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唐胞苷
英國文學史上最杰出的戲劇家莎士比亞,在其創作的《哈姆雷特》中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萬事萬物本無好壞之分,只是人的思想將其使然”,這句話的意思是,世間的萬事萬物原本沒有好壞之分,后來出現的好和壞,是我們人的思想導致的,也就是說,是人的主觀想法導致了我們對事物的判斷。
比如,我們認為找工作面試必須通過,如果沒被錄用,自己就是糟糕的,失敗的。這是我們自己對面試一事的主觀判斷,而面試本身無所謂好和壞。可見,我們對某一事件會出現非理性的判斷和非理性的情緒,而理性判斷和理性情緒才是需要我們慢慢掌握和使用的。
《理性情緒》這本書就是要我們正視自己的情緒,使自己免于不理性情緒帶來的痛苦,并告訴我們如何理性地對待自己的情緒,如何減輕這些情緒對我們造成的傷害。
這本書主要圍繞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簡稱REBT)的主要觀點展開的,告訴我們如何通過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使我們的非理性信念轉變為理性信念,從而達到無條的自我接納。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簡單來說,就是讓來訪者意識到自己的非理性的思維模式,并與之辯論,從而達到“無條件的自我接納”。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是由《理性情緒》這本書作者阿爾伯特·埃利斯(Albert Ellis)創立的,他被譽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之父,認知行為療法的鼻祖。在美國和加拿大,他被公認為十大最具影響力的應用心理學家第二名(卡爾?羅杰斯第一,弗洛伊德第三)。
1942年,埃利斯攻讀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碩士學位,主要接受精神分析學派訓練;1,1943年6月獲得碩士學位;1947年埃利斯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獲得臨床心理學博士學位;1953年1月,埃利斯與精神分析分道揚鑣,提倡一種新的心理療法,1955年他將自己的新方法命名為理性療法(Rational Therapy,RT);1961年,該療法改名為理性情緒療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 ,RET);1993年,埃利斯又將該療法改名為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
他從事心理治療工作60余年,治愈了15 000多名飽受各種情緒困擾的人,并在紐約創立阿爾伯特?埃利斯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學院;他一生出版了70多本書籍,其中有許多都成為長年暢銷的經典,有幾本著作銷售量高達幾百萬冊。
2003年,當他90歲生日的那天,他收到了多位公眾知名人物的賀電,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比爾?克林頓,前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
在2007年的《今日心理學》雜志上,他被譽為“活著的最偉大的心理學家”。
他是史上最長壽的心理學家,2007年安然辭世,享年93歲,被美國媒體尊稱為“心理學巨匠”。
1.了解你的情緒成因——理性情緒療法的基本原理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基本原理可用“ABCDE”概括,其中,A:activating events,指激發的事件;B:belief system,指人們對事件所持的觀念或信念;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指觀念或信念所引起的情緒及行為后果;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fs,指勸導干預;E:effect,指治療或咨詢效果。
2.控制你的情緒源頭——非合理與合理信念體系
我們可以將信念體系分為兩大類:即建設性的信念或理性信念(rational beliefs);毀滅性的信念或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s),縮寫為“RBs”和“IBs”
合理信念是指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可以幫助你感覺健康、行動有效,能讓你得到更多你想要的,更少你不想要的。包括你對生活中正在發生事情的“冷靜的”和平靜的看法。
不合理信念是指一些想法,這些想法可以讓你感覺不健康、行動無效率,讓你得到更少你想要的,更多你不想要的。
比如對于找工作這件事,合理信念:“如果我得到這份工作,我很可能非常喜歡它,但是事實上我也可能不喜歡。即使我非常喜歡這份工作,我也不必一定要得到它或者擁有它。即使我沒有得到這份工作,我也可以去尋找其他的就業機會”;不合理信念:“不管怎樣,我必須讓這個面試官喜歡我并且錄用我!如果他不這樣做,那就太糟糕了! 我無法忍受!如果我失去這份工作,就說明我是一個沒用,一文不值的人,我再也不能找到這樣一份好工作了。”
通過對比,我們發現,非合理信念和合理信念對我們以后的行為產生很大的影響,但是通過與不合理信念進行質疑,或者駁斥,我們發現,我們的不合理信念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變。
3.改變你的情緒——你的情緒你做主
這里對于REBT做一說明:
REBT并不認為所有的情緒困擾都來自不合理信念,因為可能還有其他重要的原因,如腦部結構變化產生的情緒困擾;
REBT并不認為所有的不合理信念都會導致情緒困擾,如你可能不合理地認為所有女人都不可理喻,但是你可能不會因此而痛苦;
REBT只是主張當你固執地持有某些不合理信念時,你將有可能讓自己產生不必要的痛苦,可能會使許多寶貴的目標落空,如你必須要求自己一定表現良好,別人必須公平地對待你等等;
REBT認為,創造了讓自己心煩意亂的信念和感受的人主要是你(但不是完全、全部),因此你擁有控制和改變它們的能力,即你的情緒你可以做主。
但前提是:你要接受這個觀點,并且努力練習使用它,這也是改變情緒,進而改變行為的開始。
下面用REBT自助表格的形式具體闡釋理性情緒行為療法對我們的信念、情緒和行為產生的作用。以我沒考上理想的大學而心煩意亂為例。
我們都知道,對于同一事件,人們會有不同的態度和看法,以及不同的情緒,所以,導致我們情緒好與壞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自己。
總之,我們要記住,自己的情緒要自己做主。我們的情緒困擾不是來自于事物本身,而是來自于我們自己所持有的觀點。如果你想了解理性情緒療法,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性情緒》這本書值得一讀。
共勉!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文/阿唐胞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