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 ? ? ? ? ? ? ? ? ? ? ? ? ? ? by (美)杰弗里.伯恩斯坦
幫助你停止大喊大叫的25個辦法
這里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你避免掉入大喊大叫的陷阱。
1.成為主動的傾聽者
如果你和孩子正處于沖突之中,要嘗試把孩子從矛盾沖突中拉出來,讓他看到自己的真實感受是什么。你要避免當眾評判孩子,當眾評判會讓孩子覺得在受指責批評,從而產生防范心理。我的一位來訪者張先生告訴我,他發現讓他12歲的兒子小邁這樣做非常有幫助:“請告訴我,你為什么看起來如此焦躁不安?”就是這個簡單的提問,幫助張先生記住了要傾聽自己的兒子而不是教訓他。即使小邁沒有給父親一個直接的回答,張先生也意識到,問了這樣的問題后,他打開了自己的心扉,隨時準備著兒子來與自己分享思想和感受。
2.通過理解讓你平靜下來
正如上面所講的一樣,傾聽有助于你更深地挖掘和理解孩子到底怎么了。這也許是大喊大叫的最佳抗毒劑。回顧一下第2天中提到的理解的力量。單獨運用理解這個策略也許并不會阻止你大喊大叫,但理解或多或少會有幫助。嘗試做一下分析,你到底希望孩子做出什么樣的改變,然后理性地解釋給他聽。比如說,孩子的臥室總是亂七八糟,你得先問一問自己希望孩子的臥室怎么樣才算整潔有序,然后你告訴孩子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楊女士是13歲孩子優優的媽媽,她意識到自己能夠容忍地板上放一些衣服,但無法容忍屋子的角落里放了開封兩周的薯條。另一個例子,你的兒子拒絕去上學,因為他有個考試并未準備好,這種情況有可能發生嗎?你的女兒害怕被一群新朋友拒絕,會對你發脾氣嗎?正如我在第2天中討論的那樣,理解你的孩子正在發生什么事,有助于你把情緒平靜下來。你的情緒越緩和,就越不會沖動行事,就越不需要大喊大叫。
3.問一問你自己到底是誰的問題
也許你10多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總是把音樂放得震天響,也許你學前年齡的孩子正在玩一個心愛不已的東西,《讓我們去動物園》(Let’s Go to the Zoo)的歌曲成百上千次地不斷播放,一聽到這個,你的頭都快要爆炸了。如果你不向孩子清楚地表達你已經受不了了,頭都暈死了,他是不會知道你的感受的。因為某件事影響了你的情緒而導致你對孩子大喊大叫,并不會使問題得到解決。來咨詢過我的一位媽媽馬女士意識到,她從來就沒有告訴過5歲的兒子恩恩,當他用力拉自己的大衣時,她受到了很大的打擾。最開始,馬女士認為恩恩拉自己的衣服是淘氣,覺得好玩,但漸漸地,兒子的這個行為讓她火冒三丈。馬女士平和地告訴兒子不要再拉扯她的衣服,這樣就避免了對兒子大喊大叫。孩子需要父母向他們清楚地描述從而讓他們理解父母有什么樣的感受。如果因為你的孩子對你送的禮物視而不見或者并不喜歡,你覺得沒有被孩子感激,甚至被拒絕了,因此你就對他大喊大叫,但孩子并不會理解是由于他的行為引發了你的喊叫。要注意的是,你應該如何向孩子詳細地解釋他的行為或反應對你造成的影響。事實上,叛逆孩子并非總是會理解他們所說所做的怎樣影響了父母的情緒。你要讓孩子知道你期望什么,你想要什么,而不要讓孩子來猜測你的期望是什么。
4.識別出憤怒的信號
你感覺生氣并不是什么大問題,但如何處理你的生氣就是個重要的問題了。憤怒、生氣并不意味著“我必須大喊大叫”。回想一下我在前面提到的大喊大叫是一種“父母條件反射”。父母認為把憤怒當作解決問題的信號,是個非常不錯的主意。雖然憤怒的表現因人而異,但引發生氣的常見提醒信號包括:
·緊張/心跳加速
·消極/毒害性思想(如,“這個孩子正在毀掉這個家!”)
