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霧滿攔江
《突破思維障礙與邊界,讓自己強大起來》
1,哪怕是再普通的人,也有著非凡一面。普通人物,只要找到自己非凡的一面,并將其體現出來,就會立即成為顯赫的明星。
相反就是,再強大的人,不能夠體現出自己的優勢,始終以自己最軟弱的一面示人,那么他的表現,連個普通人都不如。
2,人是可以改變的。可以強大無匹,氣勢如虹。也可能是卑微懦弱,愁苦悲涼。這取決于——你希望激發出自己的哪一面。
3,劉邦是一個善于激發者,再普通的人到他手中,稍加點撥,就能呈現出明星效果。
劉邦的對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卻是個典型的壓制者。多么了不起的人才,落到他手中個,最終都成不了什么大氣候。
【1,這個對比的描述讓人會心一笑,卻立即明白了作者的表達。2,可不可以做到,讓別人在你手中也能呈現明星效果,讓別人遇到你也是一種幸運?】
4,劉邦和項羽比拼的不是知識,而是認知,是智慧。
知識,是拿來外用的。而智慧,卻是真實自我的浮現。
普通人物落在劉邦手中,學會正確認知自我,激發出天性中最強的一面,頓時成為將相之才。
同樣是這撥人,落在項羽手下,就立即產生認知落差。認為自己不過是凡夫俗子,沒有勇氣也沒有信心,更喪失了學習能力,結果就混成了自己預期中的豬頭。
5,心靈雞湯說,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就能夠成為什么樣的人——這話有點吹牛皮!
朗朗就是彈鋼琴,非要讓他去和姚明比拼打籃球,鐵定會讓姚明打敗。
姚明就是打籃球,非說人的潛能無限,讓他上臺彈鋼琴,他能把鋼琴統統拍爛。
我們不是朗朗,我們也不是姚明。
但,我們是我們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最優秀的自己,這才是我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忽然間想到《越書寫,越明白》里說:你是黃河,就不要企圖去流長江的水,你是多瑙河,也別想要萊茵河的水。是同一個意思。你是你,宇宙想要通過你表達的,你如實地或出來就夠了。】
6,傅盛說:人的最大壁壘,在自己的腦子里!一定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在尋找和思考上。
做不到這一點,產生認知誤差,就找不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明明是朗朗,非要跟姚明拼籃球。明明是姚明,非要跟朗朗拼鋼琴,活得慘、做得累,忙成狗,壓力大,如此人生,不亦悲乎?
7,如何做,才能打通思維障礙?
第一,要相信認識可以改變的,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更好。智慧在我們每個人心中。
第二,學會正確的思考。正確的思考,一定是非情緒化的,承認自己是無知的。千萬別把抬杠當成思考,別把胡攪蠻纏當成思考。真正的思考,一定是摧毀自我思維中的障礙和邊界。
第三,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愚蠢,承認自己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物質資源的匱乏而自我設限。
第四,阻礙我們的,始終是偽思考。我們會把情緒化的對抗,曲解為思考本身。
阻礙我們成為最好自己的,始終是頑固低劣的情緒。
放棄對抗,克制情緒。
靜心,溫和,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心中的恐懼與懦弱。去除自我認知中的情緒宣泄,收斂心志,就能偶讓心中的智慧浮現,就能夠與真正的自己相遇。【向內看,用你的心靈之眼】
《人生不需要太多大道理,注重人品是關鍵》
1,大家看中自己的,是能力。而我們看別人,看的卻是人品。
反過來也一樣,我們總是強調自己的能力,而別人的眼睛,卻盯著我們的人品。【所以我們能做事情時,要傳達出的除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人品】
2,一個心理學測試
一對夫妻關系不和睦,心理學家單獨對話:先問一方:'你是不是感覺很委屈呀?
當然了,我成天累死累活,忙得跟狗一樣,而他卻無所事事,閑的跟豬一樣......當事人就開始了悲憤地控訴。
然后心理學家問:你們家里的家務,是怎樣分工的?
分個什么工呀,差不多都是我做的......
