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化論與生活》第二部分 大自然的進化遺產

第9章 歸家的浪子 Welcome home, prodigal son

本章核心論述:我們必須放棄由某個創造者賦予我們獨特性的想法,接受我們是100%進化的產物,我們與其他生物共享同樣的基因,而大部分我們認為和人類獨特性有關的開放式歷程都反映出一種快速進化過程。


第10章 嘔吐的孕婦 Teaching the experts?

本章核心論述:進化學家能夠和新的主題共譜和諧舞步,并且教那些專家們某些事情。

論證:瑪吉關于嘔吐的孕婦的研究(嘔吐是為了讓胎兒避免因為還沒有足夠抵抗力而受到日常食物中的化學攻擊而產生的一種機制)。


第11章 謀殺之城 Murder City

本章核心論述:繼續論證進化論以及用進化論方式去思考的有效性。

例子:墨西哥無尾蝙蝠(用進化的思想來解釋)

謀殺-在謀殺案中,配偶和姻親成為被害者的幾率遠多過血親(與漢密爾頓的親屬選擇理論相符)


第12章 社區之殤 How I learn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genetic determinism?

本章核心論述:“進化論”并不是“基因決定論”。行為由基因和環境決定,情景會影響行為,因此正確的環境影響會造成相應的改變。

論證:太早懷孕以及高暴利與預期壽命以及環境的穩定性有關。(行為是不同情景下的生存策略-為了生存與繁衍而頑強奮斗是人類的天性)


第13章 動物有個性 They've got personality?

本章核心論述:動物、人類擁有個性也是一種生存策略。

評論:本章太多與論證無關的個人信息和故事。(無需講太多研究的發展過程)


第14章 林肯之美 The beauty of Abraham Lincoln?

本章核心論述:從進化的角度來理解“美”。“美”與“丑”的判斷(這種判斷存在于意識之下)與其對生存是否有利有關。

論證:覺得美的環境都和生物的生存與繁衍有關。男性的吸引力與其雜合度基因(健康程度)成正比。審美也受到非生理因素的印象,一個人的受喜愛和尊重程度也會影響他的吸引力程度。


*第15章 黏菌的美德 Love thy neighbour microbe?

本章核心論述:“良善”與“邪惡”有單純生物性解釋。與“良善”有關的特征,會讓團體像一個完整單位般好好地運作,而與“邪惡”有關的特征,則讓那些損害團體利益的個體得到好處。所謂的“良善”與“邪惡”也僅僅是生存策略,這樣的沖突存在于所有與鄰居互動的生物之中。

論證:Dicty(阿米巴原蟲)-模式生物(model organism)

當食物短缺時,會與同伴們聚集成龐大的聚集體,成為一個超個體,通過犧牲部分個體(形成基地和柄的細胞),來確保群體的繁衍。


*第16章 群體的疊羅漢 Groups all the way down?

本章核心論述:個體和群體沒有絕對的界限,每個個體,同時也是次級單位的群體。群體之間永遠存在著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沖突。有機體和群體的最核心區別在于,在有機體中自私和不道德有關的問題,在本質上已經獲得解決。有機體內部的和諧共處,不能被視為理所當然。這需要進化出一套防止內在破壞的機制-這個機制可以被看成是一份設計來促進共同利益的社會契約。

(生命是否始于一群協同合作的分子反應呢?)


*第17章 合則興,分則亡 Divided we fall

本章核心論述:當群體內的選擇作用被抑制時,群體就變成有機體,使群體間的選擇成為主要的進化力量。不幸的是,生物個體在屬于自己的團體里互動時,有可能扮演癌癥細胞的角色。團體內的選擇作用偏好短視近利的策略,而團體之間的選擇作用則需要團體成員齊心協力為大家謀求長遠的結果。

案例:癌癥細胞的發展(短視近利的個體最后和有機體的自然死亡一起消逝)


*第18章 有翼的智慧 Winged minds?

本章核心論述:較高層單位的智能判斷,都是由較低層單位之間的機械過程造成的。這個過程包括了代表不同選擇的小團體之間有組織的競爭,至于競爭結果,取決于哪一團體先到達門限。較高層級的智力無法再任一個細胞被找到,而是出自各個部分之間的互動。每一個心智都是團體心智,而分布式有機體的每個心智,都包含神經以及社會的交互作用。(所有有機體都需要一個方式來協調身體的各部分。分散個體組成的有機體,比如社會性昆蟲群落,則必須具備能在遠距離運作的類似系統。人則是依靠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論證:蜜蜂-社會昆蟲的決策案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