·呼吸急促
·出汗
·捏緊拳頭
·聲音顫抖
請參考我在第1天中提到的深呼吸練習,它會幫助你減少這些癥狀。把想要大喊大叫當作一個解決問題的信號,有助于你保持解決問題的建設性和邏輯性,從而減少大喊大叫的可能性。比如說,如果你的兒子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一片狼藉,不要等到你的大喊大叫毛病爆發之后,才想起叫他整理好房間。你要提醒自己,孩子需要的只是把東西整理好,而不是你的大喊大叫。你實在認為應該發火時,可以在心里大聲地說:“我現在真的是非常生氣,不過還是讓我靜一靜之后再來處理這個問題吧。”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在于,讓你在交流前把自己沉重的情緒包袱先放下來。
5.不要把所有事情當成個人行為
米格爾·盧茲在其《四個協議》(The Four Agreements)一書中寫道:“不要把任何事情看作與你個人有關。其他人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因為你……”這是值得記住的至理名言。如果你靜下來好好想一想的話,就會發現許多時候你朝叛逆孩子大喊大叫,是因為你把孩子的行為看得太有個人針對性了。即使孩子存心是要惹你生氣,你也要記住“其他人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因為你”這一名言。你的孩子之所以表現出叛逆行為,是因為他自己處于掙扎狀態,而不是你的原因。記住這一點,可以讓你不至于太沮喪,你大喊大叫的概率就會降低很多。
6.勾勒一幅畫中畫
你要記住的一點是,孩子此時此刻的行為表現已經不完全是他自己了。就像電視里有畫中畫一樣,把孩子那些讓人氣惱的行為變成小畫面,把他的積極行為變為小畫面周圍的大畫面。這就與在第1天中所做的“恢復孩子的良好形象”的練習差不多,你越是把孩子的叛逆行為畫面變小一些,就越能增加和強化他作為人類一員的善良美好一面,同時你就越少感覺受到威脅,就越不可能大喊大叫。7.運用幽默
我的一個來訪者林女士,嘗試了我建議的如下做法。與許多父母一樣,林女士被她10歲的女兒貝貝弄得火冒三丈,因為貝貝拒絕打掃自己的房間。這成了母女之間發生爭吵的焦點,她們都會向對方大喊大叫個不停。一天,我給林女士提了一個建議,讓她開玩笑似地對貝貝說,要是她們家會有人送來100萬美元的話,恐怕只會在貝貝學會了打掃自己的房間之后才有可能發生。我告訴林女士,貝貝會被她這個幽默的要求而不是平常的大喊大叫所征服的。果然傳來了好消息,貝貝妥協了。任何讓人輕松愉快的幽默,都會減少緊張和大喊大叫的概率。
8.想要大喊大叫時運用低聲細語