那好吧,心理學家說:給你張紙,把你做的家務比例,比如說,你認為自己干了70%的家務,把這個比例寫下來。
心理學家根夫妻雙發,各自談話,要求各自寫下自己所干家務的比例。
然后把這個比例加起來,不出所料,凡是打成一團,罵個不休,夫妻關系不和睦的家庭,兩者的家務比例之和,都超過了百分之百。
3,過于高估自己的勞作或付出,這是有些人心里幽怨的由來。
你可能制作了20%的工作,但感覺自己做了70%,心里當然委屈。估計的比實際越高,心里的委屈就越是強烈。
我們不只是意識不到自己高估了付出,還會——高估自己的智力。
4,有一個有趣的實驗
找兩個旗鼓相當的辯論手,讓他們抽簽,進行辯論。抽到什么主題,就分正反方展開辯論。
辯論十分鐘后,雙方已經交手幾個回合,不分勝負之際,突然叫停辯論。
雙方交換場地,換位辯論。也就是說,對方轉為支持你剛才的觀點,而你要做的,是駁倒對方。
繼續觀看辯論,你會發現,雙方并無絲毫心理不適,仍然意氣風發,伶牙俐齒。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有些人,哪怕他意志再果決,態度再堅定地信奉某個觀點,但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輕松駁倒自己。
5,有些人并不在意觀點,甚至根本沒觀點。
他們只是不喜歡,或是討厭某個人,才會否決對方的觀點。
在意的不是觀點。是好惡。是輸贏。
有些人,根本不關心別人說的是什么,只是急于打斷,急于否定,究其原因,不過是忍受不了別人的炫耀。
6,人類的天性,對于別人的付出,總是無感的。但對別人的過失,卻是耿耿于懷,念念不忘。
無論你付出多少,他人最不能忍的,是你的人性缺陷。
7,人品,與智慧同質,都是與人性相反的。
只有繞過人性陷阱,才有可能獲得更充足的上升空間。
第一,我們要知道,這顆星球,在我們之前,曾經有更多人生存過——那些曾經存在的人,他們也曾在這個世界上奮發努力,創造了極為豐富的物質文明。這些財富,一點也沒能夠帶走,全都留在了地球上。
我們生下來,就無條件地享用了前人的勞動成果。所以我們不需要茹毛飲血重新締造文明,什么飛機火車輪船私家車,坐享其成就是了——占了這么大便宜,感恩不感恩姑且莫論,但再整天憤憤不平,這個真沒必要。
第二,人類天性,易于高估自我付出或勞作。當我們因此生出怨心時,相信別人也這樣,就應該釋然了。
第三,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一套自我語境的,哪怕是同樣的故事,你講出來,對方不會認可,一定用他自己的語言方式來描述,這樣他才爽。
固守自己的語境未必是錯,但如果我們認可別人的表述,能夠耐心地等別人把話說完,我們就算是贏了。
第四,當人人都感覺存在感不足時,就標志著傾聽者的稀缺。做個稀缺者吧,任何時候,稀缺的總是昂貴的。
第五,我們的現實機會,都是別人送來的。如果看別人不順眼,沖上去給他添堵,實際上是堵死了自己的路。
讓自己更聰明點,沉靜守拙,給別人機會,我們才會有價值。
繼續付出,但從此學會承認并接納他人。后者的努力,不唯扔你的人品加分,更能夠讓你的努力,體現更高價值。
《只有努力還不夠,方法更重》
1,【一個可以引用的故事】
有朋友在留言里講述他坎坷的奮斗史,出生于鄉村,父母不懂教育,成長時記憶最深刻的,就是父母那滿滿的惡意。諸如他去參加數學競賽,臨走前父親用怪怪的眼神看著他,說:“還是別出去給我丟人現眼了,你能行嗎?他就這樣籠罩著濃重的心理陰影去考場,回來后見到父親一張幸災樂禍的臉:哈哈,考砸了吧?早就知道你不行.......實際上考得很好。但再好的成績,也換不來父母溫和的笑臉。
留言的孩子說,如果你認為這些就夠慘了,那你的想象力實在有限。等他長大,進入社會后,童年教育的缺失,處處顯露出來,因為隔膜于人際關系,無論他工作做得多么好,也會被大家無視。咬牙死拼,哪怕是一小點人生進步,都要付出比別人多出幾倍的代價......
