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是一個特別沒有脾氣的人,看起來就是那么和諧。偶爾也自卑的任我自己就是人群中的軟柿子。正因如此,給了好多人訴苦和敞開心扉的機會。這樣訴苦的人有了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不管男女。所以我也就知道了好多人不知道的,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秘密。像這樣訴苦的人最后一般都會詢問我聽完過后的感受。我只好用不帶評論的中性詞,比如說可能啊,也許啊,大概啊一類的詞語。如果說用批判性的語言來說明內心的想法的話,那么這些訴苦都白費了。
《了不起的蓋茨比》書中第一頁第二自然段有句話,“當你想批評別人的時候,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有你擁有的那些優勢”。我也是被這本書深深的影響著,逐漸的養成了不對他人妄加評論的習慣。
后來,向我傾訴的人越來越多,向我要評語的人也越來越多。一開始問我感受的那些人被一張“真心過濾網”給過濾掉了,一個個都不再向我傾訴。反而覺得整個世界都清凈了。同時,身邊的好友也漸漸的溜走。
青春不是得到什么,而是學到了什么。
記得在馬云爸爸的一次演講上,在互動環節,一個北大留學生提到一個細節:在開講之前,馬爸爸旁邊有個女同學,一直在說她才讀大學一年級,創業很辛苦。馬爸爸一直在搖頭。直到她說到但是她都聽她老公的,馬爸爸就猛地點了幾下頭。就想問一下馬爸爸是為什么會做出這樣的反應呢。?
馬爸爸臉上千萬種表情過后只說了一句話:“男人在女人面前總是會不懂裝懂,而女人是懂,裝不懂。這個女孩很聰明,知道要聽老公的。”
第一次看這個演講的時候我也跟臺下的觀眾一樣,一笑而過。看了第二遍才知道思考這一問題。這反映了男人和女人之間的一種差別。
到現在我也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個特別可愛的女生,她罵過我一句話。至于是出于什么原因吧現在也記不大清了。她罵我自以為是。罵完就走人,就剩下我一個人在哪里發愣。我是沒有脾氣的那種人吧,小學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況,就在心底悄悄的種下了這樣一個種子。這顆種子在心底發芽生長,年齡越大就越能體會到身上的這個缺點。如果覺得自己也有那么一點兒的自以為是,不妨在心底也種下這樣一個種子,總有一天會明白為什么要種下這顆種子了。
上高中的時候,教我們語文,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師。老師在談寫作的時候,一直都在強調人生閱歷對寫作很大很大的幫助,如果要想無中生有的寫出好文章,那幾乎是不可能的。要想寫出好的文章的開始,就是要有豐富的人生閱歷,人生閱歷大致兩個來源。一,書本。二,生活。
老師講到這里,讓我想到初中化學老師的一句話“你們有什么資格跟我交辦,你們和我都年輕過,那你們老過嗎?”這句話一出來,便讓那些自以為是的男生安靜下來了。
雖然我們年輕,就算讀過再多的書,很多事情也是無法在書本里面學到的。前輩們追討厭的,就是那種孔子面前丟書本的人,因為你在無形中踐踏了前輩的自尊。要想得到前輩的認可,不是你在他面前有多么多么NB,當你真的出人頭地了,知道回去看看前輩的時候,能跟前輩談上幾句心里話的時候,能把整個整個世界拿到前輩面前的時候。
匆匆青春,你學到了什么
? ? ? ? ? ? ? ? ? ? ? ? ? ? ? ?---END---
如果我的文章能給您帶來那么一絲的共鳴,那請你動動手指為我點亮紅心。如果我寫的對您有那么一絲的幫助,麻煩親回到文章第一段把關注點成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