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課堂實錄

? ? ? 一、以自己童年趣事導入

? ? ? ? 師:“同學們,你們童年時一定有很多有趣的事吧?能說出來與我們分享一下么?”

? ? ? 生1:“打水漂。”生2:“堆雪人。”

? ? ? 師:“你們可以具體描述一下這些趣事么?”

? ? ? 學生皆面露難色,師:“今天我們來走進魯迅的童年,看看他小時候有哪些趣事。”

? ? ? 二、默讀思考

? ? ? 1.第一次默讀思考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 ? ? 生1:“美女蛇的故事和讀書的故事”

? ? ? 師:“這些故事發生的地點是什么呢?”

? ? ? 生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

? ? ? 師:“對了,這篇文章講了發生在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有趣故事,到底哪些故事呢?我們來一探究竟!”

? ? ? 2.第二次默讀標注段落,注意開頭結尾和過渡段,思考哪幾段寫百草園,哪幾段寫三味書屋。

? ? ? 師:“大家找到了么?哪幾段寫百草園?哪幾段寫三位書屋?”

? ? ? 生1:“1~8自然段寫百草園的故事,9~24寫三味書屋的故事”

? ? ? 生2:“老師我有不同看法,1~9自然段寫的百草園,10~24寫的三味書屋。”

? ? ? 師:“看來大家對第9段有爭議,現在再來迅速的默讀一下,看看到底屬于哪一部分?”

? ? ? 師:“這段是過渡段,作者別了他的蟋蟀,別了他的覆盆子和木蓮,進入了書塾,所以應該屬于三味書屋。”

? ? ? 3.第三次默讀思考這篇文章是作者在童年時寫的還是成年時寫的。

? ? ? 生1:“童年。”

? ? ? 師:“為什么呢?”

? ? ? 生:“因為這篇文章寫的是童年的趣事。”

? ? ? 生2:“成年”(這位學生特別喜歡魯迅的作品,對魯迅有一定了解。)

? ? ? 師:“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么?為什么寫于成年時期”

? ? ? 生:“因為這篇文章出自《朝花夕拾》”

? ? ? 師:“對,這篇文章課文中有注釋,它選自《朝花夕拾》,是魯迅的回憶性散文集,所以這篇文章寫于作者成年時期。”

? ? ? 多媒體出示《朝花夕拾》小引:“我常想在紛擾中尋出一點閑靜來,然而委實不容易。目前是這么離奇,心里是這么蕪雜。一個人做飯到只剩了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要是無聊了罷,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銜接魯迅的背景資料以及《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

? ? ? 三、品味共賞

? ? ?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作者童年到底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首先默讀課文第一段。”

? ? ? 學生讀完后,師:“作者說到百草園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這句話中作者說的似乎是什么意思?”

? ? ? 生:“大概,也許,好像”。

? ? ? 師:“為什么是似乎?”

? ? ? 生:“連那次最末的相見也隔了七八年。”

? ? ? 師:“隔了七八年,時間已經很久了,記不太清楚了。可是作者又說確鑿只有一些野草,確鑿是很確定的意思,既然記不清了,那為什么又用了確鑿呢?”

? ? ? 生1:“作者的印象深刻!”

? ? ? 生2:“因為那里是他的樂園,所以他記得清楚。”

? ? ? ? 師:“是的,作者對百草園的印象深刻,那到底百草園有何魔力,到底他的樂園樂在何處,讓成年后的作者現在想來還如此印象深刻呢?迅速默讀課文2~8段,小組討論合作,總結概括樂園發生了哪些樂事”

? ? ? 生1:“樂園有美女蛇的故事”

? ? ? 生2:“冬天里的樂園可以捕鳥。”

? ? ? 師:“是的,樂園有神秘故事,樂園可以冬天捕鳥,還有沒有了?大家看看第2段作者寫了什么?”