這樣的故事,雖不多見,但也不是孤案。現實中確有許多被生活壓倒的年輕人,他們曾經很努力,付出過許多,但卻因為籠罩在生命中的黑暗太過濃烈,許多人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
【這個故事忽然間讓我想起《與神對話》中有說:有些人能力相當,條件相當,做同樣的一件事情,比如做生意,有人賺有人賠;比如工作,有人薪水高且升職加薪,有人薪水低且總處于底層,是以內他內心的敞開程度和內心的美好與信任不同,對自己付出的看法不同,所以有不同的結果。】
2,潛藏在心里的委屈情緒,總有一天會讓我們露出原形。
3,白龍馬定律
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白龍馬,能上天入地,會噴火能戲水,顏值也不是一般的高。感覺自己好拉風,加入取經團隊后,卻發現這支團隊不需要自己的任何能力,只要求自己老實趴下,馱著磨磨嘰嘰的唐僧,慢慢往前走。走慢了要挨鞭子,走快了也要挨鞭子,這真是豈有此理。
職場就是這樣,你的許多能力和特長,根本用不到。崗位要求你的,是機械的流程與繁瑣的日常事務。這類工作簡單而瑣碎,干好了沒成績,干不好有過錯,真的優點不太人道。
所以流行的雞湯文中,動不動就會有篇“你必須強大到無可替代”之類的文章出世,并在第一時間引起轟動。
但轟動過后,大家發現這種雞湯不過是瞎扯淡——這世界上,根本沒人重要到缺他不可的程度。少了任何一位,地球照常轉。強大是相對的,弱小是絕對的,那怕你能力再強,少了你也不耽誤大家吃飯。
所以呢,對能力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獨立的能力,是缺少不得的,但社會化的能力更重要。
【一個心理健康的個體定義,Adele認為:1,社會化的人生 2,社會從他們的工作中受益;3,當生活中遇到問題和困難時,有足夠的能量和勇氣去面對。】
4,不少國家的人民,都對自己國家的教育怨氣沖天。這種怨氣是有道理的,因為在學校教育開始之前,孩子們就要先行應用自己的社會能力——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獲得老師更多關注——這類教育的起源在家庭,但明白這個道理的家庭,并不多。
有些父母絲毫不懂教育心理,也不感興趣,他們只是專注地向孩子宣泄怨恨情緒,在對孩子心靈造成毀滅性殺傷之時,獲得一種無法解釋的黑色快感。
社會化能力有個惱人的特點,最初的心理機制形成,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事實上,許多人終其一生的奮斗,不會是在努力矯正自己殘缺的人格——這是最明智的人要努力一生的事,學校教育的作用相對有限。
這意思是說,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社會化的能力,既不能完全靠家庭,也不能完全靠學校。
主要還是靠自己。
5,教育不足對大腦的傷害表現在三種殘缺型的思維模式上:借口式,責怨式和頹廢式。
家庭教育如果太過于嚴厲,動輒凌辱懲罰,就會讓孩子養成習慣性保護的特點。成年進入社會,遇事習慣于先找借口。
責怨是我們人類社會常見的風景,責怨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我這么辛辛苦苦為了你,起早貪黑忙碌不休,我為了誰?不全都是為了你嗎?......
