點太貪心,這樣當然容易消化不良。要專一,不做貪吃蛇。這其中還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抓手思維。什么是抓手?以一帶多,提綱挈領(lǐng),先搞定主要矛盾。這一個解決,可以省很多事,有種擒賊先擒王的痛快感。同時也隱含一個道理,別著急慢慢來,一個一個來。一次只養(yǎng)成一個習慣。這不是小看你的能力,但是同時減肥又戒煙,出錯概率大大增加。
同時還要做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給你要做的事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
好多人在做了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就會做一件事就是,問意義??嗨稼は?,或?qū)ψ约簢佬瘫乒?你這么苦行僧的做,到底為了什么?你這么做有用嗎?能行嗎?就這樣堅持了又能怎樣?有意義嗎?有什么用???
一定要警惕這樣的自我問話。
問意義,是減少能量的信號,是懈怠的開端。他與全力以赴背道而馳,開始問自己意義,就是想拖延想逃跑,本質(zhì)上就是一種內(nèi)耗。
所以在開始之前,我們就要有這種防范,就要給自己的行動賦予一個偉大的意義。這是對我們后續(xù)的能量加持打下好的基礎(chǔ)。比如,寫作是對思想的整理,深入思考的表現(xiàn)形式,我開始寫作就可能有一天超越李笑來。開始寫作,我本人的操作系統(tǒng)可能會升級成高端版本。開始寫作,我也可以成為簡書達人。開始寫作是成為知識IP的第一步。
想到這些,是不是能量滿滿?很想開始?就是要和我們的夢想掛鉤,讓夢想照進現(xiàn)實,給我們的現(xiàn)實行動提供力量源泉。在每次懈怠的時候翻一翻看一看,你就明白這個意義的價值有多大了。
那么現(xiàn)在就能開始了嗎?別著急還有第二步——做計劃。很多人開始跳腳說,怎么那么麻煩?婆婆媽媽,我們是行動派。我們都動起來了有人還在磨磨唧唧?
不要只是為了圖快,而忽略了跑的遠。
2.做計劃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個行動指南,在我們迷茫的時候有一個清晰的每日目標。
貼一張白紙在桌面,做一個行動計劃在行動筆記本,每天完成任務(wù)后插一面小旗子,畫一個對勾,痛快的劃掉。這種簡單的行動,卻能很好的幫助我們實現(xiàn)目標。為什么?
因為我們大腦需要及時,高頻,正向的反饋。
就像打游戲,打完就有經(jīng)驗值,就會升級,所以打打打。就像運動健身,看見肌肉線條的變化,就更有動力練練練。所以看見小對勾,就想做做做呀。
聽到計劃就痛苦?
那么核心就是調(diào)動自己的那頭大象。我們和小我之間就像象與騎象人的關(guān)系,要充分帶他玩耍帶他飛,帶他走向我們想去的遠方。
做計劃的時候,首先設(shè)置一個期限,一般是一個月30天。然后我們就可以個性化玩法啦,可以設(shè)置目標完成的三重標準:最低完成標準,考核標準,變身大神標準。也可以采用一些小玩法,比如三天一小憩,五天一突破,七天兌換一豁免權(quán),讓我們的大象玩high,心甘情愿跟著騎象人走。
3.防風險主要就是提前設(shè)想可能的坑,以及繞坑方法。老話說,大醫(yī)治未病。先在腦子里計劃清楚盡可能完整的可行性計劃,絕對成功率更高。要分別梳理主客觀障礙,提前預備解決方法。最后來句能量加持:大神一樣的你呦,一定能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