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寫墓志銘的話,他希望將來的墓碑上刻上這一句話:這里躺著一個33歲才開始踐行的人。
在這之前,他一直在渾渾噩噩度過。漫無目的,亂七八糟。買了很多書,只是翻翻,就算有的書翻到了最后一頁,也只是瀏覽,只有那些很搞笑的書才能吸引他翻到最后一頁。比如果《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所以他很慶幸,一直保持翻書的習慣。
直到三十三歲那年,他才開始嘗試閱讀(只有只字兒不差的讀書才叫閱讀,否則只是瀏覽,只有反復閱讀才叫閱讀,否則只是翻書)。閱讀完了一定會寫學習心得或者讀后感,只有學習心得和讀后感,才會讓這些知識像縫衣服一樣縫在你的大腦里。閱讀只是認真做事的一種方式,也叫刻意練習,錘煉自己的大腦和認知。
說到刻意練習,其實就是踐行。只有去做,才會讓你有所成就。這就是大多數人一輩子只是空想家的原因,他們想著我要變得很牛逼,我要變得很有錢。卻根本不知道怎么做,在別人告訴他怎么做時,他又偏執地以為自己做不到,做不好,其實做不好才是常態。
你看到有些企業做的很大,這只是他們不斷嘗試,偶然成功的結果,至于那些失敗的成果,不到萬不得已,或者機緣巧合,他們是不會對外宣布的。所以別人都以為那些引領行業潮流的人都不是凡人,他們不普通,是因為他們一直在踐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認知,然后去踐行。我們普通是因為我們只是夢想家。唯有去做,才會不斷成長。
說了這么多,還沒說到主題,段春濤濤到老了會變成什么樣子呢?現在還不知道,但我猜想,他會變得很有趣,很多年輕人也喜歡和他一起玩,會閱讀英語原版書,會寫一手好書法,愛健身,喜歡各種戶外運動,喜歡投資理財,在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上不斷前行。也許他到老也未實現財富自由,但那又怎樣。至少33歲以后是過的非常充實的,價值觀越來越正確,精神上不再過度的感到迷茫,不再過度的壓抑自己。
他還是個幽默的人,時不時地嘲笑一下自己的長相,或者自己做的事情,還會講個冷笑話兒,生活就是這樣,你覺得它有趣,它就會變得非常有趣。
? ? ? ? ? ? ? ? ? ? ——致親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