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大學畢業之后女生會日益苗條,男生反而會漸漸豐滿。女生說,生命不止減肥不斷;男生說,我可是混微胖界的。可我卻實在不想混進微胖界,于是痛定思痛,去家邊上辦了一張健身卡,開始了我的健身之旅。
剛開始去健身房,覺得是那么一個高大上的地方,究其原因就是,任何器械我都不知道怎么玩,唯一會的只是那個跑步機,速度還不由我自己控制。那時候的我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菜鳥,哦,不對,鳥都不算,就是個小菜。
慢慢的,我依樣畫葫蘆,開始會使用那么些器具,可由于姿勢不對或者訓練過度,而導致肌肉受傷,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不得要領。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一年多的實踐,現在總算知道了胸肌也分上中下,腹肌是可以每天練的,三頭二頭一起練效果比較好……等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也從一個菜過度到了健身愛好者。
所以我建議,要是有錢的小豪們,還是請幾個月的私教比較靠譜,至少你可以搞清楚每個器械鍛煉的部位以及學會正確姿勢,和如何制定科學的鍛煉的計劃。要是你沒錢,就可以往下看看我自己摸索出來的一些經驗。
首先,熱身。有人覺得只有有氧運動才需要熱身,其實在器械的無氧運動中也需要熱身,那就是重量由輕到重。我見過很多人,一上來就使用自己的極限重量,導致的情況無非兩種,拉不了幾個,或者拉傷。所以,建議就是先小重量的隨便玩幾下,等到感覺身體打開了再開始今天的計劃。
其次,重量。雖然很多人會告訴你,舉的越重,肌肉長的就越快,但我的建議是適可而止。以臥推為例,你完全不用去羨慕那些能舉120KG 的人,如果你只能舉一根桿子,就舉一根桿子,畢竟桿子也有20KG。但如果你能舉60KG 卻去舉20KG 那就有點說不過去了。臥推時,在沒人保護的情況下一定要留有余力或者適當減輕一些,不然就很容易一下子壓下來,這時候上下不得你就知道什么叫尷尬了。
接著,次數。在器械中總不能接連不斷的訓練,所以要休息。以需要增肌來說,一般每個動作做6~12個,3~5組,每組之間間隔30~60秒。很多人會死命的完成一個動作好多下,然后休息很長時間,這做法只適合于用小力量練線條的朋友們。但間隔時間還是要控制,一旦休息時間過長,訓練效果也會打折。
然后,姿勢。一個正確的姿勢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一個錯誤的姿勢只會讓你無功而返。在學每一個動作之前,都不要急著嘗試,也不要急著增加重量,先有一個正確的姿勢才是關鍵,畢竟只有姿勢對了,對肌肉的刺激才能到位。一般來說,刺激到某一塊肌肉,都會有酸脹的感覺,但每個人刺激的點雖說大同小異但卻也有所不同。
還有,速度和呼吸。剛開始健身那會兒,我總是計劃好數量,然后就憋著一股氣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它。后來才發現,這樣的行為是多么愚蠢。大多數器械,都是越慢對肌肉的刺激越到位,比如彎舉,引體向上;也有些器械是一快一慢,比如臥推的時候,上去快一些,下來慢一些……而呼吸,只有在一些大重量少次數的時候才會憋氣,一般都是均勻的呼吸的,一般都是用力的時候吸氣,放松的時候吐氣(其實也沒有很死板的規定,只要呼吸配合就行)。
最后,健身計劃。其實在網上有很多健身計劃,有一周3練的,也有一周5練的,有強度大的也有強度小的。但我覺得,不管什么健身計劃都可以嘗試,但只要有一個原則就行,那就是勻稱。千萬不要只練背,不練胸,那就是駝背似的;也不要只練上半身不練下半身,那就是貢丸竹簽人。一般來說練的有,胸和背(一前一后),腿和肩(一上一下),二頭和三頭,還有腹部和人魚線。
最后的最后就是一些小常識了。不能每天鍛煉同一個位置,肌肉增長的原理是先撕裂再復原,復原的過程中長大,要是每天練就變成了還沒復原就又撕裂,所以一般需要2~4天的休息時間,正所謂休息的時候才長肌肉。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恢復強度,所以雞蛋蛋白對增肌有好處,而蛋白質粉最好是在運動后半個小時之內服用最好。
腹肌每個人都有,可體脂含量過多,那腹肌就被脂肪覆蓋,所以只能看見一塊腹肌,要減少體脂,可以做有氧運動,比如跑步,而跑步一般需要半個小時到四十五分鐘以上才有效。但有氧運動過多,脂肪少了,肌肉也會適當的變小。
出汗和減肥沒有必然的聯系,很多人覺得跑步出汗了,減肥效果就達到了。可研究表明,出汗不代表拍出了脂肪。女生要是想減肥還是需要跑步加適當的針對性的無氧運動。比如針對肚子的仰臥起坐,針對腰部的山羊挺身,針對大腿的空踩自行車等……
健身也好減肥也罷,都不能一觸而就,都是需要堅持的。練起來很累,掉起來很快,吃起來很爽,肥起來很煩,你對好身材的要求有多渴望,你對自己的堅持就越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