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久前在朋友圈轉發了一部電視劇的bgm,有人評論了“有品位”,后來又有一個人點了贊。看起來人氣有點少,我卻高興了一個晚上。
原本是想發私密的,因為是一個很小眾的劇種,圈圈里關注的人很少,看過這部劇估計少之又少。但還是鬼使神差地發了公開,卻沒想到真的有人也看了啊!突然間發現別人也喜歡自己喜歡的東西,那種快樂瞬間溢上心頭,熟悉卻又陌生。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我,或者說我們,已經漸漸失去了這種快樂。曾經別人只點贊不評論還會被我們嫌棄,可現在僅僅只是點個贊,就能讓我們瞬間心情暢快。因為,似乎就連點贊之交,都越來越少了。
而隨之多起來的,是各種各樣關于朋友圈的帖子。今天這個說拉黑了屏蔽我的人,那個說屏蔽了不想看到的朋友圈,明天還會有人專門出來分享關閉朋友圈的感受。其實這里面有些信息我是認同的,只是看到朋友圈被如此大面積地圍攻,總覺得有些話不吐不快。
其實所謂朋友圈的那些現象,真的值得我們去如此深入地分析么?歸根結底,不過是熟不熟或者有沒有共鳴的問題。
2.
度娘說,“朋友圈”是一個由熟人、半熟人組成的“關系圈”。要我說,在這個見面先問微信、拿出手機隨便掃一掃就可以成為微信好友的時代,朋友圈還能剩下多少熟人和半熟人。
看到有人說屏蔽了朋友的的朋友圈,因為不想看到他或她在微信上的那一面,更愿意把時間花在當面聊天上面。呵呵,承認吧,其實不過是因為你跟他們不熟而已,我還真的不相信你會特地約他們見面。
如果是家人或者很好的朋友發了自拍,甚至不明所以的朋友圈,我都會很認真地看,因為我想他們,關于他們的所有,我都想知道。
“朋友”這兩個字,不是輕易就可以說出口的。那些見面之前還要先翻一翻對方的朋友圈才知道聊什么的人,真的是你的朋友嗎?那些吐槽點負能量就能讓你嫌棄的人,真的是你的朋友嗎?那些曬點成就、拍張風景就引發你的羨慕嫉妒恨的人,真的是你的朋友嗎?
你所討厭的,不過是越來越多涌入你朋友圈的,或是隨著歲月而漸漸變成的,那些你不熟的人。
3.
而到了最后,偶爾發的朋友圈,也只是希望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一個和你一樣被打動而產生共鳴的人。
以前別人和你有交集,或許還會給你點個贊或者評論調侃幾句,現在拇指往上一翻,你精心編輯的朋友圈在別人那里也就一秒的流量而已。
你看不到別人的朋友圈,或許真的不是被屏蔽了,只是因為越來越孤獨的心已經承受不起更多的孤獨了。就像我最開始說的,寧愿發私密,自己欣賞自己的小確幸。
4.
現在還能看到一些在校的師弟師妹在朋友圈發一些學校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感悟,他們之間也會互相點贊、評論。朋友圈里面的那些宿舍瑣事、考前熬夜還有社團活動,諸如此類,都是他們正在共同經歷的。那樣的朋友圈,根本不會有人去專門分析研究吧?
后來,朋友圈似乎就變味了。但其實,變的,不是朋友圈,只是我們自己而已。
在這個提倡言論自由的時代,我還是想說,那些拿朋友圈來分析、消費的文章根本沒有必要。朋友圈,何錯之有?它不過是被大眾冠上了“朋友”之名的社交工具,而你所謂的屏蔽和關閉,也并沒有多么高大上,那不過是你正常的對外社交。
我曾經信誓旦旦地說我再也不發朋友圈、不看朋友圈,可別人一句“那是你的損失,你不過是失去了一個獲取他人狀態的渠道,而且可能是唯一的渠道。”我又被拉回了朋友圈,因為我承認,不管熟不熟,我都希望知道對方的消息,那或許是我跟某些曾經有過交集的人的唯一“溝通”了,而這也不過是我自己對外社交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