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

? ? 看張愛玲的書也都這么幾年了,發(fā)覺自己最愛的不是她被捧上神壇的《金鎖記》,也不是那改編過多少次依然動人的《半生緣》。我最愛的還是那本她自傳體的小說《小團圓》。

? ? 《小團圓》是張記錄自己在香港上學時期經(jīng)歷港戰(zhàn),后又回到內(nèi)地生活,回憶童年。遇見自己第一個情人“胡某人”,從相識到炙熱再到愛意冷卻凋謝的輾轉(zhuǎn)故事。

? ? 在現(xiàn)當代作家中,張對文字的掌控運用能力可說無人出其右。而《小團圓》則是張的“文字力”的巔峰。用爐火純青形容并不為過。其情感與心理的表達也是一絕。相比之下,即使是我認為她作品中感情最為“平淡”的《留情》也是多了些束縛。而到了《金鎖記》,則有種話本子小說的感覺,悸動不得,仿佛隔了一個陌生人的影子。《小團圓》的真實的無奈與破碎成就了小說的“平淡”與“自然”。像是紀錄片里動物的生活,不是天然環(huán)境,但不可謂不自然。

? “小團圓”?書名就很讓人思索不及。團圓即是團圓,這“小”又是什么?是歷經(jīng)千辛萬苦后的重逢,而又被迫分離……又或是不再見,在心里銘記?使人費解……當然,這并不影響我們?nèi)タ催@本書。相信到最后,看完整本書,你那怕說不出,卻也已經(jīng)明白這“小團圓”是什么意思。

? ? ? ? 有人說張小說里的人物是活著的,真實的可怕。自己認為不如說是張把自己一寸寸地分裂,而《小團圓》中的那些人物,都不曾“越界”,而在這層拘束中有著人物自己本身最大限度的“動蕩”的表現(xiàn),這一點是很難得的,在這一點之上的小說的刻骨真實和顛簸矛盾是值得人們一讀再讀的原因。她的作品里的人物正是這樣評價“一寸一寸地活著的”,反思之,若沒有這活著的人物,人物后的情感與心理的描摹般的刻畫,也只是笑談罷了。

? ? 沒看過這本書的人翻開這本書的時候該是一瞬間就“安靜下來”的。就像王菀之的歌《小團圓》里的第一句“翻開你的小說,快樂時消失于那天”。故事的結(jié)局早已寫在開始。這些回憶里的恍惚。書中開頭便是“金句”……熟悉張的人都知道,“頻出”金句是張的一個特點,喜歡的人早已將之貫之于心,奉作銘言;而討厭的人又說其是“小資情調(diào)”,無甚作為。而我是中立者,只求看見。張的這些“金句”是放在樹上的玉蘭花,你將其攀折下來,花尚有香味,可時間長了,你覺得這不“真實”了,懷疑了而厭倦。而要是放在樹上遠觀,真是真的,好看。拍下照片來,也是活的。張的句子要放在整個環(huán)境中生存,不可“放縱離開”。而《小團圓》即是如此,你放下,然后回過后再品,是如滿樹花開……所有的關(guān)系明了。

? ? ? 初讀此書,大多數(shù)人或許都是一頭霧水。恍惚放棄,什么都沒發(fā)現(xiàn)。你在看過作者其他的作品,了解一下生平后再細讀。第一遍可能只看見一些影子,而再看,一點點清晰……你會明白到底為何,那些書評人說的“刻骨扎心”在何處。書中沒有“大”歷史,“大”事情,這也許是她命名書籍時想到“小”的一個原因。寫作手法相當?shù)仉[晦,與其他作家盡力塑造一個完整的“面”不同。《小團圓》是一個個點,靠著回憶一根根穿起來,而又不成線……這種寫作方法會使人閱讀上有大困難,也覺得很亂。可只要突破這瓶頸,你便會發(fā)現(xiàn)這種寫作方法的奧妙,使人歷幻覺,浴昨日黃昏的陽光……而又破碎,回醒過來。與其說是張選擇了這種方法,不如說是好的方法自然選擇了作品……

