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要好好的
作者:毛豆君
最近網絡上開始流行一句話,”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遠在倫敦的純子剛接收到這句網絡流行語的時候,心里有種隱隱的痛,事情都過去兩年了,那個人還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掛著,她總想把她刪了,但她總下不去手。。。。。。。
以前總聽人說,時間是最好的療傷的藥。。。
但對純子來說,時間是最好的認識自己和見證友誼的媒介。
純子想要刪的人是柳青,她們是小學同學,這30幾年來她們一直都斷斷續續地保持著聯絡,直到兩年前純子從英國趕來參加初中同學聚會后,她胸口一直堵得慌,曾經的發小怎么變成這樣了? 跟她在一起,純子感覺自己被當成了一個傻孩子,而柳青自己則變成了一個世故的大人,但她畢竟不傻嘛,柳青的種種行為在她心里都烙下了深深的陰影。。。。。。
一.
2012年夏天,微信開始在祖國大地風靡開來。在純子看來,如果沒有微信,她和柳青的友誼小船或許現在還在若即若離的飄搖在茫茫的人生長河里。那年,純子已經與家人遠赴倫敦六年了,盡管那會兒她已經37歲了,但她仍在執著地圓著自己的大學夢,她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上學需要大量的時間看書做功課,那時候她只注冊了一個社交媒體-FACEBOOK與當地朋友聯絡。一天,當女兒和老公在商量著互加微信好友的時候,純子都不明白他們在說什么,她反正早就習慣了他們父女兩個對電子設備的癡迷。。。。直到有一天,純子看到老公和女兒用微信語音互相留言,她這才感覺到這個東西的有趣,不行,她也必須來一個。。。。。。
純子是個機器盲,除了電腦外其他的任何機器對她來說都是絕緣體,就算下載微信APP 這樣的事情都是需要老公幫忙搞定的。純子的手機裝上微信后不久,她很快就進入到手不離機的亢奮狀態,好幾個星期里她連睡覺都沒法安下心來。她真是太興奮了,遠在倫敦,自己竟然被祖國的初中同學打撈進群了,對了,革命者找到組織的感覺就是這一樣一樣的啊!接下來的近幾個月里這幫失散了20年的初中同學們在群里沒日沒夜地展開了轟炸式的熱聊,這是一幫中年男女同學對青蔥歲月的集體追憶和海聊趴體,當然,與純子私聊最多的還是自己從小學到初中都每天一起上學的好朋友柳青。。。。。。語音私聊比起打國際長途海聊可經濟多了,而且每每還可以借著群內同學的八卦話題繼續互相八卦一下,對了,那時候,社會上剛開始流行一個詞形容這樣親密的朋友叫“閨密”。其實,更準確地說,她們應該算是” 發小”,因為她們關系最親密的那段時間是小學至初中的那些年。。。。。。
從小學三年級起,純子每天都特地繞道到柳青家去和她一起上學。純子不喜歡自己家的氛圍,爸媽經常吵架而且他們嚴重偏愛弟弟,所以她經常去柳青家。雖然柳青家非常簡陋,但她一家祖孫三代同住在一個屋檐下相敬如賓、老少有序的和睦家庭氣氛讓純子感到溫暖。并且,純子心疼柳青。有一天中午,純子像往常一樣來找柳青上學,柳青正在閣樓上,純子看見她的一篇作文卷子平攤在桌上就忍不住看了起來,當看到幾行字的時候,純子強忍著淚花,心想自己一定要和柳青成為一輩子的朋友,她要照顧她。那篇作文里說:“。。。。我每天放學后還是習慣喊‘媽,我放學了!’ 每次喊完后哥哥就會提醒我說媽不在了!。。。。。”自那天起純子才知道 柳青的媽在她二年級的時候得重病走了,后來她爸爸一個人撫養四個孩子至今未娶,她的哥哥為了陪著爸爸也至今未結婚。純子打心眼里非常敬重柳青的父親,在她看來,盡管叔叔只是一位工人,書也許讀得并不多但他活得很體面,尊老愛幼,有擔當。柳青的父親,一個純正的南方男人卻長成了1米八的體型和濃眉大眼四方臉的美男子,他操著一口江西縣城口音的方言,但他每每跟自己的孩子們說話的時候純子都感覺到他字字走心,句句透著對柳青和她哥哥姐姐的關愛;而自己的父親有著體面的工作------國家市級機關干部(公務員),偶爾她還能看見父親在市級電視臺的新聞播報里露個小臉;他寫的文章不時還能在行業雜志上發表;但是,在女兒純子看來,這些都是表面光鮮,里面還是操蛋:父親在家對她和她媽隨便訓斥,根本沒有一絲尊重,完全一副大男子主義做派掌控家里的晴雨表;在外他對朋友自吹自擂、自說自話;生活作風方面純子的母親也是對他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家里的這些事兒純子幾乎從沒跟柳青聊過,因為她覺得自己的家跟別人家都不一樣,柳青是不會理解的,說不定柳青還很羨慕她呢! 純子家里住房寬裕,最差的時候她們一家四口人都住上了兩間超過10平米的獨立的房間,后來家里又被單位分到了機關宿舍的三室一廳;純子的媽媽也在國營單位工作,單位每年節假日都會發很多勞保用品。而柳青的一大家人都是工人,一大家子人蝸居在一棟兩層樓的破房子里,純子心想那又怎么樣呢?她情愿自己家和柳青家一模一樣的貧窮,也不愿活在這個半死不活的沒有生氣的家里!