責怨如毒火,你越是責怨,心中就越是憤怒,越是痛苦。而被責怨的一方,心理蒙上了深深的負罪感,也甭想活得開心。
你抱怨,說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被你抱怨的人——可如果那個人不存在,你是不是不活了呢?你不會,你會找到下一個責怨的目標。
停止責怨,當事人的智商,會直線飆升至少20個點。
頹廢式人生觀,就是懶癌入骨,不想干正事。
不干正事,是違背人類天性的 。所以這類人就會陷入心靈恐慌,就會找借口,就會逮誰埋怨誰。
頹廢式的人生觀,來自于對這世界的誤解。他們以為自己看到的,就是全部世界,其實不是。在你的視野之外,還有個高遠美妙的智慧境界,獲得這種快感并不需要多么勞心費神,只需要修復自己人格中的缺失與不足,只需要彌合成長時的心靈創傷。
6,簡單說吧,一個人的努力效果不佳,一定是人格或心靈中,有些舊的傷痕,這些傷痕構成我們思維的一部分,它是圍繞著頹廢式人生觀的借口與責怨,正是這種心靈機制,讓我們現實中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
最好的努力方法,是先行修復智力,化頹廢為積極,為自己增加動力。變找借口與責怨心理為平和的進取,這時候,努力的價值與意義,就會顯現出來。
《能力絕非萬能,心胸非常重要》
1,嫉賢妒能,不過是不情愿承認自己的能力不足罷了。越是對自己能力缺乏信心的人士,越是不愿意承認別人的能力。
2,人生在世,首先你的真正有點能力,有點別人無可取代的優勢。一旦我們自身擁有了足夠的能力,至少沒必要嫉恨別人。而一旦我們發揮自己的能力,那就更沒必要處處和別人比較了。
比能力更重要的,我們要學會善待別人的玻璃心。
現實就是,其實這世上,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有自己擅長的一面。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懂得如何發揮長處,許多人更大的苦惱,來自于她們找不到發揮自己能力的平臺。所以,一旦出現一個有足夠心胸的人,將諸多的能力集成起來,他就有無限遼遠的未來。
《窮孩子如何站在富人堆里》
1,對語言的理解,有道智力門檻。
再窮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意指你經濟可以貧窮,但大腦的思維不可以貧窮,一個人的觀念主導著他的行為選擇,而一個人的選擇,基本上來說就是他的命運了。
要站在富人堆里,改善自我的命運,那就必須清理一下自己的思維,看自己的腦子里,是否有不兼容于財富的思維系統——如果你的思維于財富法則背道而馳,那就要認真地想一想了。
2,由于生存條件窘迫,導致了窮孩子與富孩子,差的不僅是錢,在智力上也拉開了無法想象的鴻溝。
富人家的孩子,可以游刃有余、從容不迫的做他們真心喜愛的長線項目,不求贏不圖利,花多少錢都在所不惜,因為他們喜歡。及至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時,就可以收獲他們人生的豐盈之果。
而窮人家的孩子,打小養成的是短平快的思維,長線項目?眼下吃飯要緊,少扯那些沒用的。
窮人家的孩子易于急功近利,難有大胸懷與長遠眼光。
再就是窮人家的孩子抗風險能力差,不敢輕言冒險,一旦失敗就難以存活。而富人家的孩子,因為后面有強大的靠山,所以他們做起事業來,更易于沉穩,不急于求成,縱然是遭遇到大的失敗,也不過是小菜一碟。
再有就是有些富人家孩子的視野和眼光,是有些窮人家的孩子比不了的。例如,窮人家的還愛更易于接受“工業文明多么多么糟糕之類的害人觀念”。只因為這類觀念,迎合了哪些窮人還愛悲涼的內心,照亮了他們絕望的心境。
然而,一旦窮人家的孩子抑或是懷有窮人思維的孩子,接受了這些不經思考的荒謬結論,這結論就構成了他們的思維定式,他們的所思所想,所行所為,都將處處跟財富規律擰勁兒。終其一生的拼搏,不過是不斷重復固化的錯誤。這種愚蠢的思維定式,會將窮孩子的命運鎖定在無望的底層。
【如上這些描寫,非常的精準,而且讀起來一點都不令人反感。算得上是慈悲的表達吧。我想要練習的就是這種精準而又慈悲的表達。】
