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那年的夏天,我初次接觸到了那四個男人和一種音樂風格,從此在我的人生中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一)
哥哥躺在床上,瞇著眼在睡覺,耳朵里塞著耳機,振聾發聵的呼嚕聲依舊未能掩蓋從耳機里所蔓延出的音樂節奏聲。
我摘下哥哥的耳機戴上。
哇….險些擊穿耳膜。
減小音量,再戴上。
有點兒意思,是一首我從未聽過的粵語歌。
嘗試著加大音量…… 我有點意外。
翻看專輯封面是一首叫做《長城》的歌,一個字母組合【beyond】首次出現在我面前,在我匱乏英文詞匯量的初中時代,借助英漢詞典,我查閱了這是一個英文單詞,中文叫做【超越】,然而這些我并沒有記住,從那以后我只知道有一支叫beyond的香港樂隊,歌還挺有意思。
從此,我霸占了我哥哥的隨身聽。走路聽,寫作業聽,走路聽,隨身聽……
十四五歲的年紀,中文都不大好,卻意外的鐘情于粵語,說話故意咬字不清,看港片故意不看國語字幕,天天在同學面前賣弄蹩腳的粵語…
十四五歲的年紀,我都沒有聽過幾首完整的歌,在一片網絡流行音樂風起的時候,我迷上了同齡人聞所未聞的香港殿堂級搖滾音樂…
音樂課上,老師讓大家推薦自己喜歡的音樂可以放給班上同學聽。
在《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一些“動聽的”流行情歌停下來時,我放入他們的CD,合上,播放,經典的旋律電吉他響起:“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里,彷佛帶點唏噓…”
一幫俗人,看哥給你們帶來一點高雅的貨。
我已經準備好看到大家目瞪口呆的表情,并且盤算著如何迎接眾人贊許的目光。
不曾想,曲畢,大家依舊是各自討論各自,嘈雜的環境和之前并沒有什么變化。
我期待著老師夸我品味高,亦或是點評兩句,結果她老人家安靜的坐著,在研讀著一本封面上寫著《知音》的雜志,時不時還打個呵欠……
我的心情失落到了極點。
忽然,邊上的小楊發了聲:“這是誰的歌?。俊?/p>
我的內心有了一點兒小激動,終于有人喜歡了,正準備開口和他高談闊論一番,誰知道特么的接下來一句話,讓我殺了他的心都有。
“歌詞不知道唱的啥?國外的歌手嗎?旋律聽起來感覺好過時啊…”
我內心fuck了他一下,面帶微笑說:“是的?!?/p>
其實后來想想,他說的也對,當時我也聽不懂,也不知道唱的啥,也許只是為了彰顯個性裝逼罷了。
從此,我沒有再給別人放過他們的歌,更不會輕易在人前提起他們。因為我明白了幾個道理:
有些東西就是屬于自己的。
你所喜歡的東西未必需要讓別人都喜歡。
我應該跟別人不一樣。
在那個mp3里裝滿了周杰倫,林俊杰,SHE的年代里,我的音樂盤里始終有他們的歌靜靜的躺著,一直到現在,我很矯情的給它們建了個文件夾,命名——《青春》。
(二)
青春里我遇到了一種叫做吉他的樂器,也是因為他們。
有一段時間哥哥外出,去別的城市里工作。
旁人喜歡調戲著問:你哥不在家,你想他嗎?”
我總是干脆的回答:“不想!”
媽媽好面子,擔心別人誤以為我哥倆感情不好,在一旁急著直跺腳:“瓜慫!你就說你想啊!”
可是媽媽不知,我也是個好面子的人,從小就是,不是一個善于表達情感的孩子。
每逢家里電話響起來,我總是第一個沖過去接聽,總希望電話那頭響起來哥哥的聲音。可是當確定電話那頭是我想要的聲音時,我立馬又會把電話交給媽媽,自己則溜到一邊偷偷聽他們的對話……
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總會戴著耳機入眠,一首一首的循環著他們的歌,音樂催人淚,回憶起有關哥哥的一些畫面時,眼角不自覺滑過一絲眼淚。
不光光是懷念記憶,甚至在我許多個人生低落失意的時候,也都是他們的歌伴我入眠,帶我走出低潮,重燃斗志,于我而言,這不是矯情,是一種如同信仰的力量。
算了,你是不會懂的……
沒多久,哥回家了,還給我帶回來禮物——一把吉他,我人生中第一把吉他。
那時我還不懂這玩意兒叫吉他,外形看起來像葫蘆,六根線,撥動琴弦,發出悅耳的聲音。
同時帶回來的還有一本《民謠吉他入門教程》。
哥哥說:“他們的歌都是用吉他伴奏,喜歡就好好學?!?/p>
你以為我從此就踏上了民謠歌手的路嗎?
