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家長會,班主任馬老師都會讓孩子們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信,我的孩子也不例外,兩頁信紙工工整整的寫滿了對爸爸媽媽要說的話,每一次看到她的信,我的眼眶都會發熱,很欣慰,我的孩子能夠將自己的心里話,小想法告訴媽媽,這是我們和孩子溝通最好的橋梁。感謝馬老師的用心!
孩子們的信,有的三言兩語,有的喋喋不休,有的竟然一句話不曾留,聽女兒說有一個同學不想寫,她就問“你為啥不給你爸寫信?”他說“對我爸,我無話可說。”女兒問“為啥?”那位同學答“他都不管我,我恨他。”“那你應該把對你爸的不滿寫出來給他看,你不寫他也不知道啊!”在女兒的勸說下,他才落筆寫下了一句話。
聽到這,我非常同情這孩子,記得老師有提到過這個孩子,說每次家庭作業沒簽字,他問及原因,孩子都說他爸忙,他在親戚家里,有次在家長會上那位父親曾向老師解釋“老師,我們是離異家庭。我確實很忙,做慈善忙著孤兒院的孩子,顧不上關心自己孩子……”!當時聽到有同情有贊賞“好有愛心的人啊!”我心中已為他默默的豎起了大拇指!但就有人不贊成他的做法,這不本末倒置嗎?應該先顧其里再顧其外。這位爸爸的做法不明智。想想也不無道理,事業工作你不做有別人可以頂替,而爸這個崗位卻無人頂替,孩子的教育一旦錯過,時間會把我們欠下的對不起換成來不及。
記得在陜科大開洗衣店那些年,經常遇見有錢人家的學生,洗一次衣服幾十上百,她們的衣服鞋子大都價格不菲,其中有一個孩子我印象特別深。因為在和他的一次聊天中得知,身著名牌長相帥氣的他卻很不快樂。
他告訴我,他是爺爺扶養長大的。(爺爺是歸國華僑)爸爸媽媽各自都有自己的公司,一個居住北京,一個上海,經營的是跨國公司,兩人只知道拼命掙錢,不斷的轉錢到他賬戶,沒人真正去關心他的內心,爸媽以為擁有很多的金錢他就很快樂,他告訴我他每個月的生活費就2000多塊(記得十年前大部分孩子的生活費是400到500的)除此之外他卡里的零花錢就有十多萬,說有這么多錢有什么用?他說他多么希望爸爸媽媽能夠在一起一家人相親相愛,可是他們沒有,兩人除了給錢還是給錢,好長時間他甚至見不到爸媽的面。他們的婚姻也名存實亡。親情的缺失讓他很不快樂,他說我都不知道努力考大學的意義是什么?說到父母他的眼里滿是憂傷。那位學生的父母可曾想到,金錢固然重要,但陪伴孩子更不能少。其實有一種愛叫做多些陪伴、多些了解。我想陪伴和了解對于孩子是何等重要。
記得曾在網上看到過一篇文章《爸我要買你一小時的時間》孩子簡短的問話讓人心疼。
文章說的是一位父親很晚才下班回家,發現6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
“爸爸,我可以問你個問題嗎?”
疲憊的父親說:“什么問題?”
兒子問:“你一個小時可以賺多少錢啊?”
父親有點生氣地說:“你該問問你一個小時可以學多少個字!”
兒子哀求道:“我只是想知道,爸爸,告訴我吧。”
“好吧,我告訴你。”父親說道,“我每個小時可以賺20美元。”
“哦,”兒子低下頭,磨磨蹭蹭地說,“爸爸,可以借給我10美元嗎?”
父親終于怒了:“你借錢干什么?想買玩具或者零食?你馬上給我回房間睡覺。”
兒子委屈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間,關上房門。
過了一會兒,平靜下來的父親決定向兒子道歉,因為兒子平時很聽話,也從不亂要錢。于是父親輕輕地走進兒子的房間,說:“剛才真的不好意思,寶貝兒,這是10美元,爸爸給你的。”
兒子高興的接過錢,興奮地說:“謝謝你,爸爸!”然后從枕頭下拿出一些皺巴巴的鈔票和這10美元放到了一起。父親很奇怪兒子的舉動。這時,兒子把錢舉到父親的面前,微笑著說:“爸爸,原來我的錢不夠,現在夠了,這是20美元,我可以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早點兒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文中的兒子,買爸爸一個小時,只想和他一起吃晚餐,孩子的要求何其簡單,作為父母我們把太多的時間給了工作,給了應酬,只是希望有一天自己會足夠成功,到時候會有足夠的金錢給孩子想要的一切,卻不曾想孩子最需要的是愛和陪伴!就像女兒的那位同學,科大的那位學生,不管他們長多大,都希望有父母的愛與關懷,所以工作再忙,如果經濟條件許可,盡可能的多給自己時間來愛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