? ? ? 生:“百草園的景色。”

? ? ? 師:“是的,作者主要寫了百草園的美好景物,神秘故事和冬天捕鳥這三件樂事。接下來我們先來看看百草園有哪些美景。”(板書)

? ? ? 師:“先看課文前兩句話,作者寫了哪些景物啊?”

? ? ? 生齊:“菜畦,皂莢樹,桑葚。”

? ? ? 師:“那有寫了哪些動物呢?”

? ? ? 生齊:“蟬,黃蜂,叫天子”

? ? (多媒體出圖片)師:“那菜畦,皂莢樹,桑葚屬于什么景物?是動景還是靜景?”

? ? ? 生:“靜景。”

? ? ? 師:“那蟬,黃蜂,叫天子呢?”

? ? ? 生:“動景。”

? ? ? 師:“對,這里作者用了動靜結合的寫法。那作者的重點是這些么?”? ? ?

? ? ? 生:“不是。”

? ? ? 師:“為什么不是?”

? ? ? 生:“作者說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說明作者的重點是單是后面的泥墻根。”? ? ?

? ? ? ? 師:“確實是這樣的,作者前面介紹了百草園整體的景色用了不必說來修飾,接下來介紹泥墻根這一部分的景色時用了單是這個詞來修飾,那我們一起來讀讀泥墻根有什么樣的趣味呢。”(生齊讀)

? ? ? 師:“有油蛉,蟋蟀,何草烏根,斑蝥,覆盆子等等趣物。”(出圖片)

? ? ? 師:“看了百草園的美景以后,我們再來看看百草園的神秘故事。默讀課文3~7自然段。”

? ? ? 師讀“到半夜,果然來了,沙沙沙!——斂在盒子里。”學生感受作者語言特點。

? ? ? 師:“我們再來看看最后一件樂事,雪天捕鳥。作者是怎樣寫雪天捕鳥的,用了哪些動詞?”

? ? ? 生:“掃,露,支,撒,系,拉,罩。”

生突說:“作者記憶真好,他肯定對這些事印象特別深刻,才能描述的這么準確。”

? ? ? 師:“對啊,作者雖然時隔久遠卻能如此準確的想到兒時的趣事,短短幾句話卻用了這么多動詞來準確生動描述捕鳥的過程,描繪了作者的當時愉快心情,直到成年以后還記憶尤深。”

? ? ? 師:“現在請同學們迅速默讀第9段。你們讀出了什么?”

? ? ? 生1:“讀出了作者的對百草園不舍。”

? ? ? 生2:“讀出了作者不想去書塾。”

? ? ? 師:“百草園里有很多趣事作者不想離去,那為什么不想去書塾呢?”

? ? ? 生:“無趣。”

? ? ? 師:“三味書屋里真的那么無趣么?大家迅速讀課文10~24自然段。看看三味書屋到底有趣無趣。”

? ? ? 師:“首先看第10自然段作者怎樣寫三味書屋的。”(師讀)

? ? ? ? 師:“10~24自然段,除了寫三味書屋除了寫三味書屋的陳設還寫了些什么?”

? ? ? ? 生:“老師和學生,以及他們直接的故事”

? ? ? 師:“第11段寫了老師的外貌還寫了他的脾氣性格大家讀了課文后半部分,覺得老師是一個如別人所說的和藹,方正,質樸,博學的人么?”

? ? ? 生1:“不是,因為他在學生問他問題時他很不高興,還有怒色。”

? ? ? 生2:“不是,因為他很嚴厲,他有戒尺,還罰跪。”

? ? ? ? 師:“還有同學有不同看法么?”

? ? ? ? 生:“我覺得他是一個和藹的人,因為他雖有戒尺但是不常用,雖罰跪,可也不常用。”

? ? ? ? 師補充古時書塾所學內容以及規則,讓學生進一步品味先生的矛盾之處,評價這位先生。

? ? ? ? 四:小結

? ? ? 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了解了魯迅的童年趣事,大家試想想你們的童年有哪些趣事,通過運用多種描寫方法,寫200字左右的微作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