? ? 《小團圓》里都是回憶的“碎片”,且是不斷地穿梭。其他作家的回憶與現(xiàn)實交錯,而《小團圓》則大體是回憶與回憶的糾纏,是回憶里的回憶。張在這里無奈而又固執(zhí)地寫下“記憶”。你驚異于為何這些事為何會被銘記這么多年,而又帶著“怪異”的感情。這也許就是張的過人之處吧?分明可怕的“記憶力”。不得不承認,張有著可怕的記憶力,《小團圓》里張對往事的倦倦闡述,與蕭紅在《呼蘭河傳》里的隱藏的激烈不同,一樣的對平淡的翻揭,蕭紅的更多的是一種無奈與悲哀,而張所有的是“倔強”,她倔強地“不合理地”講述過往。在張的很多作品里經(jīng)常可以看見類似的話語,句子。她偏執(zhí),反復(fù)地汲取這些自己發(fā)乎于心的記憶,提取出的物什同樣可怕地同化靠近它的人。《小團圓》里的字字如針,直扎到人心里去。人們在讀時,常常會略過。而后又記起,不確定這種感情。然后恍然夢醒,真是如此!沒想到自己竟然會這樣,發(fā)生后的感情自己沒記住,竟靠著她人的筆下文字表達出來了……真是神跡……張是對人心有研究?前世是剔骨除血的“屠夫”?竟如此懂得人的結(jié)構(gòu)?她在自己的書中像是“捉了個迷藏”。是讀著瞥見了一點影子,連忙追趕上去,又不見了……而又轉(zhuǎn)彎,誰知她在轉(zhuǎn)彎處躲起來,等著你經(jīng)過,嚇你一跳……書中的感情也是如此。你是突然間發(fā)昏了,失了明,一下子被擊中,一痛不可解。而當你起身再看,她人已不見了。我們懊惱著,她卻也是“眷戀而又自省”地離開。寫這部作品,張絕不會輕松。她或許早已肝腸寸斷過,而在書中盡量使人看不出來她的曾經(jīng)。

? ? 品讀到的苦痛只是開始,后面的過程,我認為對每個人,不同的人來說是不一樣的,不可細說。《小團圓》仿佛是屬于人的“第二類”感情,不同于我們經(jīng)常發(fā)泄而出的“第一類”。我們常常感受不到,但在閱盡此書后回覺,這不同的多變的“第二類”情感才像是正確的,也是更刻骨的屬于我們的情緒。在張愛玲的此書中,最常見的就是,“一個人的行為已經(jīng)超過了感情本身”。《小團圓》讀著,你逐漸感到,原來那些不在意的,竟然成為最驚異,最重要的部分……那些語句,成為回想里的主要。張的《小團圓》絕對是一本可以一讀再讀的書……

? 《小團圓》,可能不是團圓,可對我一個愛的人來說,真是一場“團圓”。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張愛玲的《小團圓》共十二章,第九章僅四頁,寫鄉(xiāng)下過年唱戲,九莉的所見所聞。這一章非常特別,筆者試從這一章切入來理解...
    塵上弦閱讀 1,794評論 3 0
  • 今天介紹一個便秘克星——艾灸。 說來話長。我本身有便秘,但是已經(jīng)成習慣了,不覺得什么。這兩天入伏,養(yǎng)生專家都推薦伏...
    金明啊閱讀 362評論 0 0
  • “……偷了我的菜,你微笑著離開。最后知道被偷的我眼淚掉下來……” 不知道你熟悉這個游戲不?反正我,在它正流行的時候...
    楓紅云天閱讀 1,811評論 10 5
  • 入了天津地界兒,感覺人人都是馬三立。 昨兒中午吃完飯,在天津的街上溜達。走在我前面的,是爺孫二人。 走著走著,咣嘰...
    GoodNineNine閱讀 257評論 0 2
  • 生活的滋味, 你只品嘗了一半。 另一半, 在你追夢的路上……
    小劇在成長閱讀 300評論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