3,現在概念上的窮孩子,多指的是一種心態,許多時候貧窮只是心境的問題。而成就一個人的視野,莫過于尋找最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發現別人,自我實現——人生就是要奮斗》
1,老大哥的營銷手法是,跟著攝影大咖到處亂跑,先鎖定高端客戶,促成營銷后,就可以拿來碾壓無辜的低端客戶了。——狂野營銷思維。
【打開五官,仔細思考,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個多老大哥的方法也可以用,但是重要的是不能著急。】
【補充一個:巴菲特金字塔投資法:
市場下行,先買入少量,再逐步翻倍入手,最后在最低價買入的量是最大的;
市場上行,反向操作,先賣掉少量,隨著價格繼續走高,逐步翻倍出手,這樣你就有60%贏的把握。】
2,擺脫恐懼心,掃除狂妄心。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存在著強烈的,始終未獲得滿足的需求,要知道任何一種需求,都有相應的解決方案,你所要做的事情,不過是找到二者,將其做一個精準的對接。
滄海桑田,不改古舊的人心,隱藏在千變萬化的世相之下的,是人類永無歇止的欲求心。
3,你的自我實現,需要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幫助。而在此之前,你必須先行的,成為替他人解決無歇止欲求的供應商——只有滿足了別人,才能實現你自己。發現人類內心深處的渴望與悲傷,只有在這個時代,我們自己的人生,才算是有了開始。
《拜托貧困思維的困擾》
1,貧困,意味著對低品質生活過度沉迷,無力掙脫。所謂富人思維,不過是對高品質目標的追求。
低品質的生活習慣,是需要巨大人生成本來維持的。不要以為低劣產品能為你省錢,恰恰相反,你未低劣習慣支付的成本,重一點是自己的生命,輕一點是自己的人生。
唯有高品質的生活習慣,才是最省錢,成本最低的。
2,人一旦又了追求,有目標,就不會在意眼前的喧囂,不會為無關緊要的小枝節投入大量的成本。
3,如果困住你的是別人,那就一笑走開。如果困住你的是自己,那就需要明白這個道理——低端品質的人生,所需要花費的人生成本,遠高于高端品質的人生。
4,思維這東西,是很奇怪的。從愚鈍到智慧,不過是個開悟而已。從貧困到富裕,不過是個選擇而已。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慣性思維困住,除非你打開它,向你不曾涉獵的地方前行一步,你的整個世界,就會豁然開朗。
《你要相信生活會改變》
1,習得性無助
通過學習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實驗:1967年,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把一條狗關進籠子里,只要蜂音器一響,就對其進行電擊,狗關在籠子里逃避不了點擊。多次試驗之后,在電擊前,先把籠子門打開,此時狗不但不逃,還不等電擊出現就先倒地開始呻吟和顫抖。
本來可以主動逃避,卻于絕望中放棄,被動地等待痛苦的來臨,這就是習得性無助。
在我們的生命歷程中,如果曾經經歷過慘敗、虐打或控制感喪失,經過一段時間,你認識到自己無處可逃,這時候如果有逃離的機會提供給你,你也不會行動起來——實際情形是,你已經形成了不行動的條件反射,更常見的是,許多不行動的人,還為自己準備了一堆高大上的理由。
2,否認自己曾經經歷的事實,才能夠于腦際架構出一個空泛的概念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自己曾經受到的屈辱與苦難瞬間變得神圣無比。這是習得性無助的反向心理趨勢,處于堆現實的恐懼而逃避到虛構的歡樂中。
3,你要意識到,在你的努力與你的人生成就之間,有一個概率很大的因果關系。
你所有的付出與努力,都將在你的人生中沉積發酵,醞釀出你豐碩的人生果實。如果你不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就算掉下來,也會炸你個半死。
4,這世上確有讓人感到無助的時候,但這只是無助的情緒本身。
