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到底有什么用?
文/紫藤蘿
在我童年的回憶里,總是充斥著吵架的記憶。
小的時候,我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那個時候,姑姑還沒有出嫁,對我這個侄女,她可是非常好,三天兩頭帶我去街口的小商店買零食,給我梳漂亮的小辮子,甚至連晚上,也喜歡和我一起睡覺,所以,自小,我們倆的關系就好的不得了,姑姑甚至一度超越了我媽媽在我心里的位置。
姑姑是個能干的姑娘!尤其有張能言善辯的巧嘴,在一大家子的眼里,姑姑是最會講話的人。不過我現在也沒搞明白,她怎么會嫁了姑父那樣內向,額,不,甚至說有些木衲的男人。
即使她出嫁了,也絲毫沒有影響我和她之間的感情。姑姑家里離我家里并不遠,那個時候的我,總是喜歡去她家做做,有時候干脆帶著作業本過去,與比我小四歲的表弟一起寫作業。
那時,我已經知道,姑姑和姑父之間,總是吵架不斷,幾乎是三天一小吵,半個月一大吵。
印象最深的是,我高二暑假那次去姑姑家里,還未進門,就已經聽到了爭吵的聲音。
“不行,一定得讓他去上海或者北京讀大學。”首先是姑姑的聲音。
“兒子不愿意,就喜歡待在省內,又有什么問題呢?”姑父也不甘示弱
“你為什么只會由著他的性子,他現在才18歲,還只是個孩子,他哪里懂得選擇?”姑姑愈發生氣了。
··············
我已經悄悄走進他們家了,他們倆還沒有發現。
“啪啦”一聲,就在我進門的那一瞬間,姑父把手里的手機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姑姑此時已經發現了我的存在,許是覺得我還是個孩子,她絲毫不理會我還在場,開始一言一語數落姑父的不是。
“你瞧瞧你,做木耳生意那么多年了,也沒賺到什么錢。是不是豬腦子呀?,同行的大王,比我們入行還晚幾年,現在已經富的流油了。”
“如果我現在還是二十幾歲的年齡,早就不跟你過了。跟著你這樣的書呆子,有什么用,真后悔當初嫁給你了。”
“你怎么不照照鏡子看看自己,只知道符合一個小孩子的荒唐決定,兒子有你這樣的父親,真是悲哀!”
接下來的話,已經越來越不堪入耳了。我實在聽不下去了,拉起姑姑的手,就往外面走。
“叮咚,叮咚”房間里又傳來了東西撞地的破碎聲音。我知道,姑父定是又把他新買的那套紫砂壺茶具摔在地上了。
直到5分鐘過后,姑姑才像恢復了理智,拉起我的手同我閑談。她試圖擠出了幾絲微笑,可是我發現,她的眼角分明有幾滴淚珠在低落。
而從窗口望去,姑父正坐在沙發上抽煙呢,他眉頭緊鎖,一根接著一根,縷縷輕煙,彌漫在他的身邊,他看上去更加蒼老了。
其實,這樣的爭吵,在姑姑和姑父之間,是常態。而那件為表弟選擇學校的吵架鬧劇,最終還是以尊重表弟的選擇,去了東北的一所985大學而收尾。我完全想不明白,爭吵起來,兩個月仿佛都變了個人似的,往日的謙謙君子,窈窕淑女,都變成了潑男與潑婦。
我知道,吵完了,可是他們的心里分明都不好受。而且,他們熱衷的,無非是,一定要分個對與錯,分個孰是孰非。
當時的我,還是個高中生,這是我記憶最深的一次,他們倆的吵架。這個記憶好像刻在了我的記憶里。只是,我根本不明白,吵架到底有什么好處?吵完之后到底有哪一方受益了?
直到多年后的今天,我已經結婚生子,也曾經因為生活瑣事,與老公爭吵。每每,我覺得他做的事情,已經超越我的忍耐底線,想像我的姑姑般,歇斯底里發作,沖他發吼的時候,我都會想起記憶里的這一幕。
而經歷了婚姻生活里的點點滴滴,我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成人的世界里,其實根本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男人和女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大不同,需要用藝術性的語言,去溝通。把大好的時間,耗費在吵架上,是一點用也沒有的,反而會影響彼此的感情。吵架過后,無論是覺得贏了的那方,還是輸了的那方,承受的心理壓力,已經遠遠大于矛盾沖突本身帶來的煩惱,而吵架過后的感情修復,也無疑是感情生活中的一道道裂痕。
“理性管理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溝通解決矛盾與問題”與所有圍城中的女子共勉。
???e??x`+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