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寶寶年齡的成長,家長需要教寶寶一些行為規則,比如飯前要洗手,不可以搶別人的玩具,不可以亂扔垃圾……但寶寶并不是所有時候都能遵守規則,一旦違反了,往往都讓家長暴怒不止,甚至要挨一頓皮肉之苦,或者被關到小黑屋里“閉門思過”,歪歪兔早教認為,其實這都是非常損害親子關系的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
可是話雖如此,難道就這么由著他去嗎?要怎樣才能讓寶寶主動地懂得遵守規則呢?
1.讓寶寶承擔違反規則的后果
例如:如果早上不刷牙,那就不能吃早餐,因為媽媽不能看著你蛀牙;如果把水撒到地上,那就要把地板擦干凈;如果在地上打滾,那就要自己洗衣服;如果搶了小朋友的玩具,就要把玩具換回去,并且親自道歉;如果摔壞了碗,就少買一件玩具,用買玩具的錢買一個新碗;如果在馬路上亂跑,就要停止出行回家,因為媽媽不能看著你面臨危險……
歪歪兔育兒老師提醒:后果和行為之間一定要有聯系,比如,在地上打滾會導致衣服非常臟,因此才要求寶寶自己洗衣服,而如果罰他不吃零食,則顯然沒有什么道理。在行為和后果之間建立起聯系,這樣寶寶才能真正地明白為什么要遵守規則。
2.正視寶寶的需求
寶寶的每一個行為背后,大多隱藏著心理需求,而家長則需要正視這種需求。與其說“不要做什么”不如說“你可以做什么”。如果寶寶如果寶寶總是在墻上亂畫,那就給他準備一套彩筆和大大的繪畫板,告訴他“你想畫畫的時候在這個上面畫”;如果寶寶總是跳沙發,那就多帶她去玩蹦床,甚至可以給她買一個蹦床專門用來跳……總之,如果在出現情況后能及時告訴寶寶“怎樣做是恰當的”,就事半功倍了。
3.提前告知結果,并讓寶寶自己選擇
寶寶因為缺乏自控力,做事往往不顧后果。但當家長把后果提前擺到他眼前時,情況就可能不一樣了。當寶寶因為缺乏自控力而忍不住犯錯時,家長不妨讓他做個選擇:是選擇及時停止呢,還是選擇繼續,然后承擔相應的后果呢?當然,如果寶寶選擇了繼續,那家長就真的要讓寶寶承擔后果了。
4.及時夸獎寶寶
從“不懂得規則”到“主動遵守規則”本來就是一件值得夸獎的進步,那為什么不對寶寶表達出來呢?不要吝惜你的表揚,我們可以讓寶寶覺得,遵守規則是一件很棒的、值得驕傲的事,而非痛苦的、非做不可的事。寶寶都是希望在父母面前表現好的,當我們給寶寶一個定義,一個期待,寶寶就會滿懷希望地去達成這個期待。因此,充分利用寶寶愿意在父母面前表現好的心理,就能達到良好的效果了。
還在用打手板、關黑屋矯正行為嗎?你out啦!是由歪歪兔早教整理編輯——歪歪兔情智樂園幼兒早教產品通過綜合訓練+親子繪本+關鍵期早教指南+情智DVD,每月一套幼兒早教主題產品,從關鍵期的6大領域發展為重點,同時配合關鍵期的能力訓練和各個階段的行為習慣能力培養等相結合,培養寶寶好習慣好性格。
輕松家庭早教從歪歪兔開始,成為歪歪兔會員,在這里讀懂孩子!>>>>點擊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