要擺脫這種不良情緒的困擾,就必須養成抽象問題具象化的能力。冷靜的問一問自己,所遭遇的問題究竟是什么?一旦你找到這個答案,束縛你的緊箍咒就迎刃而解。倘若缺失了這個過程,就意味著你需要一個開始。
【情緒背后的故事是什么?講出了故事,也就有了答案。】
《人生的四個等級》
第一類,善于駕馭財富的人,這類人擁有清醒的思維,睿智的頭腦。他們洞察人世真相,行使依循規律。
第二類,知道錢是用來解決人生問題的,砸錢時不手軟。
第三類,是會惹出錢也無法解決的人生問題的人。
第四類,是媒體社會新聞的寵物,有了他們才有新聞。因為他們會把金錢看得比任何東西都重要,為了錢不擇手段。
錢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人生在世,要學會避免那些錢不能解決的問題。絕不可以因為錢生出問題——牢記這個原則,你才有可能獲得經濟與心靈上的雙重自由。
第二章
《想當然是靠不住的,還是要思考》
1,外部世界是客觀的,絕對會因為你自己蠢,這世界就蠢。任何一句話,任何一個道理,只有在特定的情況下,才會成立。
2,我們每個人,在同一個世界上,學霸知道的道理,學渣也知道。但學霸成為學霸,只是因為他總是選擇最適合于自己的道理,并且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學渣,他先是拒絕對自己有價值的道理,而后,他發現自己陷入了道理的汪洋大海,因為喪失了選擇能力,而失去了生活主動權。
《從人性角度,看人心冷漠現象》
1,阻礙我們前行的最大障礙,是內心深處,那些自幼年時積累起來的恐懼。
我們已經長大了。雖然仍是那么愚笨,但終究,我們已經具備了拆除心靈上那一枚枚炸彈的能力。并以溫靜慈悲之心,幫助那些深陷恐懼,無力掙脫的人。
2,千百年來,人類最強烈的情緒是恐懼。幾乎所有的情緒都是恐懼的變身。如果我們智力不太夠哦,情商不太高,必是內心深處恐懼超標。恐懼者唯一的恐懼就是不敢面對最的恐懼。
學會觀察他人的恐懼,我們會清晰的看到自己。我們的思維視角,就會從深深的恐懼中掙脫出來,轉而審視自我恐懼本身。
《哪些能力很重要,一點就透卻沒人告訴你》
1,要賣好一瓶辣醬,至少要經過這么幾個步驟:
第一關是有實力的競爭對手,對你形成殘酷擠壓,你頂不住,就沒法堅持下去了。
第二關是經營難題,你不夠大,就沒人理你。稍大一點,客戶還沒來,差評師已蜂擁而至,你怎么辦?
第三是痛苦的負溢價,小本經營,剛剛開張,你要拿出質量最過硬的貨,卻只能賣到吐血價。
第四 個是擴張的困難,酷愛你產品的客戶根本不知道你,廣告你又打不起,你說你可咋辦?
第五是你想創新,想細化,卻根本得不到市場認可。
第六個是挺進空白市場,雄心勃勃沖進去,才發現這個所謂的空白市場根本就沒個人影。
這個過程隱藏著從抽象的只是,到現實的飲用,再從現實的應用,提煉出自我話的經驗之時,可用于現實中擴張自我。
【這對任何事情都適用,想象自己做的事情,有很多即可借鑒的地方】
2,你只能指望自己。畢竟這是你的人生。
3,事業成長法則
一是賣點。 你要賣的東西。
二是認可點。市場接受程度。就是成交的可能性。
三是普及點。就是能夠迅速地、大面積地被認可的賣點。
所有的難點,就在普及點上。
市場普及面的對接,需要一個標準時間。常態是三年,周轉期是五年。
如果你不知道哪怕一個辣醬,都要賣到三年才會形成影響,指望一炮而紅,那你的資源儲備,就可能因為嚴重不足而半道崩俎。
知道由此三年或者5年的規律,就不會焦慮驚慌。這三年或五年,你要等的是準備不足的競爭對手們,紛紛倒在前行的路上,等你的氣勢,逐漸養成。
4,人生成就,靠的是智慧和耐性。
智慧知道事情會經歷哪幾個階段,周期有多長。
耐性就是等待這個時間到來。
5,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前一句,是在知道事情漫長周期的情形下,不緊不慢地先打造好賣點,維護認可點。后一句,其實就是耐心等待事業這株樹,開花結果。
這期間最需要的是溫和與淡定,而不是什么驚人的能力。
《人性實驗: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1,人生就是這樣,越上行,越艱難,越墮落,越悲慘。
