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檢視閱讀的目的是什么?
了解整體和基本內容;產生疑問和興趣。(切記)
強調:千萬不要陷入細節!千萬不要陷入細節!千萬不要陷入細節!(重要的事說三遍)
方法:檢視閱讀五步法:三看一判一粗讀
一、本書檢視閱讀情況
第一步:看包裝
實際花費時間:1分鐘
主標題:《學會提問》,
副標題:批判性思維領域的“圣經”
上架建議:心理學。掌握他人或自己心理的,再進行提問嗎?
作者:美國作者2人,尼爾布朗、斯圖爾特。基利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策劃機構:無
看版次和印次
版次:1(2016年6月)
印次:27
宣傳文案:權威大師之作!30年暢銷不衰的經典!封底只有俞敏洪的推薦,傳授批判性提問的技能,非常經典,對同學們推薦的。
第二步:看整體
實際花費時間:5分鐘
回答問題:
目錄說了什么:共12章,共有二級目錄,結構是順序邏輯。
本書目的:提高每個人的推理分析能力。
本書目標:傳授批判性的提高技能。
本書受眾群體:想要提升推理分析能力的人
作者自序:是課堂教學經驗中總結出來的,適用范圍可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實踐中。
第三步:看細節
目的:尋找關鍵詞
時間花費:10分鐘
步驟:看索引;看關鍵章節;劃出作者強調的詞
關鍵詞: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二分式思維方法;
本書誠意度打分(1-5分):5分
第四步:下判斷
實際花費時間:1分鐘
回答問題:
本書對我當下的價值打分(1-5分):5分
建議采用什么樣的方法閱讀:分析閱讀。
第五步:粗閱讀
實際花費時間:20分鐘
實際速度(平均每頁幾秒):1200/251=7.17秒
關鍵詞:論題和結論、理由、詞語意思、各類假設、推理的謬誤、證據的效力、替代原因、數據的驗證、忽略的重要信息
該書的心理壓力指數(1-5):5
二、完成本書檢視閱讀之后的感受
這本書是2位美國人寫一本關于提高批判性思維的心理學方面的書,有兩個假設,即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這個假設的概念是什么?所謂假設,就是一個看法,通常沒有明說出來,而作者認為是理所當然,并用來證明其表面的推理證。所以要用提問的方式通過批判性思維把這個假設找出來嗎?
適用范圍可延伸到形形色色的生活實踐中。這是新版,書中有圖表、練習題,每一章還有專門的提醒。本書反復強調的關鍵問題可以提高每個人的推理分析能力。那關鍵問題是什么?應該是假設吧!書中的收獲會出乎你的意料。這么厲害,是真的還是吹牛?
因剛跟永澄老師學了假設這個概念,所以從第5章開始看,什么是價值觀假設和描述性假設。87頁就重點提了一個問題:關鍵問題:什么是假設?這些假設要尋找,只有找到隱蔽的較有爭議而又缺失的聯系,你的尋找才是最值得的。聯系也是關鍵詞。
通過20分鐘的粗閱讀,圍繞“學會提問”這個主題,對越來越多的信息,采取提出關鍵問題的方法,明確論題和結論、理由、詞語意思、各類假設、推理的謬誤、證據的效力、替代原因、數據的驗證、忽略的重要信息等,提升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我們需要靠自己去問為什么!擦亮雙眼看清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