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的那邊,有那從未觸碰的世界。
上周去了支教的培訓,臨結束,隊長說,每個人回去把這部電影搜來看看,嗯,就是《天那邊》,完了寫個觀后感。
好吧,沒轍,拖到了今天,必須得看了,不然會挨揍的。
按理說講支教的故事也沒什么好笑的,可就是止不住地開心,一直在捧腹大笑,可是看著看著卻怎么也笑不出來了。
看完了,該動筆了,停頓了許久,有很多話想要說,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那就單說一說支教這個事吧。
開始的時候,許小萌懷揣著自己的理想,江可可就是為了追尋自己的愛情,他們信誓旦旦地踏上了支教路。
他們坐上牛車,來到村子,支教生活開始了。
村長一口地道方言,機關槍似地噼里啪啦,興高采烈地說了一大堆,然而,他們根本聽不懂啊!江可可無奈地說:“你能不能說普通話啊?”村長一句“我說的不是普通話嗎?”徹底讓他們沒話說了。
村里唯一的老師羅老師一聲鑼鼓敲響,牽著牛和抱著豬的孩子們從四面八方跑來,聚在了破爛的教室前面的空地上。
羅老師責備那兩個孩子怎么這樣就過來了,牽牛的孩子說:“完了還得去放牛呢!”抱著豬仔的孩子跟著搭腔:“家里沒人,怕豬仔跑了。”
要知道,這是他們家里應該可以算上最值錢的了。
他們拉著橫幅蹦蹦跳跳,歡迎新老師的到來。
橫幅上的字是用膠水粘上去的,不經折騰,掉了一片下來,村長立馬跑過去,在背面吐上一口口水,又給粘了上去。
羅老師養的雞不知怎么跑了出來,院子里頓時雞飛狗跳,捉雞去了豬又跑出來了,好不熱鬧。
旁聽了兩天羅老師那一口方言的講課,他們倆耐不住了,批評羅老師教育方式的不對,為了去講課作了一番斗爭。
終于,他們爭取到了講課的機會,一切似乎慢慢步入正軌。
漸漸地,他們發現一切都不是想象的樣子。
許小萌的理想在這里得不到實現,她深深感覺到了羅老師的不信任;而江可可原本就是個富家子弟,根本受不了這里的枯燥乏味,他選擇拋下愛情,獨自離去。
他們的愛情在這里戛然而止。
所幸的是,最后她堅持了下來。
我們總是輕而易舉地說,自己有一個支教夢。
我們想給我們以為的落后的地方帶去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期盼能讓那里的孩子們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走出大山,走出世代貧窮的命運。
可是又有多少人想到,當我們離開以后,他們又該何去何從。
從一開始直到快結尾,許小萌就一直在強調自己只在這呆三個月,所以她希望羅老師可以給她充分的自由去發揮自己的才能,還一直都以城里人的心態看待羅老師,總覺得他是怕自己搶了他的位置才不讓她上課,甚至在江可可失蹤時懷疑是他把他藏了起來。
兩個人說話的姿態從來都是她高昂著頭,咄咄逼人,他低眉順眼,和和氣氣。
是呀,她只是把這里當作她實現人生價值的地方,只是用三個月來經歷一下她從未感受過的生活,中間不肯放棄也更多是因為回去會受到父母的管制,所以,當三個月到了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說了再見。
我們不否認她有許多的不舍,只是當孩子們的眼淚齊刷刷流下來的時候,她是否有過猶豫呢?
當選擇了支教的時候,也許對我們而言只是一個經歷人生的過程,我們沒有想說會把自己的一生奉獻在這片土地,可是留給孩子們的卻是無盡的想念。
經歷了無數來去的孩子們永遠會期盼下一位老師的到來,同時也懷念著所有已經離去的老師。現在想來,那短暫的陪伴帶給他們的是永遠的掛牽啊。
所以在一開始,羅老師和村長雖然很歡迎他們的到來,卻不愿意他們教授更多的課程,只是因為,當他們離去以后,孩子們的想念越發讓人心疼。
也正是因為如此,羅老師才會在春秀輟學去打工后憤憤地對許小萌說:“你只是來這里待兩天,拍拍屁股就走的丫頭片子,你懂個屁!”
有選擇就會有收獲,有割舍,支教,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就一定能幫助他們多少,我們又哪能信誓旦旦地說我們做的就一定是正確的呢!
在我們之前有人去過,在我們之后也會有新的人去,可是最終,我們大部分人都將會離開。
唯愿我們一起經歷的時候,把陪伴當作最長情的告白。
就像影片的最后,羅老師的離去讓許小萌又回到了這片土地。
城里有記者來拍照,他們冷漠得就和她剛來的時候一樣,當他們問及她有什么想法的時候,什么也沒說。
記者說那就拍一張合照吧。孩子們搬來一張凳子,放在最前面的中間,放上四束野花,這就是他們唯一的合照。
羅老師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他對小屁股們的陪伴真的成了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