據說柳青長得像媽媽,瓜子臉,丹鳳眼,高鼻梁,她不僅是班里的班花,而且學習成績也很優秀,為人低調懂事。柳青的懂事或許只有純子看得到,柳青家是祖孫三代住在一起,每天家里老老小小滿屋子齊聚一堂,柳青每天上學的時候都要把家里在座的長輩既認真又禮貌地稱呼一圈,尤其讓純子感到好玩的地方是柳青稱呼長輩的名稱和當地的方言完全不一樣,她把長輩們的稱呼如念拉丁文般念完后最后再加上句“我去上學了”,這樣純子就可以和柳青開始踏出家門上學去了,那會兒她們都是上初中的大姑娘了。在純子心里,柳青的乖巧,自律,有禮貌,學習好,還有她家和睦氣氛都可以算是吸引純子喜歡去她家玩還有和她交朋友的主要原因吧!
純子家到柳青家差不多穿過兩條巷子就到了,大約10分鐘的樣子。有時候柳青會去純子家復習功課,等到她要回家的時候,純子會把她送到臨近她家的那條窄黑的巷子口,然后等柳青走出巷口后,純子會等在這頭叫一聲“到了嗎?”那邊柳青會回話“到了,你回去吧!”
柳青的一家三代就住在城里臨街的兩層樓的祖屋里,一樓是她爺爺奶奶的飯廳,廚房就在過道上;二樓有三間屋子,一間是她爺爺奶奶和她大姑姑帶著兩個小女兒一起合住的的臥室;她最小的姑姑一家三口有一間屋子;柳青家5口人,兩個姐姐一個哥哥還有爸爸住在另一間不足10平米的帶有閣樓的屋子里,門是一片薄薄的木板,推門嘎吱作響;門后是一個工地上用來裝水泥用的帶鐵手柄的塑料小桶,當小便桶用;緊挨著門的是一張帶有抽屜的書桌,學習的時候是書桌,吃飯的時候是飯桌;靠著書桌擺放的是一張大床,晚上柳青的爸爸和哥哥就睡在上面;在書桌的對面一步遠的地方是一個貼著墻站立的大掛衣櫥,全家5口的衣服都在這里面了;進門的左手放著一個竹子的扶梯,晚上姐妹仨就踩著這個竹梯上到閣樓睡覺。有時候,柳青姐姐的朋友要在家里留住,柳青就會來純子家住一晚,純子記得她每次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兒就是伸伸腰,壓壓腿,做幾節廣播體操。。。。。純子只是覺得柳青是個好女孩,但她自己并沒有被柳青的這個好習慣所影響,以至于在她后來的幾十年里她一直堅信:生命在于靜止,烏龜就是長壽不健身的好榜樣!
