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的女兒閃著大大的眼睛,指著商店的一個可愛芭比娃娃的時候,跟你說:爸爸/媽媽,我想買!盡管家里已經有好多個了,這個與之前的都不一樣,你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當你的兒子,拉著你的手問你:爸爸/媽媽,你看這把槍好酷啊,你給我買,好不好?你買,還是不買?這是一個問題。
有的父母可能會害怕孩子被拒絕,沒有得到想要的東西,而導致孩子有一份很痛苦的回憶,因此會毫不猶豫地給孩子買下來。做到有求必應。
有的父母則會嚴厲地拒絕。留下孩子的傷心失望地記著商店里的物品,并將這一份拒絕記在心中。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被家長拒絕多了,孩子長大后有可能變得摳門。而當家長大手一揮,次次都滿足了孩子的愿望的時候,孩子有可能也會變得很物質主義。天啦,你會不會閃過這樣的念頭:做家長真的太難了!
那實際上,家長要怎么樣定義,買多少數量的東西或者服務才是恰當的,才是為孩子好的?我想每個家長都想做個好決定,想做正確的事情,可有時候常常事與愿違。
在買與不買的場景來臨之前,家長們可以做這樣一些準備:
一、避免孩子看很多廣告。因為廣告片會讓孩子更在乎玩具而不是玩伴的美德。
二、加強父母的影響,看看父母自己平時是怎么花錢的。家長可以開豪車,可孩子不能炫耀自己的游戲機?像這樣的原因需要耐心地給孩子解釋清楚。
三、要適當說不。不給孩子準備過分的物質,比如不給買最新的手機,不讓孩子追逐最新的但不適合的流行歌手。
四、支持孩子真正值得擁有的東西和值得去做的事情。比如我的孩子再買玩具槍我一定不再支持,并和他說明原因。但如果他想要買一本好書,我會毫不猶豫地買下來。如果他想要踢好足球,也一定給他買舒服的球鞋,即使他已經有2雙了。
做好以上的準備,每一次的買與不買,就不是一個問題了,即使說不,也不需要擔心你的孩子會成為一個摳門小氣的人。即使多買,也不會讓他物質主義泛濫。
如果你想要進一步知道如何避免孩子成為物質主義的人,有以下建議可以參考:
一、多陪伴孩子,給孩子適當的自由,比如給孩子一定的時間玩游戲機或者看電視。
二、多陪伴孩子玩一些這樣的游戲,比如可以這樣做給他們一些特別的優(yōu)惠券優(yōu)惠券上的內容是可以增加額外的游戲時間或者即使不吃蔬菜也能吃糖,還有現在就停下手邊的事兒和我玩游戲,這樣類似的優(yōu)惠券。事實上這樣的游戲就是促進家人之間的感情。
三、在特別的日子,用與眾不同值得回憶,但又不太奢侈的方式來慶祝。比如掉一顆牙齒就可以收到10塊錢。或者掉一顆牙齒就可以收到一枚其他國家的硬幣或者用不同的動物的牙齒。我們家掉了一顆牙齒,會收到一枚像下圖這樣的紀念幣,紀念幣上面會有一些男孩子喜歡的圖案。
四、非營利性組織share save spend提供的方法,跟孩子討論的三個步驟:
1、家人之間討論捐獻、儲蓄與消費的三種行為,針對“想要”和“需要”進行討論,以及廣告在混淆這兩者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2、孩子先紀錄自己的消費行為,同時記錄看到的廣告的信息與影響,并討論。
3、討論零用錢的問題,以及如何在未來繼續(xù)和家庭成員維持有關金錢的對話。
具這個組織的調查發(fā)現,參與了以上討論會的孩子們都較之前有了更強的“經濟尊嚴”。
因此家人之間的詳細對話以及反省,似乎真的能有所改變。如果每個家庭里能持續(xù)地開展這樣的一些活動,而且盡早一點開始,這將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
希望當你的女兒再次閃著大大的眼睛,指著商店的一個可愛芭比娃娃的時候,跟你說:爸爸/媽媽,我想買! 這樣的場景再次發(fā)生的時候,你能溫柔而堅定的跟她說:好的,寶貝/噢,寶貝,這恐怕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