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早上起床后,洗漱時是先刷牙還是先洗臉?到了公司,你是先打開電腦還是先去接水?吃飯的時候,第一口是先吃菜還是先吃米飯?如果不是看到這些問題,你是不是都意識不到自己先做什么?類似這些微不足道的先后順序,背后是習慣的力量,是習慣讓你幾乎不加思考地去做這些事情。同樣,要想改變你的習慣,首先要意識到習慣的存在。
那么我們想要改變習慣時,應該從哪兒開始呢?在《習慣的力量:為什么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以下簡稱《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查爾斯?都希格指出,要想改變習慣,首先要了解習慣的運作方式。
看到這里,你或許會認為,這本書肯定是關于習慣的大量的理論知識,讀起來一定很枯燥。如果是因為這一點而錯過這本書,那么就很遺憾了。相反的是,作者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列舉了大量的實例,讀來生動有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習慣對我們生活和工作的影響。
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作者查爾斯?都希格不僅指出習慣的運作方式,而且還為我們分享了改變習慣的實用性指南,幫助我們更好地利用習慣的力量。
01/習慣的運作方式
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有很多重復的行為,比如洗臉、刷牙、進門脫鞋,走同一條路去上班,點同一家的外賣等等。在做這些熟悉的事情時,你從來都不用思考。其實這些都是習慣在運作。那習慣是怎么形成的?
每個習慣的形成都有一個回路。習慣回路由三個步驟組成:暗示、慣常行為、獎賞。首先,當暗示出現后,大腦就會進入某種自動模式,決定使用哪一種習慣;其次,慣常行為會出現,有可能是身體方面,也可能是思維或情感方面;最后一步則是獎賞。這一步會讓大腦辨別這個回路是否要儲存下來,用于以后的生活中。時間長了以后,這個回路會越來越自動化,習慣也隨之形成。
比如,許多人都有在周五下班后吃一頓大餐的習慣。這個習慣的回路的暗示就是周五到了,慣常行為則是吃一頓大餐,獲得的獎賞則是美味的食物,愉悅的心情。還有的人在工作時,有喝咖啡的習慣,這個習慣回路暗示是累了或者犯困,慣常行為則是喝咖啡,獲得的獎賞則是清醒的頭腦。
在了解了習慣回路之后,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多多觀察自己,記錄自己的習慣,只有意識到自己習慣的存在,才能改變習慣。
02/實用性指南
相信每個人都有嘗試改變習慣的經歷。你也許會感慨,改變習慣太難了。那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作者查爾斯?都希格在《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指出,“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我們可以用四個步驟來改變習慣:
第一步,找出你的慣常行為。我們知道了習慣回路包含三個部分: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想要改變習慣,首先要找出你想要改變習慣的慣常行為。比如,你想改變工作時吃巧克力的習慣,因為這個習慣讓你發胖。那么你就要注意,你是在工作中哪個時間段開始吃巧克力。
第二步,用獎賞做實驗。因為我們想要獲得某種獎賞,所以才會有慣常行為。那是什么驅動我們行為的渴求呢?我們可以用各種獎賞去嘗試。比如,你發現你的慣常行為是下午三點鐘吃巧克力,是因為餓了嗎?還是因為累了?只是坐在那里思考,并不能找到答案。可以試試三點的時候離開工位,出去散個步;或者不吃巧克力,而是吃一個蘋果或是喝一杯水。這樣嘗試過后,就可以發現你的渴求到底是什么。
第三步,分隔出暗示。在了解了你想改變習慣的慣常行為和獎賞之后,還需要找出這一習慣的暗示。通常習慣性暗示有五種類型:地點、時間、情緒狀態、其他人、之前緊挨著的動作。比如,是什么暗示讓你在工作時吃巧克力呢?你可以在每天進行記錄,最后你發現,你會根據時間,看到三點到了,你就會拿出巧克力開始吃。那么你的暗示就是時間。
第四步,制訂改變計劃。到了這一步,你已經清楚了你習慣回路的暗示、慣常行為和獎賞,那么就可以開始改變它了。比如,下午三點,你是因為餓了,所以才吃巧克力的,那么你就可以將巧克力用其他健康的食品替代,比如水果或者堅果。這些食物不僅可以補充能量,還不發胖。還需注意,習慣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剛開始,需要你每天刻意為之,時間長了以后,就會形成習慣。
在了解了行動指南以后,你是不是也躍躍欲試了?但是你還有些遲疑,會有用嗎?不用擔心那么多,只要你想改變,就已經是一個好的開始了。接下來要做的就是行動。在改變習慣的過程中,不斷嘗試,不斷試驗,也許會失敗,但是只要你了解了習慣的運作原理,就不懼失敗。因為只要你相信你可以改變,你就一定會成功。
最重要的是,我們知道,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習慣,可以改變自己的習慣,更可以利用習慣的力量,去改變我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