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階段: 片段一? 選自《精進》, 作者:采銅,
R:閱讀原文(P91-92頁)
“任務轉換”(task switching)也可以算認知心理學中的一個經典課題了。心理學家早就發現,當從任務A切換到任務B后,執行任務B的績效要明顯比非任務切換條件下執行B的績效差,這個差異稱為“轉換損耗”(switching cost)。轉換損耗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任務A留下的認知慣性,也就是之前已經習慣了任務A的認知情境、反應方式,這個慣性會對完成任務B造成干擾;二是做B的時候需要對B進行認知重構,重新回憶起B的相關背景和信息,這個重構也需要時間,而且可能不完整。
可現實就是這樣,雖然不論從心理學還是從我們的生活經驗來看,這種需要任務切換的“多線程”的感覺很糟,效率很低,但我們往往沒有選擇:一個任務做到一半被打斷,然后去做另一個任務,然后又被打斷,又去做另一個……這里有個至關重要的事實是:如果你是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時被打斷,那么你的“損失”和懊惱就會非常大;相反,如果你只是在做抄寫一篇文檔這種不動腦子的活,那么即便是頻繁的中斷也不會對你造成太大的影響。所以,如果你能選擇好合適的中斷點,中斷就并不可怕,切換的損失也可以降到最低,如果說多任務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話,那么就是“對中斷點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這個技巧的前提是,我們需要對要完成的任務進行有效地剖析,區分出“容忍中斷”的部分和“無法容忍中斷”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證的相對完整的時間去施行那些“無法容忍中斷”的部分。 想象它是一個金槍魚三明治,它的中間部分是金槍魚肉泥,吃下這個部分的努力我稱為“核心思考區間”。事實上大多數任務都有一個至關重要、通常也是最棘手的部分,這個部分需要我們集中精力、非常專注地進行思考,然后將其破解,一旦這個部分被我們“吃下”,那么這個任務就已經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支持性的、補充性的工作(即“支持性思考區間”和“操作性動作區間”)
I:重述原文
在同時執行多任務時,從A任務切換去執行B任務,與執行單個任務相比,其執行任務的績效必然會降低,也就是“轉換損耗”。也即任務和任務之間的轉換,會導致工作效率下降。
那么如何把多任務之間的切換損耗降到最低?也就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作者提出了就是“對中斷點進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區分出任務“容忍中斷”的部分和“無法容忍中斷”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證的相對完整的時間去施行那些“無法容忍中斷”的部分。
歸納而言,一是:抓住任務最重要,最棘手的部分,集中精力去思考解決這部分核心內容;二是,確保執行這部分核心工作時,不被“中斷”,不被打斷(無法容忍中斷)
A1:聯系過往
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正在認真做一件事,做到一半不得不中斷去做另一件事的經歷。
①比如我在認真的寫日記,特別專注,突然電話響了,我不得不去接爸爸打來的電話。②正在做報表,忽然被領導叫去辦公室;③正在做PPT,忽然被領導安排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這些都是以往的經歷,在這些任務切換過程中產生了“轉換損耗”,以①來說明:
我在寫文章的時候,應該是很認真很投入地思考,忽然被領導安排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發生了“任務轉換”,當我回頭再去寫文章的時候,就需要重新整理自己的思緒,造成了腦力和精力的再思考、再動作、再重建內容的過程,就沒有沒被中斷打擾時那種工作流暢、那樣“行云流水”一般……這些就是任務轉換間會產生的所謂“轉換損耗”。
按照作者的理論,如何降低這種損耗,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呢?首先,寫文章有哪些過程?構思內容框架,具體內容,格式,修改等過程,那么其中寫作框架應該是寫作內容的核心部分這部分的工作應該是“無法容忍中斷”的,至于文章格式、后期修改等應該是可以“容忍中斷”的。其次,寫作框架既然是核心重點工作,那么我就應該確保在寫作構思框架的過程中不被打斷,因此我可以把構思框架的部分放到早上7點鐘,這個時候不被打擾。當我構思完寫作框架之后,剩下的內容我可以放到下午來執行,當我在往每一部分框架里填充具體內容的時候,就算被電話打斷或者被叫去干其他的事情的時候,再回過頭來寫文章,也沒那么費勁了,因為大部分核心工作我已經完成了。這樣就可以把任務間的轉換損耗降到最小。
A2:以后怎么用
明天中午10點前要統計提交各縣局的黨員情況:人數、學歷、年齡的分布情況;還要提交發布上周五創新大會的會議紀要,可是現在都凌晨了,只有明天早上抓緊時間完成任務了,這其實就是一個執行多任務的過程,為了在明天下午中午10點之前完成任務,我必須提高工作效率,否則就要挨批評。
明天早上8點半上班,也就是只有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時間,很短。因此我必須同時執行這兩個任務,否則就可能完不成,雖然兩個任務之間切換會產生“轉換損耗”,但是我必須把這種“轉換損耗”降到最低。
一是:抓住每個工作的核心部分。對于統計黨員情況的工作,其實核心部分工作就是給每個縣局黨建聯系人打電話,剩下的就是做記錄,做表格,發郵件(這些可以中斷)。對于寫會議紀要,核心工作應該是找出我的會議記錄重點勾畫內容,剩下的就是套會議紀要格式、排版、發郵件(這些可以中斷)。
二是:保證核心工作執行過程中不被“中斷”。既然統計黨員的核心工作是給聯系人打電話,那我就抓緊時間先給每個縣局聯系人打電話;寫會議紀要的核心工作應該是整理我的筆記,我要保證在做這兩部分的核心工作時盡量不被打擾,所以我提前到辦公室早點開始工作,避免中途被打擾。
對于黨員統計工作,既然我已經完成了打電話聯系的核心工作,剩下就是接回執電話,就算在做最后的表格統計的過程中被領導或同事打斷時,我的工作效率也不受太大影響,因為所有的黨員信息可以通過電話收集到。
對于會議紀要的寫作,當我完成整理領導講話的核心工作內容時,就算我的做會議紀要在排版或套格式的過程中被領導或同事電話打斷,當我再回頭來整會議紀要時,我的工作效率也沒太多降低,因為就會議紀要這個領導講話(核心工作)已經被我完成了,排版的過程是可以被中斷的,整體的工作效率影響不大。
總之,未來執行多項工作任務時,為了降低任務轉換損耗,提高工作效率,就是要抓住任務的核心部分,再執行核心工作時,盡量確保不被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