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讀書只是做事的準備狀態】
借用俞敏洪的一段話:人們往往會在人生道路上為自己設置前進的障礙。—個人不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學歷不高、技能不夠、長相不好等等,但成功最大的障礙是一個人對事物的看法和心態。讀書只是你做事的一種準備狀態,任何時候,讀書都不能使你的人生走向完美或成熟
一.非我
忘了是從什么時間段開始,漸漸養成了喜歡看書的習慣。
想想,除教科書外,追溯起來最早應該算是初中吧,但那個時候只是三分鐘熱度,記得那時班里同學尤愛都市黑道小說,在班里幾乎個個男生看,傳閱最多的一本書就是謝文東了,第一本看的都市黑道小說。
到了高中,逐漸看的時間和類型拓寬了,開始轉戰最受男生喜歡的武俠玄幻,男生時常在晚上自習課的走廊外,討論著那時火的不行的《斗破蒼穹》的蕭某,以及作者天蠶土豆的其他作品,你一言我一語甚是痛快精彩。也多虧了高中幾年這樣環境的熏陶,我慢慢越來越喜歡看小說,除了玩手機的時間,大多數都是看小說泡貼吧了,那時候看了多少個類型,我想想,有武俠玄幻,都市言情,黑道,或者大家覺得這些類型書對個人的幫助和學習不大,應該去看一些哲學啊名著啊什么的,我個人認為,這種理解是非常錯誤的,你想想有多少屆文理科狀元高中都是最喜歡看武俠小說的,哈哈,雖然我沒他們牛逼,我說說個人的理解吧,正是高中這幾年,這幾個喜歡的類型小說,慢慢培養和打實了我喜歡看書的習慣,都說一本書一個世界,別說這些了,金瓶梅放在古現代那也是一本名著,只不過是另類的名著,至少它把古代人的七情六欲,以及性的話題描述的刻畫對于現代對于古代的了解以及這方面的演變有著重要意義,不過我還沒看過,哈哈哈。
二.有我
也正是高中這幾年的習慣,我越來越喜歡看書汲取知識面,那時候能晚上看書看到凌晨五六點才入睡,有時候越看越想知道后面的劇情,越期待接下來的發展,是否和自己的猜測一樣,雖然這東西不能短時給我本身帶來巨大的改變,但,至少我不會像之前一樣,看到書就 困,就想睡覺。我的一個朋友,就是看書犯困的那種,而且想看又不知道看什么書,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類型,所以,我建議她這類人如果想嘗試培養看書的習慣,可以從自己的興趣愛好點出發,比如你喜歡言情的類型,那你就先多看言情的,看多了到厭倦了你就會找其他口味的想換換看,然后一步步固定自己的閱讀習慣,自然而然對很多書就不抵抗了,反而有耐心去品味里面的味道。
到高中畢業后,我喜歡閱讀的習慣已經全部穩固下來,有時候休閑的時候能看一整書而不厭倦,無聊時候第一選擇也是看書,其次電影,游戲。
三.忘我
到了大學,視野跟需求漸漸變的更大,加入了社團,交了很多新朋友,也漸漸感覺到自己知識面的緊窄,書的興趣類型再次轉變,我開始偏向于偵查,名著,中外野史,官文,熱衷癡迷這幾個類型,特別是最讓我癡迷感觸無法自拔的一本官文,《侯衛東官場筆記》,寫的是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從政的道路,形形色色,非常精彩。如果說父母是我的第一個老師,那這本官文是我精神食糧上最好的一個老師,沒有之一,因為這本書教會了我太多,也成長了太多,開始受人認可,自己認可。
一開始,接觸官文,看了前面幾章覺得太枯燥無味,幾次丟下后又拾起,嘗試慢慢的靜下心去看,到中間的部分就徹底沉了進去,味道愈加濃烈,我也不知道看的第一本官文是什么,為什么突然喜歡上的,唯一有印象的就是我加了個讀書交流群,里面都是幾十年書齡的書蟲,大我好幾輩當爺爺的都有,他們經常在里面討論書籍,推薦好書,所以在里面慢慢混著,我也學習了他們看書后喜歡獨立思考的習慣,那時候差不多把市面上熱門的官場文全部看完了,這真的不是吹比,因為官文類型本來就比較偏門,而且由于政治原因,好東西太少了,加上那段時間瘋狂的追捧,一個月看十本官文也不為過,我覺得官文給我最大的體驗就是他能夠教會我們為人處世,打交道的技巧,人文歷史,當時經濟等等,給我們帶來太多的可思考性的東西,涵括的內容太多了,之后也看了《中國知青夢》,《平凡的世界》,《刑警羅飛》等等,總之,好書都看,不限類型,到了現在,視野跟口味已經全部放寬了,不管是多枯燥無味的,沉重抑郁的文筆,我都能夠耐心的讀下去。
書籍往往真的能帶我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沒去過的地方,沒看過的風景,沒經歷過的年代,人文歷史,都可以從書中以另一種方式獲取和感受。建議大家有空閑的時間多看書,多增長閱歷。說的再多,不如懂我,書中是否真有黃金屋,全憑自己去感受體驗吧。
最近在看東野圭吾的《解憂雜貨店》和馬里奧·普佐的《教父》,看過的可以交流交流,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