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出差一個多月,一直沒有寫文。
2018年6月12日,我加入了樊登讀書會,成為它的一名會員,也成為樊登的一名忠實粉絲。
今年的3月30日,我聽完了所有的書,用了9個多月的時間。
2013年11月2日樊登開始講書,到現在已經有5年的時間了,我沒有具體數,但他一周講一本書,一年按50本書來算,也大概有200多本書。
姑且是210本吧,210本/288天=0.72本/天,也就是說,我兩天差不多可以聽3本書。
這個速度不算是最快的,但也絕不算慢的,應該是上游水平。
我還聽說,有很多人白白浪費了錢,只聽過幾次就放棄了,非??上?。
樊登讀書是我聽過的講書軟件中,講得最好的一個。在經過大浪淘沙之后,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樊登。
我當然不是替樊登在作宣傳,因為他講得真的很棒,不但歸納得好,而且表達得也好,重復收聽率非常高。
不過說實在話,剛開始聽還是有點浮躁,聽不下去。
一有時間,就想聽點音樂、評書之類的,感覺輕松愉快無壓力,因為誰也不愿意聽費腦的東西。
就像人們喜歡看電視、玩游戲一樣,不用動腦還很快樂,而閱讀有時往往顯得有那么一點枯燥。
但從長久來說,二者的差別顯而易見。
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未必人人都做得到。
后來我想出了一個辦法,就是利用跑步的時候聽。
在跑步時,一個人除了跑之外,幾乎不能做任何事情,那就聽書吧。
跑步是我所熱愛的,久而久之,聽書也成了我的熱愛。
每天一邊跑步,一邊把樊登讀書的每一本書都聽完了,其中有的經典書聽了還不止一遍。
利用每天跑步時聽,既鍛煉了身體,又學到了知識。
我平時每天風雨不誤地跑步6公里。這個時間差不多就可以聽完一本書。
從一開始,我就是奔著全聽完去的,所以我沒有挑食,我是排著聽的,從第一個往下聽,直到最后一個。
因為我覺得越是貌似不感興趣、越是陌生的知識領域,就越可能是自己知識的盲點,就更要多聽。
每個人都有知識的盲點,不過大部分人不知道而已。
結果真如我所料,我聽到了很多精彩的知識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本來很艱深的東西,經過樊登的消化,娓娓道來,我竟聽得入了迷。
當然,有不少書,本來不了解,經過樊登的講解,覺得非常好,就買來或用電子書讀了。
從4月起,我開始挑自己喜歡的書重復地聽。
因為知識必須經常重復才能掌握,不管樊登講得多么好、多么有用、多么激勵人,沒有做到那也只是樊登的,而不是我們的知識。
只有記住在腦海里,溶化在血液中,才能真正落實到行動上。
而且我發現付費聽書的效果非常好,以前聽過一些免費的書,也不錯,但因為是免費的,所以想以后反正有的是時間,慢慢聽吧,結果一拖了好幾年也沒聽。
而付費的聽書,因為交了學費的,聽少了會感覺吃虧,所以不會拖,一有時間就聽。
就如同我們閱讀,在網上和書店里買的大量書籍,堆在書架上招灰,真正讀完的沒有幾本。
反而有一種錯覺,覺得書買回來了, 成為自己的了,就好像已經擁有了知識一樣。
我就有這種體驗,自己買回來的書從來不著急,一拖就是好多年,反而是從圖書館或別人手上借來的書,會在第一時間讀完。
所以,我現在幾乎不買書,一般從圖書館借閱,效率很高。
經典的書怎么辦?想看了再去借唄!
這也應了那句老話:書非借不能讀也。
在這個信息高速發達的今天,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簡單,人們卻很難靜下心來真正去讀或聽一本書。人們被大量無用、重復和淺薄的知識淹沒,還在沾沾自喜,以為自己很博學。
讀書要多讀經典的、被歷史考驗過的書,那才是真正有效的知識。
好吧,最后再次提醒一下自己2019年度的學習目標:
1、聽樊登講書200本以上。
2、閱讀書籍超過去年的164本,達到180本,平均每兩天讀1本書。
加油,阿杰,挑戰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