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12月一直到現在的3月份,一直在做這款B端的旅游產品。當我做完整個東西之后,我發現它就像是一個龐然大物,現在正在慢慢的輸入血液,慢慢的正在呼吸,我覺得這種感覺非常神奇。其中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不足和需要學習的地方。
項目進度問題,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不足和需要總結的地方,一是我自己的問題。在做這個產品之前,我的想法其實就是在設計基礎上面先磨幾年,有了一定的設計基礎和產品設計基礎之后才會在幾年之后在一家創業公司做一個產品的設計。所以當時讓我做的時候我很怕自己會做不好,因為這是將幾年之后的事情提前到現在了,所以那段時間每天6點下班之后經常晚上自己一個人各種查資料和做原型,花了幾乎比平常多兩倍的精力去打磨。在做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還是有一點問題,就是我之前做過的東西都很大,內容很多,將所有的內容規整出來之后緊接著一兩個月的時間都是開發在做,搭架構上產品,做完了產品測試甚至今后都沒有很大的改動,僅僅只是在維護。我的想法很大,想做一個平臺,所以做項目的時候把所有的旅游產品都列了出來,但是我忘了這是一家創業公司,我沒有用一個產品將整套業務邏輯跑成功,所以花了很多時間做了很多東西但是沒用上,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我沒分清主次。二是工作沒有對接上,中途出現返工。我做原型的時候特意將整個產品的思路都寫了下來,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都可以參與進原型討論,人人做原型,而且每天上傳,在網上就能夠看到,其實如果有問題,說難打開,我完全可以打包放在群里,原型哪里有問題也完全可以用郵件的方式群發討論。因為原型確定了,后面視覺和開發完全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自己用電腦在原型上面進行測試完全比開會的時候統一說意見要好,有問題截屏加文字加解決方法。總不至于我2月份都已經做好了視覺才開始改結構提細節,這一改也沒好到哪去,但是視覺上面就是改一個一個的像素,前端上面就是改一行一行的代碼,這進度就相當于再返工,從原型重新做起。第三點就是我自己需求沒確定,別人沒說明白然后我也沒問,就按照自己的思路做,所以中間會繞彎。我當時做的時候有遇到一些問題需要確定,所以想莊工在這個公司里面呆了那么久,熟悉的業務肯定很深,不問實在是太可惜了,所以每天6點下班之后就會發短信問一些問題確定一下,但是我發現莊工回答問題特別簡單,是或者不是,說話總是說一半,比如給我一張新辦公室的圖,說標一下尺寸,但是標哪有哪些沒說,再比如就是要我裝一下釘釘,但是裝釘釘干嘛呢,也沒說。他的意思可能也不知道我被分配任務之后會遇到什么問題,所以可能是當我遇到有問題的時候再去找他。所以當時做項目的感覺就像自己在劃船,四周都是海,也沒有方向,然后有一天我實在是太累了就躺在床上休息了一會,但是睡著了就做了個夢,夢到準備和家人去旅行,但是到傍晚了才出發,結果路又走反了,醒來之后發現項目方向可能錯了,那個時候才有了一點方向,看到了一點彼岸,但是要說全部的方向我還沒辦法看出來,我也不確定自己是不是做對了。因為有看過一篇文章,說C端攜程一統旅游行業的格局已定,所以不管是做技術服務還是繞了很大的圈在做旅游行業,最終都會做成電商賣票賣產品,回歸到C端,不過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正確。第四就是人員分配,本來進度就趕,中途還換了人,這進度得緩一段時間,這是肯定的。某次我聽到說深大那個前端注冊沒做完,拖了我們進度就向他們打小報告,但是我聽小組里面的人卻說,周六他們加班,什么事也沒做。所以從我的角度來說,一直揪著別人的辮子不放還不如管好自己胳膊肘的事,說別人問題的時候先想想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
溝通問題,很多人說我溝通有問題,那就是了。的確是我溝通有問題,如果別人說這不好那不好我能站出來說,而不是讓別人自己去倒騰的話,整個工作流程會更順溜一點。但是我發現我一是不太想說,二是覺得說沒啥用。不太想說的原因是之前帶我的人都特別能說,一個設計師做東西不管改什么都有自己的一套說辭,覺得這怎么樣了那怎么樣了,每套說辭說的有模有樣,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今天是這套說辭,明天是那套說辭,結果東西改來改去,還是我在改,所以我特別討厭說辭,但是如果我成了她那樣,我會很討厭自己今天說這樣明天說那樣。之前一個產品經理,也特別喜歡說,說這個圖片放在歡迎頁中我也不會看,說要放在首屏中,然后我就問你覺得放在首屏你就會看,她說如果好看我就會看,所以意思是放在歡迎頁中好看你就不會看?所以我覺得說話很搞笑,因為對我來講這完全就是個人猜測又說不清理由在那胡說八道、顛倒是非。像說話這些,我大概就只是聽聽,也不會放心上去,我更在乎的是一個人說話背后的思想邏輯。還有一點我覺得我說話沒用,開會我要說的話別人就會和我吵起來。就比如說,有人對我說這產品怎么做成這樣,應該要怎樣怎樣,我就只是聽聽,開會的時候是莊工在講這個產品,還是同樣的東西,說這是這樣操作這是那樣操作,結果別人沒意見了。這是設計師新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因為這公司里面比我年紀大資質深的人很多,有時候先學會聽人說話也是我的一個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