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些人喜歡“自娛自樂”而且人畜無害,我們權當看熱鬧。比如下面這兩位。
有的人卻偏偏干損人不利己甚至損人利己的事兒,您還能淡定嗎?比如下面這位。
如果大家覺得上面這位太專業,也離您太遠,那我說說近的。
自從六樓的老太太住進來之后,我們單元樓的樓道隔三差五地會在不同樓層出現不明的液體穢物。后來大家才弄明白,是她的小孫子撒的尿!對于這種行為大家都選擇了沉默,即使開口說了老太太也會理直氣壯地以孩子小為由,繼續我行我素。
有次我正好碰見老太太讓她小孫子“故伎重演”,我忍不住開口:“哎喲,阿姨!您孫子是不是屬小狗的呀?真可愛!”
“不是,我孫子是屬X的。”
“不是?那怎么像狗一樣走哪撒哪?現在好點的寵物狗都不會在樓道里撒尿了。”
“哎哎,你怎么說話呢?小孩子嘛,都這樣……”
我懶得聽她說話,于是快步離開。
我明白,有些人的存在就是給我們開眼的。他們有的和我們的生活沒有太多交集,咱們呵呵應付著也就過去了。像老太太這種嬌慣孫子的行為忍忍也可以,等到孩子大一些有了羞恥之心或許自己就會改變。可有些人的行為卻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生活,您還能忍嗎?
隔壁單元的幾家住戶曾在去年夏天爆發過一場罵戰。起因是有人經常把垃圾放在一樓住戶家廚房窗戶外,招來許多蒼蠅蚊蟲。大家都以為他們罵完后一切會有改觀,可幾日后我就直擊了“案發現場”:一男子左手拿一手機,右手拎一垃圾袋(里面的西瓜皮清晰可見),從單元門出來后非常自然地或者是非常順手地把垃圾袋放到了一樓的窗戶下,然后在我驚訝的目光中十分淡定地開著車揚長而去……
朋友們,如果遇到這樣的鄰居,您會怎么辦呢?罵架?默默忍受?請原諒我的腹黑,我會輕輕撿起垃圾袋,不怒不急,然后打開單元門走到他家門前,把垃圾袋掛在他家門上,并附字條一張:物歸原主,不謝!他有耐心扔我就有耐心幫他“物歸原主”。
有些人,你如果不做出及時的應對他會反復地觸碰你的底線,而且你表現得越通情達理他會越肆無忌憚。沒有不受約束的自由,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起碼的游戲規則,最起碼要做到不損人利己。
我特別喜歡一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善良不是遷就不是忍耐不是一再地降低底線,而是有立場有區別的只對對的人表達善意,在自私面前更要學會保護自己。
有兩個故事想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村里有一個小孩喜歡罵人,見誰罵誰,而且邊罵邊笑(孩子大概覺得好玩吧),他家大人也從不制止。
有一天小孩又對著一位大叔噴出一連串臟話,照例邊罵邊笑。大叔也笑笑從兜里掏出一顆糖:“罵得好!來,獎顆糖。”接著指了指從幾米外走來的一個外村人:“孩子,去,罵那個人去。”小孩果然一溜煙蹦了過去,結果……
反正從那次之后,小孩再沒罵過任何人。
故事二:老爸上小學的時候有個男孩總喜歡欺負同學,大家都選擇了忍受,所以時間一長那個男孩就無所顧忌,總是變著法戲弄同學。
有一次乘著上課鈴響他冷不丁給了老爸一個耳光,還沒等老爸做出反應他已經快速回到座位,老師恰好也走到了教室門口,老爸只好忍了。第二天,該男生如法炮制,又一記耳光打在了老爸的臉上。這次老爸迅速沖到男生面前左右開弓還了兩個耳光,由于氣憤難耐哭了起來。老師弄清楚情況后嚴厲地批評了挑事的男生還獎勵了幾板子。后來,該男生再也沒欺負過同學,因為其他同學也學會了反擊。
上述兩個故事雖然都是不懂事的小屁孩的事情,但現實中好多大人也有著和他們一樣幼稚的心理和行為,只不過體現的更霸道罷了。有的人有幸意識到自己的偏差,及時的改正了。有的人卻選擇了閉著眼睛關著耳朵,繼續損人利己。
如果您遇見了后者,請自動遠離。如果遠離不了先忍忍吧,別和他一般見識。如果他一再觸碰您的底線,我建議您就別忍著了,畢竟不是任何人都值得退讓。當然,一定要選擇智慧的應對方法。像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