純子雖然從小生活在一個缺乏愛的家庭里,但那個她憎恨的父親還是給她訂閱了課外讀物《少年文藝》,《兒童時代》等等,她有時候還會撿她爸床頭邊的小說來看比如《侍衛官雜記》,《十月》, 《花城》。。。。純子天生性格外向,是班里的文藝積極分子,愛唱歌跳舞朗誦寫作文,初中時候的她尤其喜愛軍旅歌曲《小草》,《血染的風采》,《十五的月亮》。。。。。。曾經少女時期的純子最崇拜的人就是軍人,她也曾經幻想有朝一日自己能夠遇上一位軍官當愛人。有夢就有愛,有愛才會更好的生活。
天生熱天派的純子從不跟人聊家里的事兒,她也本能地不去多想家里的煩心事,但嘴里還是會經常下意識地冒出“煩人!”這兩個字,每當這個時候,她也就只有個幾秒鐘的眉毛緊鎖,眼珠子往右下角迅速地不屑地咕嚕了一圈就又開始沒心沒肺起來。。。。。。其實,這么說她也不全對,有一次中飯的時候,鄰居們都坐在弄堂里熱火朝天地議論著前一日他們的牌局來著。純子至今也不知道自己是天生對搓麻將和玩撲克牌不感興趣呢還是被家長洗過腦之后的結果:這兩樣玩法是不良社會青年才玩的游戲,反正好孩子是絕對不能沾碰的!盡管純子的思想很端正了,但這并不妨礙她享受這弄堂里歡樂的午飯時光啊!她左手端著裝滿飯菜的藍邊大瓷碗右手夾著飯菜往嘴里送,身子和左胳膊都斜靠在自家門框上邊吃邊沉浸在外面叔叔嬸嬸們熱烈的唇槍舌戰中。他們有小板凳地坐著邊吃邊說,沒板凳的蹲著也可以邊吃邊聊,說到興奮處,筷子被不自覺地用來當指揮棒般在天上揮舞一下以加強語氣,表情也恰到好處的配合著這個動作。就在她的身后,她的父母不知道什么時候為了什么事又干起嘴仗來,那一刻,家里家外冰火兩重天的氣氛讓純子的心突然沉到谷底,眼淚忽地一陣上涌,她拼命忍住不讓眼淚掉下來,任它們在眼眶內打轉。。。。。直到有一天,那年純子12歲,她終于對著吵架的父母喊道:“你們離婚吧!”那天后,父母消停了幾天,但也就那么幾天,之后生活又回到了從前的樣子。
多年以后,當純子回首自己年輕時的歲月,她發現自己是幸運的,她沒有輕易地選擇走出這步棋:那就是她從來沒有想過隨便找個男人把自己嫁了來逃出父母家的牢籠。盡管那時她很年輕,但她心里明白得很:父母是不由得自己選擇的,但起碼婚姻我還是可以自己做主的。雖說誰的人生都免不了要走一些彎路,但是,如果能少走錯一條算一條不是更好么?
二
純子與柳青最后一次見面是在2006年,她出國的前夕。那時柳青正大著肚子,后來純子出國不久她的丫頭就出生了。來英國后,純子給柳青寫過郵件也偶爾打過越洋電話,但柳青很少提及她孩子的事情,純子只是知道她的事業發展得不錯。再后來,她們就很少聯系了,主要是柳青變得話少起來。
時間一晃又一個6年過去了,社交媒體微信的廣泛運用正悄然地并且天翻地覆地改變著祖國人民以及海外華人的生活方式。臉書這個在海外普遍使用的社交媒體在祖國大陸是不被使用的,所以微信功能的不斷升級使得海內外的中國人變得空前的信息交流頻繁和便利起來!純子與柳青還有國內的親朋舊友的再一次熱絡起來是大家都趕在了這撥微信的流行熱潮當中。每一條信息的來臨就會有一次手機的震動聲,每一次震動聲都代表著自己與對方多了一份親近。遠在海外的華人,對于親近這個詞覺得特別奢侈,至少純子是這么想的。吃不上故鄉的菜;見不到一起成長的同學朋友還沒有機會一起嘮嗑;回不到那些熟悉的街道,所以“親近”這個詞光用在每天陪伴在身邊的老公和孩子身上似乎有一些些空洞,這樣的感受沒有在海外長期生活過的人是不會理解的。
柳青終于在微信留言里提到了她的女兒英子。在英子快到四歲的時候,柳青發現孩子說話不多發音也不清楚,而且人也變得越來越瘦,于是就把她帶到了醫院,最后診斷結果是:先天性語言發展障礙。兒童的語言中樞神經的發育狀況直接影響到兒童的智力發育水平,英子的認知能力以及運動協調能力明顯低于同齡孩子的平均智力水平,柳青把自己和孩子的照片發過來給純子看,現在她終于明白這些年為什么她沒有跟自己有聯系。有句話怎么說來著:不怕生壞命,就怕得壞病!純子覺得生活對柳青太不公平了,她已經很努力了!家境貧寒,她自己就拼命讀書努力工作;為了今后的生活有更好的經濟保障她帶著男朋友一起南下打拼;等到事業和經濟基礎都穩固了,她的孩子卻遭遇這樣的事情。。。。。。人的一生都會經歷各種的不幸,有的不幸會變成傷口在心上慢慢結痂,只要自己不說,別人永遠不會知道你被傷得有多深,比如,純子的原生家庭對她的傷害就是她胸口永遠的痛;有的不幸帶來的傷痛是時時都在你的眼前,你不想對外人言說你有多痛,但大家一目了然你的傷疤永遠是新鮮的,沒有治愈的可能,英子就是柳青的永遠的不得治愈的傷口!
