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時候看《后悔無期》這部電影時,當時是覺的這部電影沒有什么彩蛋可還是聽完了樸樹的《平凡之路》才依依不舍的離開座位...
簡簡單單的情節(jié),平平淡淡的感情,干干凈凈的畫面。
就好像韓寒的小說,沒有華麗的辭藻,卻讓人有一種蕩氣回腸的回味無窮。
可是那句話我一直都記在腦海里,聽了那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人生,至今我還在想。比如每天看晨讀都覺的真的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很有幫助,看完寫晨讀筆記告訴我一定要記著那些步驟,那些方法,那些對自己的期待和要求。一定要努力,可在踐行的途中我真的發(fā)現(xiàn)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每天堅持真的有點難~囧
我的拖延癥,知道有5分鐘起飛法,推遲滿足滿可以根治,可是結果呢?還是拖延,還是有點懶散,還是沒法堅持,看了今天的晨讀分享的是斯蒂芬.蓋斯,全球知名的學習博主寫的一本書《微習慣》他說:微習慣會幫助你改變自己的生活,在這一點上,你會超過99%的人,那么神奇?我一定得好好看看,也許是不是自己沒有用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來培養(yǎng)的習慣。
微習慣是什么?
微習慣是一種非常微小的積極行為,小到誰都可以做到而且不會失敗。思想上,零負擔;體力上,零負擔;腦力上,更是零負擔,因為它對大腦有超強的欺騙性。微習慣太小,小到你可以用一天當中的任何時間,甚至拖延到睡覺之前再爬起來去做。
那我希望培養(yǎng)自己閱讀的習慣,那就每天規(guī)定看1頁書,鍛煉身體的習慣那就每天跑步2公里,學英語的習慣那就每天記單詞5個,我們想培養(yǎng)一個新習慣,微習慣基本上就是它大幅度的縮減版。
微習慣的好處是什么?
經(jīng)濟學上有個“邊際效應遞減”的說法,意思就是吃第三塊披薩時的愉悅感會低于吃第二塊的,吃第二塊的時候又略低于吃第一塊的。
想想我也有這種感覺呀,可是又說不出來為什么,這不原來是“邊際效應遞減”,那么我們強迫自己重復一個行為時,每發(fā)送一次,帶來的愉悅感就會降低一次,堅持的難度就越來越大。這就是所謂的新鮮勁,興奮期過了??墒菫槭裁词沁@樣呢?
原來我們的大腦是天生抗拒改變的,如果目標足夠小,小到不可思議,那你的潛意識不會覺的受到了控制,也不會害怕開始,也因為足夠小,邊際效應遞減的速度也足夠慢,會慢到你幾乎覺察不到。
所以,不要一開始就用力過猛,使用微習慣策略,才能真正讓我們做出持久的改變。
如何培養(yǎng)微習慣呢?
制定—選擇每天都能執(zhí)行的微習慣
這個微習慣,最好設定成即使在你最困難,最疲憊,壓力很大,及其忙碌的時候,也能完成的小目標。
另外我們可以把微習慣賦予意義,比如每天一個俯臥撐是為了擁有健康的身體,每天一次對他人的贊美是為了讓自己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每天閱讀50個字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知識儲備。
執(zhí)行—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三點
(1)首先要不斷給大腦甜頭,給大腦好處很簡單,可以每天完成之后允許自己吃點好吃的,可以玩一會等,總之,去做能讓大腦快樂起來的事情。
(2)注意微量開始,超量結束,做一個俯臥撐不是真的讓你每天只做一個,而是至少一個,上不封頂。
(3)最后堅持記錄完成情況,把記錄放在一個顯眼的位置提醒自己。
如何養(yǎng)成一個習慣
據(jù)科學研究,一個習慣的養(yǎng)成平均要66天,不同的習慣需要的時間相差很大,從18天到254天不等
所以在踐行微習慣時,一方面有自己要有一個合理預期,不能圖快,另外一方面,要留意習慣養(yǎng)成的幾個信號:比如開始對這件事情習以為常,到了時間主動去做,再者不再有抵觸情緒,不做比堅持還難,再比如同樣也沒有期待,你不會因為做這件事而感激不已,已經(jīng)把它當做一種行為常態(tài)。
總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我希望培養(yǎng)自己閱讀的習慣,畢竟腹中空空不是很好呀,我想培養(yǎng)自己鍛煉時身體的習慣,畢竟身材對一個女生來說還是很重要嘛,我想培養(yǎng)學英語和寫文字的習慣等...靜下心來好好制定一個每天都能執(zhí)行的微習慣吧。這本書真好,做事情都是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的,瞬間覺的自己又學到新東西,好開森(*^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