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日清明
抄錄秦觀江城子。
? 清明天氣醉游郎。鶯兒狂。燕兒狂。翠蓋紅纓,道上往來忙。記得相逢垂柳下,雕玉珮,縷金裳。
春光還是舊春光。桃花香。李花香。淺白深紅,一一斗新妝。惆悵惜花人不見,歌一闋,淚千行。
清明的雨,原是春雨貴如油的雨,卻因了介子推安眠綿山,文人墨客借杏花澆愁,成了不斷的愁腸。到了我們,許多的懷念先人,祭奠英烈之形式雖有存留,但情感都漸漸淡去。杏花開在二月,到清明時正盛,然而雨來了,便凋得急。如若你去杏林,春雨加上憑風,我想那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意境,全然不用為難就可以感受。
這是說我們走出去,大山里,小路旁,三五好友,隨意得只顧憐愛了云朵和花草,忘了感冒和泥水。我們古典的詩歌是含蓄而優美的,可是詩人常癲狂得不成樣子。我常常因為想要知道是誰在寫下黃金句而追查作者的底細,到最后卻常常驚訝起來。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然而看看秦檜,他的手寫體,宋體字,如今還是我們的主打體。看看蔡京,完全當時就是書法大家!我想,大概這也是一個人自身矛盾無法隱藏的情形吧。化用一句調侃的話,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就是,文字流芳千古,為人遺臭萬年。詩人也是這樣嗎?詩句清朗俊秀,詩人厭世潦倒。
這也都是個例。還有種情況,就是我們總難知道真相,我們的好惡常是被引導的結果。例如曾國藩,例如李鴻章,例如被剪裁改編了的泰坦尼克號。這讓世界更加撲朔迷離。
我更愿意相信,那些字體端正畫風高遠文章滿是忠貞義憤的人,他們骨子里是更愿意做青史留名的英烈的,但他們不是敗給了時代,時代太抽象了不能為誰負責,他們敗給了自己軟弱的意志。
清明時節,我喜歡清明這個詞帶來的清爽明快之聯想。算一個愿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