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5日,中央發文明確生育兩孩無需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那年我國新生兒人數陡升,同比增長7.92%。但是民眾對“二孩”的激情并未持續太久。2017年出生人口反而下降了——相比16年減少3.53%。
為何曾經愛生娃的中國人如今激情不在了?
我認為要從內外兩個方面去分析:
其外部因素自然是育兒成本高,讓許多人望而卻步。
近年來,奶粉、紙尿褲等嬰兒用品價格水漲船高,孩子入學后五花八門的學費、補習班費用也令工薪階層壓力山大。許多人表示一個孩子的育兒成本已經讓他們不堪重負,生了二胎也許“養“的起,但“教”不起了。經濟實力決定理性選擇,放棄二胎,集中成本培養一個孩子也是無可奈何之舉。
更為核心的內部因素則是時代浪潮下觀念意識的更新。
一是養兒防老等舊觀念的改變。
曾經的中國傳統家庭結構慢慢被市場化經濟沖散,幾世同堂、男尊女卑、養兒防老等觀念漸漸淡化,人多力量大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以前生女孩子,若嫁人是“潑出去的水”,所以必須生男孩子,一個家庭才有生產力,才能傳宗接代、開枝散葉。
現在生女孩是“招商銀行”,不必為女孩準備房子車子票子,女孩是父母的小棉襖,嫁人后也能常回家看看。男女比例失衡的年代,女娃是香餑餑,運氣好還能釣上個金龜婿或者上門女婿,老年生活樂逍遙。運氣不好,遇到個啃老的老祖宗,何苦還要再生一個供養起來呢?
由此可見,現在生女孩不僅能防老還能養老。當生男孩不再是必選項時,人們又何必花那么多成本代價生二胎呢。
二是女性自主觀念的覺醒。
之前迫于傳宗接代的壓力,女性不得不承擔起賢妻良母的角色,放棄自己的事業和生活,以當生娃小能手為榮。
新時代家庭不再唯男獨尊,家庭大事上的決定權已經回歸到女性手中,女人不再只是生娃工具,生二胎關鍵在女人自己是否想生!
大多新時代女性經歷過一胎后,都選擇回歸工作崗位,重塑自己的生活工作圈子,不愿下半輩子都圍著孩子打轉,她們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爭取享受屬于自己的時間空間。
因為生二胎除了需要女人全身心投入不能工作之外,還必須面臨孕吐、夜奶、身材走樣、婆媳矛盾、老公出軌、家庭危機等其他委屈。
許多寶媽們說:“不想再重蹈覆轍了,辛苦了爸媽,自己勞心勞力不說,還一堆委屈無處話凄涼,大寶也跟著受罪!”
女人為了孩子犧牲的不僅僅是身材,還有工作和下半輩子!哪個已為人母者,不想拋開鍋碗瓢盆和小淘氣,去外面精彩的世界走走看看?!
終上所述,生二胎這檔子事,對于現代工薪家庭而言終歸是種非剛需的奢侈品。有二胎計劃的寶媽們,不妨先看看自己家里是否有幫得上忙且好溝通的老人,有不會出軌且通情達理的老公,有足夠任性的錢和懂事不嫉妒的大寶!以上“四有“缺一,還是莫貿然行動。
親愛的朋友,你家有二娃嗎?歡迎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