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穆斯林的葬禮》第一遍讀完已近一周。如今看第二遍,卻因手頭瑣事叢生,拿起放下,總不能連貫。寫讀書筆記這事兒,就怕時間一拖延,過了興頭,再要撿起來少了當初的那股勁兒,因而索性決定一邊看,一邊通過讀書筆記來作梳理,將自己對此書的認知整理成文,鞏固記憶。
誠如前幾天的隨筆《無從下筆的讀后感》,因該書看點頗多,加之本人筆力有限,要在一篇文章中作全面涵蓋,恐難在短時間內完稿,故根據個人觀感,從不同角度來作粗淺的匯整,也算是自己對讀書成果的檢視。
系列讀書筆記目錄:
人物小傳今天寫第三篇,越寫越沉重。
大概一部優秀的作品就是如此吧。令人深陷故事情境中百轉千回無法自拔,卻總難以割舍。故事轟轟烈烈蕩氣回腸,回首間,卻是一地哀傷。所有人物的命運都如此不堪,仿佛誰都是受害者,又仿佛誰都有錯,可是新月又錯在哪里呢?
韓新月——新月如斯,總難圓滿
她是那個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
她清純可人,又才華橫溢!她內心堅忍,又個性內斂!
她集萬千寵愛于一身!有個既慈愛又滿腹才華的父親!良好的家教背景加之自身刻苦勤奮,令她如愿以償考入萬眾矚目的北大!優渥的家境令她自幼衣食無憂,卻因父親的巧于掩藏而未曾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受到牽連!在家中,是父兄的掌上明珠,有著姑媽視如己出般的百依百順!在學校,她的勤勉努力卓有成效,接受著同學的仰望和嫉妒,更有從知己到戀人的老師的愛慕!
這是一個仿佛完美幸福到令人不忍傷害的孩子!
然而她內心卻是這般掙扎脆弱。父母雙全的她卻總是隱隱地感到面前的母親是如此陌生!她不知自己錯在哪里?她如此乖巧,如此懂事,卻不知如何方能討得母親的歡心!就如她的名字一樣,新月如此美好,如此澄明,卻總無法也無法圓滿。
都說寄養在外祖母家的林黛玉,有著”不敢多說一句話,不敢多走一步路”的悲涼,她又何嘗不是如此。這“博雅”宅的徒有其表又比大觀園好到哪里去呢?她想做個承歡膝下的乖女兒,卻很少能撒嬌任性;她有著女兒家的萬千心緒,卻無法向母親傾訴更勿論得到一點寬佑或幫助;桌上照片里的母親溫柔賢淑,而和她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母親卻如隔千里……
十六歲的她終于知道了她的身世,也終于在事實面前被擊打得體無完膚……
明天來了,如華的月光終會淡去!就如她的名字,新月終是難以圓滿,在黎明時分,在一片潔白的世界里迎著曙光告別,終于也未曾等到她心愛的人!
作者如此殘忍,在這樣的早晨,讓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離去,所有的美好未曾開始已經結束……然而此時的離開,何嘗不是最好的安排呢!她把悲傷留在人世,做回她的新月,不也是一種解脫!何況有那皚皚白雪相伴,質本潔來還潔去……
以上,為個人對作品中韓新月這一人物的基本理解,水準有限,只是自己一點膚淺認知,作為未來回顧作品的依據,僅此!
《穆斯林的葬禮》讀書筆記到此,基本把目前的思考整理了一遍。寫日更文以來,第一次這樣完整地寫下自己的閱讀思考,雖然還只是停留在進行內容概括的層面,但終是一次較為系統的匯整。并且在整理過程中,自己亦有些許體會,總結如下:
1)將思考落于“筆端“時,書寫的內容一步步自然而然在深化,遠比原先停留在腦海中的思考層面要深入。我想,這就是運用文字整理思考結果的好處所在:在文字表達過程中,思維再次進行碰撞,火花頻現,令讀書的過程變得更為生動。
2)因為有具象的記錄,在未來可以隨時翻看,當有更新的感悟產生時,可以及時補充,而非時過境遷,如浮云流水般稍縱即逝。
3)再次領會到:很多事情,難的并非如何做,而是下決心開始去做。當付諸行動時,結果就在那邊等你,未必完美,卻真正切切,觸手可及。
365天百字文? ? #201700220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