我前面提到過,低聲細語對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低聲細語對于在公眾場合避免太惹人注意也是個有效的方法。你的孩子如果已經10多歲了,你可能會覺得低聲細語有點屈尊俯就和過于老土,所以對大孩子用低聲細語時要看場合,要有選擇性。像和我打過交道的其他父母一樣,孫女士意識到她任何時候一用到低聲細語,就會贏得孩子的認同。當孫女士和她8歲的女兒小麗參加鄰居的聚會時,孫女士對小麗運用了低聲細語技巧。小麗對來參加聚會的父母和孩子非常粗魯,孫女士走向小麗,在她面前停了一會兒以引起注意,然后平靜而堅定地對小麗低聲說道:“小麗,我請求你表現得禮貌點兒。”小麗同意了,孫女士因為沒有對女兒大喊大叫,從而避免了讓女兒當眾出丑。我會在第5天里更多地談到,運用平靜而堅定的父母姿態,把其作為避免權力爭奪的部分策略。對于運用低聲細語,我建議使用下面幾個步驟:
·平靜地走向孩子,首先引起他的注意。
·直接盯著孩子的眼睛,在你說話前停頓一會兒(如有需要,要蹲下來)。
·如果你認為不會在身體上威脅到孩子,輕輕地把手放在孩子肩膀上。
·簡單扼要地輕聲說出你的要求,語氣要堅定,然后離開。
9.學會恰當地使用聳肩
使用聳肩是可以代替大喊大叫的另一個備選方法。通過聳肩,你在傳遞一個有效的非言語信息:“我不會過度反應。”若無其事姿態的聳肩可以和這里列出來的低聲細語或其他策略結合運用。7歲的小蕾告訴她爸爸王先生,她打算逃跑,去她朋友的家里住。由于王先生剛離婚不久,對于是否能為女兒提供一個穩定的家還特別敏感,所以王先生第一次聽女兒這么說的時候,就對女兒大喊大叫了一通。但是,在我幫助王先生改進他作為父母的技能之后,王先生再聽到女兒說那樣的威脅話時,就會做個聳聳肩的動作,其實他發現女兒并未打算執行她的威脅。聳肩的動作會幫助你把自己過度的情緒平和下來,自然會終止孩子的鬧劇(也可能是你自己的)。
10.不要羞辱或謾罵你的孩子
我在第1天計劃中已提到過,父母避免謾罵孩子非常重要。要避免用詆毀的方式跟孩子說話。作為父母最需要記住的一點是,尊重換來尊重,侮辱換來侮辱。你總是否定你的孩子,很快就會讓孩子的自尊水平降到最低點,沒自尊的孩子對你也不可能有很好的尊重。讓事情變得更為糟糕的是,你經常和孩子用消極方式講話,會引發孩子更多的叛逆行為。對孩子的語言傷害會更大,惡語一句六月寒,大喊大叫簡直就像在傷口上撒鹽一樣。這樣對孩子說話會更有效果:“我希望你把其他東西拿出來之前,先把這些玩具清理干凈。”而不要說:“你這個被寵壞了的東西,馬上給我把這些玩具清理干凈。”
11.就讓它過去吧
捫心自問一下,這個情形是非常重要必須追究下去,還是可以讓它過去就過去了呢?如果你需要時間靜一靜,可以跟孩子解釋一下,你現在心情不好,想安靜一會兒,等感覺好一點時再跟他講話。如果你有家人的支持,可以叫另外的家人陪一下孩子,使你自己有時間靜下來整理一下情緒。不管什么時候有可能,不管時間有多短,都要留出一些時間來關照自己。做一些讓自己平靜下來的事情,如做緩慢的深呼吸、沉思、寫日記、給一個支持性的朋友打電話或做禱告。
12.說靜心禱語
我發現這個眾所周知的禱告對所有壓力情形都非常有用,而且許多年來,我聽到許多父母說過這個幫助他們避免了對孩子大喊大叫的禱告語:“上帝啊!請賜給我心平氣和來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情吧!請賜給我勇氣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情吧!請賜給我智慧讓我知道千差萬別吧!”
