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道讀書好,現(xiàn)在似乎成了全民讀書的時代,可是這么多人讀書了,因為讀書而有所成長的人是否也如此之多呢?
非也。讀書雖有千般萬般好,可是不會讀也是白搭。
有人讀書,從頭讀至尾,也記了很多筆記,然而沒過一陣子,書里說了什么基本忘光。還要把筆記拿來,才能說出個一二。
雖在讀,在記,可是只是讀在表面,記在紙上,沒有讀在心里,記在腦中。
有人或許會說,書那么長,內(nèi)容那么多,怎么記得住。聽到這話,自然知道這位并不明白為什么讀書。
怕是聽別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跟著趕趟兒呢。
有人讀書,也在讀,在記,并且全部記在腦子里了,三五不時拿出來跟人引經(jīng)據(jù)典說道,可是放到實戰(zhàn)中,就只能機械地去用,不知如何變通。
這類自然也是不會讀,腦袋雖然記得那么多,但只是把腦袋當個容器而已。
也有人讀書,同樣會記一些筆記,然而有時候也喜歡用別人的筆記,在自己閱讀的過程中進行修正調(diào)整。他們記不愛一味去抄,而是提煉歸納式地記,并且喜歡及時用輸出的方式把自己從書中得到的經(jīng)驗和啟發(fā)落到實處。
貓友黃老爺就是一個善讀會用的年輕小伙,他認為讀書一定要搞清為什么讀?記筆記為什么記?
很多人讀書,知道要記筆記,總覺得要把書中都記得才行。
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書都是偏應用型的,比如【剽悍晨讀】推出的諸多好文。我們需要把文章算記在本子上嗎?
當然,不。要記什么呢?記方法。有時也需把一些事例當作自己以后寫文的素材。
所以讀的時候要有意識,在讀正文前,不妨先看序看目錄,了解這本書能給予自己什么。然后問自己想從每一章中獲得什么。再開始讀。帶著問題去讀,這樣讀就會更專注,更有目的性。
筆記自然是標配,但提煉式地記錄,有重點地記錄。
讀完每一章后,蓋上書,問自己還記得書中什么,想要get√的最重要的點有記得嗎;根據(jù)筆記中的關鍵詞,把剛剛讀過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來概要式的表達出來。
除了能說出來,更重要的是趕緊用起來。用能讓腦中存儲的內(nèi)容真正成為自己的財富,而不只是拿腦袋當個容器而已。
這才是真正會讀書。否則即便你的記憶力如記憶大師一般,將所讀如芯片一般裝在腦子里,你也只是個移動的“書櫥”而已。
可別把腦袋只當個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