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晚:
我:兒子,睡吧,明天怎么打算?
兒:一早起來,上學去。
我:棒兒子,對自己有著清晰的計劃!晚安!
2、早上6:50
我:起來了,現在是6:50,立即起來,要上學了。
兒:我……實在起不來,再睡半小時吧
我:可否在車上睡?
兒:我的眼皮實在很重,讓我睡會吧。
3、早上7:30
我:半小時到了,起吧
兒:不想去學校了,但是我不去,爸爸會一直嘮叨。
我:你自己內心并不想去?
兒:嗯,媽你坐下來吧。
我:想跟媽媽聊聊?
兒:我今天真不想去學校了。
我:看了昨天媽媽給你的微信嗎?
兒:看了。
我:心里很矛盾是嗎?最大的壓力來自哪里?
兒:成績。
我:你覺得落下太多,所以不想面對考試,對不?
兒:嗯。
我:但你又很不快樂,覺得這樣下去不是辦法?
兒:對。
我:兒,你是在清醒狀態嗎?
兒:我眼皮很重很重。
我:那你好好睡吧,等你清醒些我們再談,好不?
兒:好。
4、7:30至8:00,我晨讀《愛叛逆》第六章、第七章,以此來舒緩自己,給自己力量,讓自己處在平靜的狀態中。
5、8:02,我出門上班。在地鐵上寫感賞日記。
當兒子說,他今天不想去上學時,我心里是猶豫的,滑過一絲的痛楚,但是轉念一想,這個時候我應該放任,他不想去,我逼著他去學校,也是枉然,孩子會以對抗的態度對之,會以為去學校就是給父母有個交待了,在內心里不會覺得讀書是自己的事呀。若孩子自己沒有準備好,只是為了給父母有個交待,只是不想面對父親的嘮叨,就勉為其難地去學校,到課堂也是睡覺,那有何苦呢?孩子不開心,勉強的結果不會好。倒不如放任,讓孩子慢慢的覺悟吧。
這時爸爸很不耐煩地批評我:你就繼續地寵著孩子吧,再這么下去,落下的課就再也無法追了,到最后終將一事無成。
我對爸爸揮揮手,讓他先別說了,給孩子一點時間,讓孩子安靜。我沒有再跟先生去理論,安撫了先生,說,孩子總要長大,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接著我就出門去上班了。
經過這一段時間跟著錦明老師的學習,在淑海老師的幫助下,借鑒群里面姐妹們的經驗,我已經可以讓自己心情非常平和了。
我想跟孩子說:兒子,其實你非常優秀,身上有許多優秀品質,表達能力好,善解人意,心地善良,內心很細膩,做事有交有待,怕辜負父母的期待,性格陽光,唱歌很好聽,是同學們眼里的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伙伴。只是學習成績的落后,讓你有深深的自責,自信一點點耗盡,但是每個人都有自己專長的東西,比如,沒有幾個同學唱歌,能夠像你唱的這么好,沒有幾個同學有你如此熱心助人,這都是非常可貴的品質。目前學習的落后,是因為你還沒有從學習中獲得自信與成就感,所以你還沒覺得學習是一件有趣的事。只要慢慢從自己的付出里看得到進步,從學習當中找回自信,覺得是自己能力可為的一件事,獲得了樂趣,那成績就能夠慢慢的跟上來。比學習更難的很多事情,你都已經可以做得很好。現在,你的內心對學習是有深深的恐懼和抗拒的。無形的天花板,不是外界施加的,而是自己的內心里就有一道深深的鴻溝。當成績不好,老師不待見,同學時常會恥笑,家長施加壓力,你承受了多重壓力,漸漸地,你就把學習當作是自己不可逾越的一道鴻溝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板,我們只需要把自己長板盡可能地發揮好,那我們就是一個優秀的人,不必要求面面俱到。放下對學習的恐懼,我們接受學習暫時落后的現狀,去做自己可為可控的事,比如你的英語口語極好,發音非常標準,朗讀流利,那就可以發揮所長,讓老師看到你的進步與努力。加油兒子!(我會努力的跟老師去溝通,讓孩子慢慢樹立在英語這一塊的信心,從而帶動他在別的科目的興趣)
同時我也想對先生說:先放下自己對孩子前途的匱乏源點,不要讓孩子做我們的副本或者復仇者的版本,孩子有他獨立的思想,孩子要走他自己想走的路,不必我們去幫他去規劃和設計,讓孩子慢慢地去探索嘗試,最后選擇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一件人只有自己發自內心的想做事,才能夠做得好,孩子的學習只能基于他自己想學的出發點,才可以去有動能去學好,不是父母可逼迫出來的。希望先生可以端正心態,把主動權還給孩子。落下的課程,只要孩子悟過來了,要追趕上來,他樂意付出努力,成績還是可以提高地很快的,可是,如果一直是在一種被逼迫的狀態,孩子學習并非發自主動,不是他的主觀意愿啊,那逼迫又有什么樣的價值呢?只會使得雙方對抗更加嚴重。正如錦明老師說的,停止對抗,停止加劇,是第一步,讓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感賞兒子的信任;感賞兒子直言不諱;感賞兒子在心里很矛盾情況下,顧全父親的感受,跟父親說,他同意回學校;感賞兒子說出他自己的心里話。感賞先生的包容和理解,感賞先生及時止住了嘮叨。
投射孩子保持愉悅的心情,盡快從目前的自責、不自信中盡快地走出來。投射自己接納并感賞,看到更多孩子優秀的方面,給孩子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