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家世顯赫的翩翩才子,搖身一變成為一代高僧,他可以說是民國時期的佛系文藝青年了。
紅塵中的弘一法師,進入佛門的李叔同
李叔同二十多歲赴日本學習美術和鋼琴,他還排演了話劇《茶花女》,自己男扮女裝飾演瑪格麗特,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他還引進了國外的流行歌曲,是中國流行歌的先驅。他在詩歌 音樂 美術 戲劇各方面都涉獵,且有許多作品,但在30.40年代,戰爭頻繁國破家亡,這些藝術造詣無法延展,在那個大時代下個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到了中年時期,聽從內心遁入空門,嚴苛的要求自己擺脫俗世,放下情感金錢甚至藝術追求,一心向佛遵從戒律。傳言說他是家里破產、逃離戰爭等原因而學佛,很長時間世人對他都有誤解,后來才慢慢找回一些真相。他的人生經歷了繁華,又能走向平靜的深處,稱得上完美了。
看佛系田導訴說的《聆聽弘一》
田沁鑫導演的《聆聽弘一》,用現代電臺直播作為引子,時空穿越到民國時期,通過幾位民國的電臺人士之口,講述弘一法師的故事。同時,民國時期的電臺想播出弘一法師的真實記載,但受到禁言,甚至所有電臺都遭到查封摧毀,也反映了大時代的無奈。
從頭至尾未見弘一法師,而是他人口述史實,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的史料,從他的親筆信到他的佛學理念,都盡量還原真實,細細講述。現代和民國兩條線并行,用現代感、年輕態、口語化的方式,鮮活的表達和演繹高深晦澀的人物傳記和佛法思想,帶領觀眾去聆聽和感悟。
明白人生悲欣交集,更能平常心對待人事
我還不夠佛系,一些高深的理念聽不明白很難共鳴,一度昏昏欲睡啊,只能流于表面的去感受這個人的偉大,當作人物傳記去聆聽也足夠好了。
我好幾年前去杭州,就去了李叔同的紀念館,當時看了他的生平就很驚嘆,一段人生怎么會跨度這么大、經歷這么多、涉獵這么廣,而且每件事他都可以做到很好,藝術大師、一代高僧。我想他應該是很純粹的做每件事,身心投入的去研習,雖然涉獵廣,但每一個當下都是只看著這一件事而做的吧。
他去世前留給世人的最后一句話,便是“悲欣交集”,這是他對人生的最后看法,劇中還說到這四個字之外還有寫下了其他幾個字,后來流傳中就只剩下這四個字了(具體還寫了其他什么沒聽清…),就這四個字也夠份量來評斷人生了。善哉善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