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經歷什么,才能做到“放得下”三個字。
是創業著直沖云霄,到破產的過山車,年少一頭白發的頓悟。
是幻滅重生,如《擺渡人》一樣,勇敢的面對黑暗與惡魔,重回人間。
是勝敗朝夕,曹操歷經赤壁,敗走華容道的三笑遇敵,“勝敗乃兵家常事”
~~~
這些我都未經歷過,也不得知“放得下”的境界。
~~~~
記得最早的文章里,寫了我在雨天播種了一些波斯菊的種子,等發芽后,我怕雨大,它們會溺亡,就將它們移到了靠窗的室內呵護。隨著時間的推移,將近3周的光景,從最初的兩片小小的葉子,已經長成了7或8cm高的小草了。
我每天都去幫他們清理身上的小蚜蟲,那些黑黑的小小的蚜蟲,今天看時,最初那兩片粗壯的葉子已經枯萎,耷拉著掛在了主莖的兩旁,綠色與褐色,生命與死亡。
四季輪轉,花開花落,葉繁葉凋,大自然沒有心,只有規律,大自然的規律,生命的規律。
秋天,怕冷的植物開始落葉,冬天,樹木舍棄光合作用的葉子,留下干枯的樹干,待到春暖花開,吐露嫩芽。又開啟一季的輪回。
對于80后的我們,生活在4+2+1的模式下,很多家庭三代同住,很多人,我想和我一樣,既需要父母的照顧,又有些不習慣父母的習慣吧,即便習慣自己父母的,也不會習慣另一半父母。
那種離父母家“一碗湯”的距離又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
其實父母,是歷經秋天,封存了足夠的力量,只為下一代的萌芽窮其春夏秋三季的努力和輝煌,他們放下了自己的業余時間,放下了自己的夢想,放下了自己的身體,……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放下,配得上“放得下”這三個字。
而我們,還在為那些雞毛蒜皮的瑣事煩心,看不不爽的習慣鬧心,說了不聽的無奈揪心。
你可知,放下了自尊心的雞毛蒜皮,放下了父母身份的“惡習”,放下了身體健康的無奈,他/她的初心,是為了子女。
三十而立的年紀,是立身、立業、立家。是不斷修身養心、完善自我,是不斷努力、獨當一面,是溫暖柔和,承上啟下。
想起“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的不舍。
想起“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的掛念。
父母,是放得下一切,唯獨放不下我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