自從孩子診斷出這個病以后,柳青徹底地放棄了工作在家帶孩子,她心里一直感到懊悔和內疚: 如果她能早放一些心思在孩子身上,英子就不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期!每周她堅持帶孩子去康復中心做神經感統訓練,平日里只要聽說到任何偏方子她都不會錯過帶孩子去試一下的機會。她做夢都期待奇跡發生。有一次,柳青在微信語音里說,她們全家在用木桶泡藥澡,說是最近見過的醫生開的藥方。純子本想說這個根本就沒有科學依據嘛,泡個藥澡怎么能改善腦部神經中樞系統呢?中藥水最多停留在在皮膚表層,病卻在腦部神經系統內,好歹柳青也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嘛!后來想想,還是不說了吧,興許這樣全家一起洗澡的氛圍對一個不能表達自己的孩子的內心會帶來更多的安全感吧!還有一次,柳青說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去到珠海看醫生,自己整夜睡不著只好用抄經書來讓自己焦慮的心恢復平靜。純子真想對她說,與其到處找醫生,不如自己找專業書籍來研究一下并去上有關的課程來幫助英子的治療康復,即使英子最終不能恢復到她同齡段人的智力水平,但最起碼柳青可以幫助她鍛煉生活自理能力吧!病急亂投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更何況這個病發生在自己的心頭肉身上,天下大多數的父母都免不了會有這樣或那樣欠理智的做法啊!
從柳青的生活里,純子了解到柳青為了讓英子能去正常的全日制學校上課又是托人找關系進學校又是上老師家送禮物,這些還不算最難的,最難的是英子身邊的同學和家長對英子的嘲笑和歧視。顯然,這樣的孩子沒有玩伴,這樣的孩子的家長的社交圈也變得越來越小。柳青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經常去廟里,帶著英子一起去,她說,在那里的尼姑對英子很友善,她們都很喜歡她。因此,每逢廟里有活動她就帶著英子一起,有時候的活動要持續10幾天,吃住都在廟里,當然這種活動的費用也在幾千元以上。
純子在國外生活的這些年,她最大的體會就是,中國的弱勢群體是最應該考慮移民的群體,在國外他們得到的社會福利和關愛是非常直接的。比如,在英國的大型購物中心以及醫院等很多地方都有專門給殘疾人提供的專用電梯和電動開門按鈕;公共汽車開門處有專門設計給方便輪椅上下的斜坡設置;在英國的藥房,有符合16種情況的病人是免費領取藥物的,如:糖尿病人;癌癥病人;16歲以下60歲以上老人;低收入家庭等等;在學校有專門的助教一對一幫助有學習障礙和特別護理有重癥殘疾的孩子;法律規定招聘廣告上不允許寫有年齡、性別、種族等限制錄取條件的詞語,否則就是直接歧視,公司會被受到起訴。。。。。當一個國家的相關法律和社會基礎設施對弱勢群體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和全民關愛弱勢群體的意識得到提升以后,整個社會對他們的歧視才會變得越來越小。
純子也考慮過,是不是要建議他們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