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跟斯科特和沙克爾頓共事過的南極探險家、地理學家雷蒙德·普利斯特里爵士曾經說過:‘重視科學探索,選斯科特;講究行進速度和效率,選阿蒙森;但當災難降臨陷入絕望時,就只能雙膝跪地祈禱你身邊有沙克爾頓。’這句話說得很對,可以說沙克爾頓沒有成功做成他想做的事情,他沒有到達南極極點,但是他確是一位杰出的領導者。”
——南極二十一公司冰河學家約翰·沃爾頓
01
勃勃的雄心
瘋狂的夢想
“偉大的失敗”
“杰出的領導者”
相信,只要這幾個短語擺出
就會有人想到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沙克爾頓(Ernest Shackleton)
1912年4月
泰坦尼克號客輪沉沒
沙克爾頓作為冰海航海專家
應邀為官方調查提供專業意見
他排除了船長的責任
認為最大的問題
是船主不斷催促加快航速
這件小事,或許可以讓你迅速了解
沙克爾頓爵士在當時的社會地位與公信力
沙克爾頓,南極探險第一人
這個名字與“南極”
是一對解不開的關聯詞語
沙克爾頓的墓地
在南喬治亞島上的Grytviken地區
就這樣長眠于這片心心念念的南極大陸
這里曾是個捕鯨站
而這個捕鯨站
將在下面的故事里再次出現
02
南極探險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是個非常“直男”的夢想——
投身翻滾的海浪
置生死于度外
那是人類渴望征服自然的妄想
情有可原的失敗難成榮耀
沙克爾頓卻做到了
他將這一份妄想傾注了情感
他不是冷冰冰的開荒者
而是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領袖
正所謂“不以成敗論英雄”
他的“偉大”由此誕生
在一次探險活動中
沙克爾頓和他率領的三名探險隊員
早已饑寒交迫、疲憊不堪
在危難時刻
沙克爾頓把自己節省下來的一塊餅干
讓給了弗蘭克·懷爾德(二副)
弗蘭克·懷爾德將這塊餅干珍藏了起來
他在日記中深情地寫道:
除他之外,世界上任何人
都不可能完全了解這塊餅干
代表著怎樣的慷慨和關懷
03
1914年8月1日
“堅忍號”從倫敦出發駛向南極
探險目標是要徒步橫穿南極大陸
事實上,沙克爾頓的夢想又一次失敗了
浮冰將船體團團圍住、寸步難行
船上包括沙克爾頓在內的28個人
不得不棄船爬到浮冰上
10個月后“堅忍號”沉入海底
5個月后浮冰徹底碎裂
3艘來自“持久號”的救生船被迅速推到海上
7個晝夜以后
他們終于登上了荒無人煙的大象島
死亡的陰云
籠罩在每張早已凍得紅腫的臉龐
這時,沙克爾頓做出了最后的決斷
帶上5個人乘上最大的救生艇
橫渡800英里
來到了南喬治亞島
這一史詩般的航行在氣候極端惡劣的海上
持續了16天終于上岸
沙克爾頓一行人翻越南喬治亞山脈
尋找捕鯨站尋求救援
1916年5月20日下午3點
終于抵達捕鯨站
3天后登上捕鯨船駛向大象島
……
越來越接近大象島了
沙克爾頓又期待又恐慌地
數著遠方模糊搖蕩的身影:
“一個、兩個、三個……
……二十一個、二十二個!”
沙克爾頓哭了
這淚水中遠不止喜極而泣
22個同伴安然無恙地站在那里翹首企盼
見到沙克爾頓卻并未喜出望外地驚呼
他們的眼神流露出感人的淡定
“我就知道沙克爾頓會回來救我們!”
“我相信有沙克爾頓我們就不會死在這里!”
他們的微笑仿佛說著這樣的話語
沙克爾頓的淚水中
飽含著生死之交的強烈情感
04
這就是南極的神奇之處吧!
如藝術般的生命體驗
在一處惡劣的自然環境中
以一種異于平常的心態
去面對茫茫的寂寥
以及被放大的愛與忍耐
沙克爾頓的探險船命名為“Endurance”
“忍耐、持久”
這意味一個人在追求夢想的時候
是要有苦行僧般的堅毅與決絕
而沙克爾頓的偉大之處就在于
在這段苦修的千難萬阻中
仍不忘作為領導者的責任感
對于沙克爾頓的船員們而言
“All alive!”是一句真切的命令
而“I will be back!”則是一句沉重的承諾
當時,以一則如下招聘廣告:
“招聘人手參與極危險的旅程,赴南極探險。薪酬微薄,需在極度苦寒、危機四伏且數月不見天日的地段工作,不保證安全返航,如若成功唯一可獲得的僅有榮譽。”
5000志愿者紛至沓來
最終選出了那27名勇士
憑借的是一種怎樣的信念!
如今,當我們遙望南極那座孤寂之島
又是否有勇氣去挑戰生命力的極限呢?
By endurance we conquer.
是沙克爾頓的家族格言
去南極,你也許無法征服這片荒蕪
卻能夠用一份堅韌的耐力
征服大自然設下的困局!
去南極還有哪些注意事項?
穿越“咆哮德雷克”如何才能“全身而退”??
在南極的海面上會遇到哪些驚險刺激的場景?
什么樣的破冰船才是南極探險的最佳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