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都在收集幾個關于極簡主義博主的文章,她們除了用簡單生活的理念之外,另外都會普遍用簡單的圖片來打動人,當你看到她的生活的環境,所使用的精致的物品以及對目前生活的享受和感恩的時候,總會覺得怎么還有有這么讓人心動的生活呢。
通常她們的文字里都是生活,比如一頓簡單的飯菜,一個自己烘培出來的面包配上自己沖泡的咖啡,孩子的笑容,棉麻的衣物,固定使用的媽咪包和手提袋,環保而自然,時不時在周邊公園或者草地上的散步,都滲透出帶走情感且富足的生活,淡淡的對目前所擁有一切的感恩之情也會在字里行間流露出來。
也許這個時代物品的獲取太多便利和快速,只要心動的當下手指也稍微動幾下并快速輸入密碼,幾天后你想要的一切物品都可以出現在你的身邊,太多容易得到的對比起深思熟慮后確實需要的物品顯得不會太過珍惜,也不會認真使用,說不定幾天后就會覺得并不滿足并很快就能找出替代品。以至于,會導致同類物品重復購買,最終會有越來越多的閑置,當你的房間里出現太多閑置物品的時候,氣場就會開始凌亂,這種凌亂會開始導致負能量的出現,影響居住環境和人的心情的。
記得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住,物資匱乏的年代對手頭里使用的每一個物品都倍加珍惜,村里時常會斷電,所以都會備上兩盞煤油燈,煤油也是打好一個七喜瓶放著備用,而不會使用蠟燭,每次用完之后爺爺都會用布拭擦干凈收好放在斗柜里,放好等著下次使用,每次拿出來都是干干凈凈的樣子,他保管得好的煤油燈我記得有一盞用到我上了初中還一直在使用著,經過時間的洗禮都會泛發出油潤的光芒。還有一把黑色的油布雨傘,也是用了好多年后來被我扯壞了爺爺還對我生氣了一頓,還有奶奶用來腌制酸菜的陶瓷壇子,至今回去還看到在廚房里,應該有二十多年的歷史了,陶瓷經過多年的撫摸拭擦變得油亮而有光澤度,早已經沒有新買陶瓷的那種粗糲感,看著都會讓人產生好好珍惜好好使用的心情,那個年代,似乎一切都是生活里的必備品,沒有什么替代品,也不會用快消品,不是用了今天明天就不用的那種感覺,那種生活是細致的,也是細水長流的。那個匱乏的年代生活也是如此鮮明而簡樸。
已經學會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了,一件同樣功能的物品,只能購買一件,比如粉底用完一瓶再買一瓶,如果同時購入兩三瓶,那么肯定有一瓶會因為對比使用感覺不好而閑置,所以寧愿在柜臺多試用對比后再購買,而不是買回來再對比,而且買的時候一定要買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而不是因為價格原因而將就著買回去湊合用著,湊合幾天就會覺得還是想要再換然后又是一輪新的周而復始。而且讓自己覺得確實需要才購買,而不是可能會用得上而買來囤著,其實這種囤到最后不用的機會太大了。
當你嘗試控制自己的購買欲望并能夠把身邊一切需要的物品全部換上讓你覺得心動并且使用起來體驗感十足的好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慢慢開始變的越來越極簡,這樣也許會有一個過程,但是你試著執行一個月后就會開始習慣。
每個人其實能夠使用的物品并不多,一個家三餐飯一年四季而已,只是因為資訊的快速普及和人們之間的相互對比帶來的虛榮心才導致生活里的本末倒置。
最后放上幾張自己喜歡的圖片,帶有微博水印,大家喜歡的也可以去關注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