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網絡朋友的隨筆——
前段時間跟一個朋友聊微信,不知怎么就聊起了找對象的問題。
她問我:“你找對象會不會看這個人的條件?”她指的是外在條件。
“不會”我說。
“那你看什么?”
“看我喜不喜歡他啊”
“那如果你喜歡上一個人,可他是個搬運工你也不嫌棄?”
“不啊”我很淡定的回她。我這個朋友呆了一下,最后得出一個結論:“那你就是以自己的情感為主,我就有很明確的目標。”
我當然知道她有很明確的目標,不然以她的“條件”不至于現在還單身。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有了一種論”條件“而談的戀愛,一種論“條件”而結合的婚姻。每當有人談戀愛了,周圍的人們總是不自覺的會問一個問題:“對方的條件怎么樣?”有人被介紹相親了,第一個問題也往往是“他的條件怎么樣?
而這些條件指的也不外乎是工作、家庭、收入、房車。
忽然想到以前讀弗洛姆的書(可能是《愛的藝術》或者《逃避自由》,記不清了),他在里面說,市場經濟產生以后,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可以用市場經濟的規律來解釋,即等價交換。愛情也是,我愛你=你符合我的條件;我愛你=你能給我我要的。一切都建立在條件的互相交換上,我聰明漂亮,你就要帥氣富有,這樣我才能選擇你,才能喜歡你。我聰明漂亮,你又矮又窮,我們的條件不對等,怎么可能有愛情產生呢?這樣的戀愛中,有要求,有條件,有物質,就是沒有情感的投入。
想到以前很流行的一個段子:一位女子,在網上征婚,輸入條件: 要帥 ,要有車 ,要有漂亮的房子,要有很多錢,要長得酷,又要有安全感 ,結果電腦告訴她,符合這些條件的人是:奧特曼在銀行里下象棋。雖然是個笑話,可是仔細觀察,發現生活里還真有不少姑娘想嫁給“在銀行里下象棋的奧特曼”呢!
我不知道這些姑娘嫁給奧特曼以后會不會幸福,也許感情真是可以培養的呢,也許真的會因為喜歡一個人的相貌,金錢,房子進而喜歡上這個人呢!雖然我從來沒有過這種體驗。
但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經歷和認識,每個人對感情的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我不想去評價別人的愛情觀。但我始終認為,既然能夠稱為愛情,那么“情”才應該是核心。如果僅僅因為對方的外在條件而選擇談一場戀愛,或者走向婚姻殿堂,覺得自己會變成一個空殼子。(也許別人要的根本不是愛,只是條件,是我想多了)
那么愛情真的不需要條件嗎?我覺得答案是否定的。正如人們所說“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心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你愛上一個人往往是因為這個人滿足了你內心的某種需求。所以我覺得談戀愛的條件,更重要的應該是“心理條件”。你和他是不是有共同的價值觀?你們在道德感上的認同是一樣的嗎?你們有沒有共同的興趣或者愛好?對未來你們是不是持同樣的期待?和他在一起會不會有一種找到“靈魂相似的另一半”的感覺?這些才是我認為談戀愛,結婚要考慮的首要條件。
除此之外,一段真愛的基本要素首先是“給”而不是“得”。“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除了給予之外,愛的共性還有:關心、責任心、尊重和了解。只有具備了這些才能稱之為“愛情”,否則只是你私欲的滿足,或利益的交換。
我毫不懷疑那些拿著條件和標準去找另一半的女孩會嫁不出去,因為這不過是一場等價交換的貿易,也許在銀行里下著象棋的奧特曼先生也在等著顏好腿長34D,上的了廳堂,下得了廚房,進得了臥房的“雷德森”。即使找不到也可以“降價出售”嘛,總之,總會有同樣拿著條件等著交換的男人等著她們。
而我,我只愿意找一個能陪我吃路邊攤,陪我讀書畫畫,陪我yy;像我一樣善良,一樣正直,一樣嫉惡如仇;跟我一樣興趣豐富,充滿好奇心,不成熟,也不完美的男孩子,攜手一起走過。即使他真的只是個搬運工呢?
你呢?
你是想嫁給奧特曼先生,還是和我一樣做個固執的姑娘呢?
(愿每一個姑娘都有這樣一位先生,你們的靈魂能夠翩翩起舞,合拍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