13.記住你是要控制局面
隨意向孩子發泄憤怒情緒,你可不要掉進給孩子做這樣示范的陷阱。記住,你是父母,你必須給孩子做一個如何解決問題的正面示范。我看到許多叛逆孩子的父母在讓孩子決定其行為時,表現得如此被動、如此挑釁。如果你是孩子行為的鏡子,他乖巧的時候你就對他特別好,他不乖時你就對他特別糟糕,那么你的孩子也可能這樣以牙還牙,你好好對他時,他就好好對你;你不好好對他時,他也不好好對你。你得承認孩子是在模仿你。
14.適可而止
如果孩子已為其行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你只是想給孩子一個小小的報復,就要問一問自己,你的說教還有沒有必要。許多父母的個性中有使他們去刺激孩子的陰暗面。這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當我說“陰暗面”時,我并不是指這些父母非常惡毒,也不是指這些父母希望他們的孩子受到傷害。我是指,父母的挫敗感會讓其很想“懲罰”自己的孩子。這類例子包括想過分地取消孩子的某些特權,或就某件早已成為過去的事情對孩子進行沒完沒了的教條式的說教。我將在第6天來探討紀律約束方法,被稱為依靠紀律,我們會探討更多有關應在何時以及如何恰當地向孩子提出行為后果的問題。
15.說“讓我想一想”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叛逆孩子的父母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放慢自己的節奏。叛逆孩子會試圖用一個可笑的要求來打破你心態的平衡狀態。說“讓我想一想”會有助于你放慢自己的節奏。希希是胡女士15歲的女兒,非常叛逆。希希會用操控性方式提出一個要求(如,在媽媽剛下班回到家時,希希就提出要去朋友家)。一天,胡女士興高采烈地跟我打電話說:“與拒絕希希去朋友家的請求相比,我意識到對我來說,說‘讓我想一想’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后來,胡女士在一次咨詢中見到我時告訴我,女兒不喜歡給胡女士一些時間來做出決定,她說“讓我想一想”就會讓決定變得更妥當一些。
16.上演一出現實的電視劇
想象你和你的孩子被選去表演反映日常家庭生活的新現實劇。這意味著你和你的孩子在家里的所有互動都在被你看不見的攝像頭拍攝,你家里到處都安放著這樣的攝像頭,在你的車里也放著,不管你和孩子一起走到哪里,都會有攝像頭。難道你想要全國人都看到你對孩子大喊大叫嗎?
17.確保你自己的需要得到了滿足
當你疲憊不堪或饑餓難耐時,你會告訴孩子嗎?記住,如果你不是處于精力充沛的狀態,就很難有效解決孩子的問題。注意,要避免食用太多含糖量高的東西,因為這類食物會讓你的血糖不穩定。你的鍛煉和睡眠充足嗎?許多人缺乏足夠的鍛煉和睡眠,因而影響了健康。適當的營養、充分的鍛煉和足夠的睡眠,對于減輕緊張和減少你大喊大叫的頻率,有著神奇的效果。你也要記住,沖突常常會在吃飯前引發。我建議,要么早點吃飯,或吃飯前來點小點心,要么嘗試把任何討論或沖突放到飯后去解決。如果基本需要沒有得到滿足,你極有可能產生挫折感,很容易被激怒,你會很想大喊大叫。如果問題不是需要馬上解決,那么在跟孩子交涉之前先吃好飯或休息好。
18.進行自我談話
當你想要大喊大叫第3天 在大喊大叫陷阱邊上學做情緒教練,對自己說:“我感覺想要大喊大叫,這只不過是一種沖動,我一定能夠控制住。”我記得陸女士是兩個上小學的叛逆孩子的媽媽,她在咨詢期間向我多達5次地重復述說她是如何控制住自己大喊大叫沖動的。注意到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沖動,然后用這種堅定的自言自語方式來撫慰自己,你就會覺得平靜了很多,然后就不太會大喊大叫了。
19.對自己進行記錄
