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無論你是8歲還是80歲,如果你停止學習,你就老了。
每個人的經歷都是一個故事,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為中心的世界中。
從小到大,從開始工作到2014年,生活在平凡的時鐘滴答中沒有痕跡的過著。
2014年一天中午,和一個同事邊吃飯邊閑聊,他告訴我,一個叫羅振宇的人,是從蕪湖出去的,現在做一個自媒體,叫羅輯思維,每周五在優酷更新一期,每期講一個知識點。從此,開始了追劇和終身成長之路。
要改變一個人,動力來源很重要,家長的改變,一般都是想把孩子教育好。一本改變我的育兒書是《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書中告訴,要給孩子無條件的愛,用情感引導的方式與孩子溝通,我們教育的目的是為了有一天不教,孩子也會自由健康成長,是為了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復印件,如果父母好好學習,孩子就會天天向上。我們努力工作,不就是讓家人過上快樂的生活,有一個家,一個相濡以沫的愛人,一個或兩個快樂成長的孩子嗎?
在工作中,我們經常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和公司的關系,一本書可以幫助我們找到相處之道,這本書叫《聯盟》,公司和員工不是家庭關系,更恰當的是像一個球隊,因緣和合,我們一起組合,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協力前行,在公司,協同力很重要,每個人有不同的成長過程,形成了不同的價值觀,每個部門,有不同的關注點,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朝一個方向努力,是公司文化起作用的關鍵。以前不理解“當一天和尚敲一天鐘”,以為是“得過且過”。現在看來,這是一種很高的境界,是一種活在當下的積極的工作態度。
后來讀了一些書,越來越喜歡讀書了,如果你時間不夠,只想讀一本書,那非《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莫屬。它提供了全方位的個人提升方法,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面對生活,我們首先要積極主動,用積極心態,主動的行動去解決問題,任何的努力都需要知道目標,這個目標可以通過以終為始找到,生活中的我們有很多事情要處理,把和自己目標直接相關的,當成要事,放在第一的位置上。這三個習慣結合,你就可以在個人領域取得成功了,咱們都是人,人是群居的,聚在一起的我們,可以完成一個人時無法完成的任務。所以我們也需要養成與他人相處的一些習慣,雙贏思維讓我為人人和人人為我,成為可能,知彼解己讓我可以先傾聽他人,先理解他人,然后獲得他人的理解,增加彼此的信任,為統合綜效鋪平道路,就像彼得·德魯克說的,一個優秀的企業,就是讓一群平凡的人,一起做出不平凡的成交。最后一個好習慣不斷更新。
不斷更新告訴我們,沒有最好,只要更好,成功是一時的,成長是一輩子的。就像《終身成長》告訴我們的,我們要有成長型思維模式,現在不會某個技能,沒關系,只要有開放的學習態度,相信自己能做到,就會突破自己的舒適區,不斷擴大學習區,進而讓舒適區長大,就如我們學過的一篇古文《為學》,為之,則難者也易乎,不為,則易者也難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