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米》主要講的是一個窮苦人家去賣米。
這篇文章的作者飛花的家庭也是像她所寫的文章那樣窮苦。她父親多病,母親患過小兒麻痹癥,有一只手臂幾乎癱瘓,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這么清苦家庭的人,但她不甘心被命運束縛,在窮苦中掙扎著。她小時候成績特別好,而且20多萬字的書,她半天就能看完。她以最好的成績考進了初中,因為沒錢買書看,她每天都要去新華書店偷偷蹭書看,即使被店員驅趕也毫不氣餒。就這樣,她也以優秀的成績考入了高中,但因為交不起學費,在上高二時含淚退學。當時的校長看中了這個成績超好的卻又貧困的學生,免去了她所有的學費,而飛花也非常爭氣,考入了北京大學的法學院。她早上去打工,晚上自學,并且還去攻讀法學院的碩士學位,她寫過許多作品(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大話紅樓》),也翻譯過許多作品許多節目也有她涉足的腳印。可惜的是她患上了白血病,24歲便離開了人世。
這位作者的經歷讓我想起了清朝一位大才子袁枚所寫的一首詩:《苔》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 ? ?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飛花不就像一株小小的青苔嗎?她出生在窮苦的農民家庭,很平凡,但她也有她自己的青春,也有她自己的奮斗目標,她自己努力奮斗著,學著牡丹來開花,當她開出自己的花時,總會有一把顯微鏡會發現她,培養她,她就這樣成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