其實并沒有。
剛接觸的幾天發現東西真的很奇妙,熱情也特別高,學習樂理扒譜,每天都會摸一下。可是沒過多久,之間疼痛起了繭,再沒過多久,每天的學業負擔太多,沒過多久,那把吉他就徹底放下了,一層厚厚的灰覆蓋在上面……我有點兒不忍,將它擦洗干凈,裝進了盒子。
這一裝就是一年多兩年摸都沒摸過。
(三)
吉他的事,先讓它歇一會兒。故事到這個地方,是時候該出現一個女孩兒了。
高中,晚飯過后,我漫步在校園里,準備前往教室自習。校園廣播里突然響起一陣熟悉的旋律……是《光輝歲月》,我整個人都傻了,從來沒有過,感動的想流淚。身邊來來往往的人急忙穿梭,我閉上眼睛矗立在原地,靜靜的享受時間靜止的那一刻…… 快結束時,一段悅耳動聽的女聲:“一首我最喜歡的歌——beyond的《光輝歲月》送給大家,希望大家都能見證自己的光輝歲月,本期播音:高三(12)班XXX。”
熟悉的旋律,動聽的聲音,讓我感到如此的親切,我記住了她的名字。
回到了教室,便繼續開始了沒日沒夜的高考奮戰。
可是冥冥之中總有某種神奇的力量在將我們拉近。
朋友小李過生日,組了個局,約了一伙人。我本不喜歡這樣的局,畢竟有不認識的人,在一塊兒玩放不開會尷尬,可是我和他關系鐵,而且他一再誘惑說有美女參加…..
好吧,為了兄弟,我只好豁出去了,心想要是沒有美女我非活剝了你。
K歌,吃飯,打臺球。生日局也無非就這三樣,俗稱老三樣。
過程不再贅言,劇情就是這么簡單,你這么聰明也應該猜到了。我和她在這個局上見了面,認識了。
KTV里亂七八糟,唱啥的都有,我不喜歡他們那些歌,就一個人窩在沙發的角落一個人發著呆。
突然,熟悉的旋律再次響起:《喜歡你》細雨帶風濕透黃昏的街道,抹去雨水雙眼無辜的仰望…”
是一個女孩兒的聲音,我認真的聽她唱完。
我走過去,問她的名字,那個記在我腦海里的名字一下子蹦了出來。我機智的回答是高三(12)班的XXX?她很意外,于是我們便開始聊上了……
當我們聊到他們,聊起自己的經歷,真的有種遇見知音的感覺。因為那時身邊的人真的沒有幾個在聽beyond。
我們合唱了《海闊天空》,她真的唱的很好。
突然,她說:“你會彈吉他嗎?喜歡他們歌的男生都會學吉他。”
我一時語塞,不知道如何作答。
支支吾吾,緊張的回答:“我有吉他…..會一點兒?!?/p>
她驚訝:“是嗎?這么有才?有機會彈給我聽!”
我說:“好!一定~”
俗話說,每一個學吉他的少年都是為了追姑娘。
這話一點兒都不假,回家之后,我立馬翻出來我塵封已久的吉他,擦干灰塵,調好音。
因為有共同的品味,我們相識,并且生活中成為了比好朋友更進一步的…還是朋友。在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大家每天腦子里就一根筋——高考,沒有功夫去想別的。
高考結束了,我又進行了吉他強化訓練學習,我可以彈唱任意一首beyond的歌,可是我再也沒有機會彈給她聽……
她回到了戶籍所在地參加高考,報志愿…再也沒有回來過,再后來我們的聯系也日漸趨少。
她唯一留給我的也就是畢業紀念冊里那一句:“我已背上一身苦困后悔與唏噓,你眼里卻此刻充滿淚,這個世界已不知不覺的空虛,不想你別去!”
再后來我認識過很多姑娘,可是喜歡聽beyond的也就她一個。
(四)
每一種記憶都會延續。
進入大學后,遇見更多的人,走上更大的舞臺。
迎新晚會上,我唱了《海闊天空》,因為這首歌我又結識了大學玩了四年的好基友,以后的日子里又有人跟我一起合唱這一曲了。
又接著加入吉他協會,從單打獨斗走到團隊作戰,和樂隊一起排練,在多少個縱情高歌的夜晚,我們在排練房一起高呼:“ROCK roll!”
再后來,我不局限于唱beyond,還會唱周杰倫,汪峰,李志…..也會給女孩彈《小星星》,彈《天空之城》,《卡農》……越來愈不像話。
人是會變的,但有些東西永遠不會變,那就是一顆赤子之心。
接觸的東西越來愈多,興趣也越來越廣泛,但是真正喜歡的會一直喜歡,死都不會變。
也許不僅是喜歡,在我許多個人生低落失意的時候,依舊是他們的歌伴我入眠,帶我走出低潮,重燃斗志,再次重申,這不是矯情,是信仰一般的力量。
對事物的認知理解也越來越成熟,但依舊還是一貫堅持幾個道理:
有些東西就是屬于自己的。
你所喜歡的東西未必需要讓別人都喜歡。
我應該跟別人不一樣。
家駒生于6.10日,逝于6.30日,每年的六月總有一些人因你們而躁動起來。前兩天去看了“家駒六月天”的現場演出,莫名的感動,聽了十年了,有太多的感觸……祝所有跟你們,跟我的一切都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