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這個任性發展的時代,很多事情都被冠以愛之名去完成。不敢打包票說是每一個人,但肯定有不少人“深受其害”。
在我看來,這就是情感綁架。這個現象在家庭中顯得尤為突出。在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中國,許多長輩樂此不疲的堅持著。
他們很自信,甚至自負。家長對于孩子的迫切期望,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經深深扎根了。孩子在一天天長大,這種心理會成為一種行動,處處壓迫著孩子的成長空間。總是可以聽到,這是為了你們好,他們打著愛的名義,實則就是在情感綁架。因為他們幾乎不會考慮孩子的感受,只是一味的堅持自己的想法,并強壓在孩子身上。一旦反駁,得到的只會是那一句,你怎么就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
很多時候,孩子只想做一件自己想做的事情,卻總是經常性被認為是在耍脾氣,最后被家長的愛恐嚇住。因為吃的飯不夠家長吃的鹽多,因為走的路不夠家長走的橋多,所以孩子就要服從,不然就會“吃虧在眼前”。這樣的邏輯也是逆天了。如此被束縛著手腳的我們,如何向前走?怕是每走一步路都會被情感扎的“血流不止”。
有些道理,長大了,想多了,經歷多了,自然而然就會想清楚了。真的不要“保護”太多,孩子的路要自己走,不然只是家長的一個復制品,失去了活力。一路的坎坷,會把孩子的棱角磨平,終有一天,孩子們將會是自己人生的陽光。開心與否,成功與否,都是自己能夠成就的。
此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