把你想要大喊大叫的每次沖動都用書面的形式記錄下來。在以后的一些日子里,不論你是因為幾天沒有大喊大叫而感到高興,還是你有大喊大叫的沖動了,都記錄下來,算出百分比。然后當你下一次想要大喊大叫時,記住這個百分比。回顧一下你取得了多大的進步,感覺有多好。如果你大喊大叫的沖動明顯減少了,要記得獎勵自己。
20.想一想心平氣和的、強有力的角色榜樣
如果你對其他父母是如何抑制自己大喊大叫的情形歷歷在目的話,你會覺得他們的支持有助于你避免大喊大叫。于先生告訴我,當他嘗試不對自己10歲的叛逆女兒大喊大叫時,他的頭腦里就會閃現出他與空手道老師相處時,老師表現出來的耐心和鎮定自若的風度。記住其他人避免大喊大叫的情形,會有助于你感覺在挑戰大喊大叫的戰役中你并不是孤軍奮戰。
21.你的指令要簡短清楚
是的,你已經叫了好幾次讓你的孩子把衣服撿起來,可衣服還是在地上。如果你的孩子還是小學年齡,你要幫助他養成按規定完成任務的習慣。你應該確保孩子能夠獨自勝任你布置的任務。孩子不總會承認他們并不完全理解你所說的。如果你的孩子已經10多歲了,你應幫助他理解完成任務的重要性。確保你對孩子的表述非常清楚,避免使用“你”,而運用“我”。比如,你可以說“我注意到你沒有把襯衣撿起來”,而不要說“你必須把襯衣從地上撿起來”。避免使用“總是”“絕不”“經常”這樣的詞語。你如果還記得第2天所講的“毒害性思想”,你就知道這些詞語太苛刻、有失公平,而且會養成孩子消極和防御的心態。你的本意并不想譴責孩子,而是想要解決問題。讓孩子事先知道你的期望,才可以避免問題的發生。
22.想一想你最后的日子
當你感覺想要大喊大叫時,問一問你自己:“如果今天是孩子生命的最后一天,我會做什么?”我的一位名叫齊遠的來訪者和我分享了這個策略。齊遠認為自己是個“重病之后正在康復中的大喊大叫者”。他覺得自己大難不死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因此要保持強有力的好心態,就要讓自己保持心平氣和。23.提前計劃
父母需要知道哪些問題重要、關系很大,哪些問題不重要、沒有什么關系,哪些問題不容妥協、沒有商量的余地。可是,許多父母并沒有事先花些時間來考慮清楚這些問題。你越是考慮得清楚,最后就會越少遇到麻煩問題。和你的孩子討論這些問題及你的期望,并指出可能的后果。提前計劃也會幫助你明智地迎接孩子帶來的挑戰,這個問題我在第4天里會討論到。
24.問題發生時就及時處理
許多父母向我承認,他們大喊大叫是因為問題發生時,他們拖延了對問題做出反應。鄧女士非常高興地跟我分享了她成為高效能父母的事情。當問題發生時,她沒有情緒激動地做出反應,而是一發生就做出了處理。過去,她會讓9歲的兒子愛迪玩電子游戲,但鄧女士對早上出門時被電子游戲拖延了非常生氣。值得慶幸的是,鄧女士改變了她的處理方法:代替表述她的擔憂和大喊大叫做法的是,她馬上用了低聲細語技巧。準備好使用備選方法會幫助你克服大喊大叫的爆發。25.想一想“主席在場”
如果你真的覺得自己處于艱難時期,根本不可能避免大喊大叫,那么就嘗試一下這個辦法。試想如果你想大喊大叫時國家主席在場,你會怎樣表現呢?如果主席在場的視覺圖像還不能阻止你大喊大叫,就問一問你自己,如果一個五大三粗的漢子拿著一支子彈上膛的槍頂著你的頭,你還會大喊大叫嗎?你會瘋狂粗魯到讓人用射殺來威脅自己嗎?我想這絕不可能。底線是,如果你在某種特定情形下,面對某種特殊的人時,會盡最大努力控制住自己,那么你在其他時候(特別是對孩子和你自己都有益處時)也能控制住自己。怎樣避免沒完沒了的大喊大叫的發作
今天,你已學到了許多各不相同的控制自己大喊大叫的技巧。這是令人激動的時刻,因為你正走在減少孩子叛逆行為的康莊大道上。現在,我將給你提供另外一些支持方法,當你覺得想要大喊大叫的沖動實在壓制不住時,可以使用這些方法。我在上一部分描述的所有方法,同樣可以在下面這些情形中使用。但是,下面部分會給你提供一些更為具體的計劃、工具和策略,來處理一些更加困難的、更具挑戰性的、隨時隨地都會觸發大喊大叫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