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記憶當中,向陽飯店是縣城里最早的飯店,當時水泥招牌上面,醒目的寫著國營二字。而且聽說好多地方都有個向陽飯店,不知道是不是連鎖店。
上初二的時候,到縣城參加競賽考試,在幾個同學的鼓動下,去那里吃了一回飯。
本來那次去縣城是帶了干糧和咸菜的,向住宿的旅館要點開水喝就可以了。但最終還是沒有抵御住香味的誘惑,跟著同學走了進去。
去的時候還不到飯點兒,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還沒看到我們,就在柜臺里面問了一聲:吃點什么?
我們異口同聲的說:有啥飯啊?
墻上有!
我們這才注意到,迎門口的墻上有塊黑板,粉筆寫著菜單。
我們對著菜譜看了接近半個小時,細心的建國還拿出本子把菜譜抄了下來。不知道是不是抄老師寫在黑板上的題目習慣了。
看完菜譜,我覺得真不該跟他們進去,因為老爹只給了兩塊錢。炒菜當中,最便宜的素炒土豆絲是一塊錢,根本吃不起——我計劃是用錢買書的。
看來大家的想法和我差不多,算計來算計去,我們決定吃包子。說是吃包子,倒不如說是嘗包子,因為我們五個人點的包子加起來也不夠兩個人正常的飯量。
國慶的父母是老師,條件好點,他點了八個,我和另外兩個人點了四個,榮庫只點了兩個。
服務員給我們端上來的時候,一看我們五個人點了兩盤包子,撲哧一聲笑了,笑聲里不乏鄙夷。
不過我們誰也沒在乎她的鄙夷,因為很多同學還沒有這種機會,我們一刻都沒有停止驕傲。
我們按照自己所點的數量,把包子抓在手里,小心翼翼的吃著,細細品味這從未有過的人間美味。恐怕,那是有生以來最美味的一頓飯。
第二次去向陽飯店吃飯是參加工作以后,是參加同學開光的婚宴。那時,向陽飯店已經進行了重新裝修,但是招牌上的國營二字依然存在。
不過,不久再去的時候,招牌改了,上面掛滿了彩燈;包房里面不僅可以唱歌跳舞,還有年輕時髦的女郎陪酒。
當年一起去的那五個人,也都是西裝革履,風度翩翩,酒席過后,還要舞一支、吼一曲,完全沒有了農村黑小子的痕跡。
幾年前,向陽飯店被拆除了,被一片高樓大廈所替代。不過,在原來的位置又開起了一家向陽飯店,聽說老板就是以前向陽飯店的老職工,裝修風格恢復了以前的模樣,還真的引來了不少老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