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1
懷左老師的那篇《我拿錢請你吃飯,你卻只知道低頭玩手機》在群里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大家紛紛暴出自己所遇到過的各種尷尬飯局。
而我更是首當其沖,莫名其妙的躺槍了。
原因是女友不知從何處看見了這篇文章,看完后隨即把文章鏈接給我發了過來并說道:
“這篇文章你看了嗎?”
“看見了,我們老師寫的”
“你看看你,你平常多不尊重我,就知道玩手機,都不搭理我。”
我想反駁,打開聊天頁面,卻又不知道該說什么。
因為,她說的都是實話。
我平常在與一些相對不熟的人吃飯時,為了表示尊重,都會把手機放一邊,那怕再多消息都不會去看。
但是每次我跟她吃飯的時候常常都是手機不離手,眼睛不離手機,說什么都是簡單的幾個字“嗯、好、可以、隨便、就這樣、怎么都行!”
雖然我很無奈,但也無力反駁,發了一個微笑的表情,給自己找了個臺階下。
仔細想想,我們對自己親近的人總是很隨意,反而面對那些陌生的人我們總是格外的認真,并且把自己最好的一面都展現給了與自己并不熟悉的陌生人。
其實那些與自己親近的人給予我們的,遠遠要比陌生人來的多得多。
若要用數字來做比較的話,那恐怕用數百倍的量來衡量都任然會覺得蒼白。
生活中我們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總會不由自主的的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時常還會為了自己的表現不佳而感到自責。
相反的,面對自己的家人與朋友,那些與自己親近的人的時候,我們會變得苛刻許多,時常一言不合就會發火。
我們總是這樣,總是把最好的一面留給陌生人,而把最壞的一面留給了與自己親近的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前不久在網上看了一個小故事,孩子過年的時候給父親買了一部智能手機,父親高興的同時,卻也遇到了難題。? ? ? ?
沒有用過智能手機的父親,面對新的手機卻不會使用,便讓兒子教自己。
可父親年事已高,記憶下降不少,兒子所教的那些總是轉頭就忘,最終兒子不耐煩的直說父親太笨,自顧自玩兒去了。
可真的是父親太笨了嗎?還是作為孩子的我們沒有耐心?
有多少人和這個孩子一樣,在生意場上接待每一個客戶的時候,總是會很有耐心的去跟他們一遍一遍的講解,直到他們聽懂為止!哪怕在刁鉆的客戶都是很有耐心的講解著。
有多少人像會像那孩子一樣,常常在外面很有耐心,見誰都能侃侃而談,而面對家人朋友卻只是有一句沒一句的應付著?
又有多少人在外邊受了客戶的委屈,卻還是面帶微笑,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回頭卻總是會把這些委屈都轉移到自己親近的人身上?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網上看到的一句話:
“人總是這樣,對于親近的人太苛刻,對于陌生的人顯得過于寬容。”
? ? ? ? ? ? ? ? ? ? ? ? ? ? ? ? ? ? ? 3
晚上無意中看了群里轉發的一個采訪視頻,記者采訪了幾個孩子的父母,分別問了每位父母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果你的孩子生病了,你會拿出多少錢來給他治病”。
答案大同小異:“無論如何哪怕賣房賣地,都要拿錢給孩子治病。”
而當問到第二個問題:“當你們自己生病的時候,你會給自己拿多少錢去治病?”
這時,每位父親母親的回答就不一樣了:
“10萬?20萬?,最多20萬,反正不能拖累孩子!”
“看看檢查結果吧,要是晚期,絕對就不治了,治了也沒用,還給孩子增添負擔。”
“那我肯定不治了!不能讓孩子擔心。”
“絕對不能給孩子添麻煩!”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每一位父親、母親都把自己置身于事外,為了能把自己孩子的病治好,可以付出自己所有,而到自己生病的時候,為了不給孩子添麻煩,可以舍去自己生命,一切的一切都是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把最壞的都留給自己,最好的都留給孩子了!
也許是和那些與自己親近的人太過熟悉,習慣了從他們身上獲取,以至于到最后一切都變成了理所應當,常常以怨報德而不知包容和改正,傷了與自己親近的人,看不見他們對自己的付出,卻成就了那些與自己毫不相干的陌生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4
回過頭仔細想想,當你缺錢時,不用打招呼,他自會雪中送炭的人,往往是你家人!
當你失業、失戀時陪你喝酒,聽你訴苦,任你瞎鬧,最后還給你收拾爛攤子的人,往往是你最要好的朋友!
當你干架時,不用說,他自然會脫掉上衣站在你旁邊的人,往往是你最要好的兄弟們!
其實他們才是最在乎你的人。”
他們總是能包容你的過錯,原諒你的不羈,接受你最壞的一面!
而我們卻常常把這一切都視為理所應當,甚至變本加厲的去索取,忘了他們才是最愛我們,最在乎我們的人。
所以,我們對那些愛我們,在乎我們的人應當多一些體諒,少一些煩躁,多一些包容,少一些吝嗇,把最好的自己留給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