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拿起《圍爐夜話》看到這一句句凝結著智慧的人生格言,我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位智者的形象,我好像在聆聽王永彬先生的諄諄教誨。
第三則:
貧無可奈惟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勤儉是我們的傳家寶。無論我們過去多么貧寒,還是現在物質有多么豐富,我們都要始終保持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勞一分才。我們不論智商高低,任何時候都要牢記“一勤天下無難事”的古訓,把勤奮節儉的傳統內化為自己的精神品質。
第四則: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
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
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穩當話聽起來很平常,很多人不以為然,聽不進耳朵,其實穩當話里往往蘊含著生活的常識和普遍道理。所以每當我們聽到看似平常的建議,要仔細想想其中的常理和要義。做人一定要本分,這個道理每個人好像都知道,可事實上能做到的人卻很少。面對非法利益,好多人禁不住誘惑,雖然既得利益,卻不能睡一個安穩覺,患得患失,又怎么能保持快活呢?聽穩當話,做本分人,睡安穩覺。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見到了年過九旬的母親。讀著王永彬先生的這些話,我就想起了小時候母親對我的教誨,母親用她的嘉言懿行時刻影響著我。我應該感謝母親,她給了我一個勤勞儉樸的好習慣,讓我從不吝惜自己的汗水,始終秉持“天道酬勤”的堅定信念。我不敢說自己很聰明,但我認為我是一個勤奮的人。從少年時代起,我就養成了勤勞的習慣,由于家中貧寒,我在上初二時就開始跟父親和哥哥去地里干農活,莊稼人所說的“犁耬耙磨”,除了不會種麥子,其余都會做。后來我把這種勤勞的習慣都化為學習上的勤奮。這一切都源于我嘗到了勤奮的甜頭,我越是勤奮,就會變得越優秀。還記得當年上初三時,我憑借自己持之以恒的勤奮取得了全校第二的好成績,讓我贏得了優秀學生的稱號,極大地增強了自己的自信心。包括后來走上工作崗位,我也是用勤奮的精神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優秀教師、模范教師、骨干教師、明星教師等榮譽稱號。不管是十年來養成的讀書習慣,還是參加教育行走“一起寫吧”活動,我都是憑借自己的勤奮才成就了一個更加優秀的我。另外,我從小時候就養成了節儉的好習慣,這種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哪怕物質條件比先前要好多了,但我從來沒有亂花過一分錢,從來不會浪費有用的資源,不管是在自己家里還是在公共場所,我都不會鋪張浪費,始終恪守著節約的好傳統。
母親是一個極普通的家庭主婦,也是一個極本分的媽媽。她不會說富有哲理的話,也不會給我提供優裕的物質條件,但她卻給了我一個勤勞儉樸的習慣。她用自己極其平常的言談舉止告訴我一定要做一個勤儉樸實、謙遜本分的大寫的中國人。
王永彬先生樸實無華的話語,仿佛一位智者對我們的殷切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