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子是我朋友當中,算是偏離道德底線最遠的一位吧,沒錯,她插足別人的婚姻,就是我們口中的第三者,小三兒。
陶子長得很漂亮,笑起來很美,是一群女孩中很容易拔萃而出的美人胚子。當初我們這些中規中矩的乖乖高中生,為僅一次在網吧通宵夜不歸宿感到無比愧疚時,她已經是經常泡網吧趕夜場的社會小青年了。
記得第一次見到她時,豆蔻年華,她盤坐在網吧凳子上,戴著耳麥,嘴里叼著煙,青煙繚繞過她的發絲,那時我就在想,校園里所謂校花臉蛋都比她弱幾分吧。
因為我們人生軌跡不同,后來我們也就沒交集,各自走往各自的遠方。
大學假期回來,偶然聚過一次。記得那是她生日,她身邊多了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生日會我們都玩得很盡興,那次后也是通過閨蜜口中了解到她。
如很多故事一樣,她和那個男人在一起了,男人給她承諾,會離婚,她也信了。
男人家境殷實,正妻是女強人,會賺錢還育有兩個兒子,是見得陽光的一家四口,至于陶子的角色,人家正妻是知道的,沒鬧過沒逼過沒吵過,也默許。男人說,他離不開正妻,離不了。陶子說,只要他家后院不起火,她也不會鬧,就這樣,過上了實實在在的小三生活。
表面過上像所有戀愛情侶一樣,濃情愜意。男人會抽時間與陶子相聚,但大部分是她自己一個人獨處,尤其傳統家人團聚的佳節,他不會待在陶子身邊,因為他要回家。
后來懷孕,他說她喜歡女兒。后來,女兒出生了,他表面看起來也是很歡喜。她們搬到離他不遠的城市定居,方便他回來探望。一年里,他也就抽幾次機會與她們母女團聚,匆匆的來去。也是因為有了孩子相伴,她并不覺得那么寂寞難耐了。
看到她,很難把她與十多年前那個浪蕩不羈的少女聯系在一起,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發,干凈利落的穿著,連笑起來都散發出母性的光環,她說"除了寂寞和孤單,其他都還好。"
可是,愛情里,最廉價的就是這兩樣,最珍貴的就是陪伴啊!
孩子如今六歲了,她們在陌生的城市里相依為命,無數個應該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時光,對她們來說,就是奢望。從孩子嗷嗷待哺,到會爬,會邁出第一步,第一次開口說話,會跑,入園,上學放學。。。一切的一切,總有一位缺席,慢慢的,孩子習慣了,繼承了陶子那般孤獨的獨處方式。
"你當初離婚帶著孩子是怎么熬過來的?怎么站起來的?"當我接通陶子電話時,那頭傳來這般求問。因為,她已經決定,離開他。這些年,她并沒有貪圖他一分錢財,過著居家日子的生活,當然離開,她也不要求什么。
都說在愛情里,沒有對錯,只有愛對了人還是愛錯了人。一段沒有結局的感情,就連過程都談不上一起走過,何來溫暖?當你感冒發燒身體不適,一個人煎熬的度過每個孤單日夜時,一直苦苦愛著的那個人從未在你身邊,不知你內心所想所要,或許,明明知道你的難受卻沒放在心頭上,因為他覺得,你愿意跟了他,你這樣的默默承受是理所應當。
當初,你明知道他的家庭,還毅然決然選擇跟他在一起,連道德底線都可以拋棄,從這點,你對愛情的要求就已經降了一個檔次,既然你愿意如此不顧世人的眼光,他為何又主動去為你抬高呢,在他心里,或許始終覺得,白送的一個不要白不要,因為我始終感覺不到,他為了愛情把你捧在心頭上,因為,他對你的,根本就不是愛。
何況,有了孩子,不論大人雙方是否有錯,孩子始終是無辜的,當初只遂自己心愿沒有經過她的同意將她帶到這個世界,不能給她最好的,也不能把她變得更糟吧。孩子就像一張白紙,大人陪著她在紙上畫什么,她就擁有什么,一味的孤單寂寞冷,會給她帶來怎樣的世界觀,不敢想。
男人在你少女時代說愛著你離不開你,隨著歲月婆娑,你不是年輕時候的你,他愛的是年輕的你。
這些年,陶子從未在乎過別人異樣的眼光,死心塌地的跟著自認為會一輩子的歸宿,看著孩子漸漸長大,她開始思索走來的路,或許真的錯了。在感情里,都有傻子,明知道每天的煎熬像千萬把尖刀劃在心頭,卻忍著痛偽裝前進。當你一個人痛一個人哭著的時候,你一直深愛著的那個人并不是在牽掛你,或在更快活著,日以繼日,你覺得你默默付出還值得嗎?
感情不應該總是一方在犧牲和付出,彼此間缺失了牽掛問候,時間冷卻掉你們所有的溫度,又何必繼續前行。更何況,這段本就不該開始的曾經。
你需要的,一直都是,叫做勇氣的東西。有了勇氣,重新來過并不可怕。
這個被封建腐蝕過的大社會,對所有單親媽媽未婚媽媽都是有偏見的,人,都是親身經歷過了才會成長和覺悟,只要一心向善,都應該被同等對待,畢竟所有孩子都是最美的存在。
掛完陶子電話,我緊緊擁抱在身邊的孩子,想通過這個擁抱把所有的愛都傳遞過去,對錯已經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昂首挺胸向前看,用真心全力以赴過好每一天,你對孩子的歉意,時間會是最好的證明,因為,孩子的一顰一笑是不會騙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