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發生了幾件事情,需要我在好好的思考,實踐當中產生的問題,以及之后該如何改進和提醒自己。
事件一:
去沃爾瑪超市購物的路上,孩子一直說要去游樂園,我和他爸爸說明天在安排去,孩子有些不高興。到了超市之后,他不坐在車上,自己走然后對貨架上的東西,東弄一下西弄一下。我感到有點不愉快了。
孩子這個不良行為背后的錯誤目的是什么?
用兩條線索來尋找一下:
1.我的感受:生氣。
2.孩子的行為:我阻止之后,停了一會。接著有開始同樣的行為。我越約束,他越要干。
他的錯誤目的是:尋求權利,雖然對我們說的今天不去游樂園,服從了,但是內心是不服的。因此就用這種方式來想告訴我們,他也有權利。
當時我做了什么?
孩子爸爸看到了后,跟我說:你好好和孩子說一下明天去。
(我的內心:tmd又丟給我解決?)
雖然內心不忿,但是這句話卻讓我被孩子行為攪亂得混沌的腦袋清醒了一點,孩子可能還在為我們說不能去游樂園而不高興。
我走過去,拉住孩子,輕輕問他:爸爸媽媽說明天才能去游樂園,你感到不高興了是嗎?
這句話像戳中了孩子內心一樣,他聽到了之后默默的點了點頭,然后就停止了剛才的行為。
我沒有再接著說什么,就這么拉著孩子的手走著。最后也愿意上購物車坐著,讓我們購物更順利一些。
收獲是什么?
及時的冷靜了下來。但全靠孩子爸爸一句話提醒我,不然我又會開始進行強權控制。
1.我需要一個提醒,我也反思我在腦蓋子打開這個暗號上的錯誤使用,我把這個手勢當做提醒孩子的了,其實也可以是提醒我自己的,下一次,當我感到情緒不穩定時,我要給自己做手勢提醒,并且提醒自己先冷靜一下。
2.假如當下的情形是孩子的行為可預見性的會給別人帶來煩惱。我可以和孩子說:媽媽現在想冷靜下來,我需要你的幫助,我需要你的擁抱。
3.這一次我忍住了再接著嘮叨為什么不去游樂場的原因,我告訴 自己當不知道該說什么的時候,就老老實實的閉上嘴吧。(這點非常滿意)
事件二
整個白天孩子都沒有午睡。到了晚上也一點睡意也無,按道理說他應該很累了,我也沒想明白。就一直陪著,到了8點半,我讓他上床去刷牙,最后再讀一本書就睡覺。關燈了,孩子一直和我說不想睡覺。我只是嗯嗯啊啊的回答他。沒幾分鐘他真的扛不住勞累睡著了,我知道他是真的累了。
孩子不睡覺是出于什么樣的目的?
我現在回想起來,早上他和我出門去買東西的時候和我說了這么一句話:媽媽,我希望天都是亮著的,不要黑,這樣我就能和你一直在一起了。
他這么累還不要睡覺,還要求我陪他玩。我認為也是因為他害怕第二天起來,媽媽就去上班了。
我這個時候忘了去認同他的感受,也許我早點醒悟過來,他也就不會這么扛著疲累不去睡覺了。
我還認為原因之一也是因為我們的特殊時光不是很成功。10分鐘的特殊時光對孩子來說有點太短了,每一次結束他都意猶未盡。也許我們該重新設定一下特殊時光的時間。
目前我提出增加到20分鐘,而孩子則認為30分鐘。我們還沒有達成一致。我是害怕30分鐘我太容易分心了,不能很專注的陪伴孩子,我可以跟孩子談談我的感受,然后可以尋求孩子的幫助,或一起尋找解決方法。(提醒自己!不要有強迫孩子接受20分鐘這樣的腹稿?。。。〔灰校。?/p>
事件三
沃爾瑪購物時,孩子看上了一個鉛筆形狀的彩色鉛筆盒,想要購買。我說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買。然后提醒他,他的零花錢不足夠購買這個筆盒。
孩子興沖沖的說:爸爸幫我買。
我拒絕了,并且告訴他需要用自己的零花錢購買。
他聽了之后就有點不開心了。我讓他想想其他的辦法。然后我看他除了爸爸買,也實在想不出來,也不能有太大的期望,因為這個還不到4歲的孩子,對金錢還沒有什么概念,還不知道沒有足夠的錢有可能是無法購買到想要的東西的。
因此,我給他提供了兩條建議:1,等待下周攢夠了錢再買。2,或者買其他的能夠買的東西。
孩子選擇了買能夠買的東西,他買了雪糕形狀的搓澡棒……
在這個事件下,我有什么樣的假設?
當初打算給孩子零花錢的目的是想從孩子不斷要求買東西的請求中解放出去。我的錯誤假設是:給了孩子零花錢,孩子自己就能明白怎么樣去取舍購買一樣東西了。
實際上,這個假設放在孩子當前的年齡和認知上有些為時過早,首先他還不能理解購買需要一個準確數額的錢。其次,他對于貨幣的大小,多少還不認識。在這樣的真實情況下,我對于零花錢的可以解決我的問題的期望是不現實的。
并且我認為在沒有認同感受的情況下,給出了建議,孩子可能感受到壓力,雖然是給出了2選1的建議,他也自己選擇了。但我認為如果我先認同了孩子的感受,也許結果會更好一點。
對于零花錢的定義和使用,我應該教給孩子更多。我可以給孩子介紹什么是零花錢,和孩子說自己怎么花錢的經歷,最近也一直在玩毛毛蟲買東西的游戲,也開始認識錢了。平時購物的時候,可以讓孩子付錢,增加體驗。
還有一個問題,爸爸對零花錢的態度似乎和我不一致,最后他說了一句:他希望的是,他自己給孩子零花錢存下來,當孩子長大之后,他可以親手教給孩子,并且告訴他這是爸爸給他存。
我想我找到了我們的分歧,對于零花錢我在意的是使用,而孩子爸爸在意的是它的意義。我們有必要好好的溝通一下。
最后的感受,我非常贊同作者所說的,認可感受是最經常使用的工具了,有時認可感受之后,孩子的不良行為就自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