無論你還是別人,目前的位置之時個暫時的階段,自卑沒必要,不卑不亢更重要。
你不是這世界的中心,永遠要以平和之心待人,萬不可毫無理由的凌駕于他人之上。
呵護那些正在努力的朋友,體諒那些日漸下滑的故人,人生沒有貴賤之分,所有人終將在野心盡頭重逢。唯有盛年的努力與堅持,才能夠讓我們見證任性的價值。
《想當然是靠不住的,還是要思考》
《跨不過去的是茍且,跨過去的是遠方》
1,同樣的努力,也要拼品質。低質量的努力,不過是茍且。高質量的努力,意味著詩和遠方。同樣的付出,當機會來臨時,更高品質的努力,更有勝算。
2,詩和遠方,是你人生的夢想與為之付出的努力。這是那些不相信努力會讓然變的優秀的人,無論如何也想不通的道理。
詩和遠方,意味著我們知道確定性的規律而努力,知道不確定的規律而耐心守望。
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這里:希望與等待。
《持續的好運是一種能力》
1,智慧、能力、眼光
當你以一生為周期,看到的是時代和人性,看到的是規律。
當你以十年為周期,看到的是常識與規則變化。
當你以三年或五年為周期,看到的是膽識和眼光。
當你以一年為期,就會相信天賦和能力。
當你以天為單位,什么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奇跡和運氣。
2,存在感是自我賦予的。要獲得存在感,就必須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事業。
要做事。
做事需要的是長思維。思維越短平快,失落感就越強——因為時距太短,難以捕捉到機會點。
足夠長的做事思維,能夠改善我們的大腦,讓我們考慮更為長遠的規劃。當我們向十年后的目標行進,謀事布局時,就不會因為今天未獲得回報而耿耿于懷。
維謀事者有格局。高度也好,眼光也罷,就看我們把思維聚焦在哪里。
《年輕只是資本,成熟才意味著機會》
1,還沒有成熟的人,是聽不進去別人的話的。他們只是更急切的想要表達自我。
青春期的年輕人,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這壓力來自于他們內心急切表達自我的欲望,與表達勇氣的欠缺。
2,真正的表達高手,不發一語,讓對方盡情地說。讓對方說爽了,他整個人,都是你的了。
同理,如果你肯讓這個世界對你表達,世界表達爽了,這個世界就完全屬于你。
《不要讀書讀到蠢》
1,功利導致了無法想象的短視。
第一,最具價值的閱讀,恰恰是毫無意義的。閱讀的最高境界,是享受生活,體驗生命的快樂。
第二,閱讀是對新世界的觀察。
第三,只有通過廣泛的閱讀,才能開啟你的大腦。
2,不要讓自己讀書讀到蠢,敞開你的心扉,睜開你的眼睛,享受、觀察、豐富自己。
第三章
1,情商是我們對自己及他人情緒的認知和把控,慢慢學習讓自己呈現最美好的一面,也努力讓對方呈現出足夠的善良。
第一,你要意識到,如果你遭遇麻煩,可能是你出了問題。麻煩,多是由不滿的積累而形成的情緒爆發,如果單純就事說事,你會感覺到好委屈,而對方則更加憤怒,后果一定是大家都不喜歡的。
第二,你要知道,妨礙我們人生的,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一些極細微的小枝節。你也不需要活得憋屈痛苦,只要學會管理自我與他人情緒,就足夠了。
第三,情緒管理,只是個小習慣,不需要那么費力。
第四,說話時凝視對方的眼睛,然后再學會用肢體語言安撫對方的情緒。
2,《愛護朋友,別讓他蹬鼻子上臉》
要呵護友情,就一定不能讓朋友心里有欠缺,情感有失落。利益說在明處,回報重于獲得。自重者人重,自明者人名。
3,在平凡的理論,一旦為自身所掌握,就立即會成為江湖必殺利器,再也不能小覷。
【所以掌握,使用才是根本】
4,用微笑對待別人,用自嘲對付自己
陷入想象中,越想越憤怒,最后被自己的想象氣炸了。
一要認識所謂贏,不過是輸的積累,必須要有輸的勇氣和承受力,學會自嘲以擺脫尷尬。
二要有一種成長意識,知道自己是輸著長大的。
三是要知道這個社會的規律,如果成功是一座山,嘲笑就是這座山的深厚根基。
四,用微笑對待別人,用自嘲對付自己,沒有邁不過去的坎兒。
五,知道自己的脆弱,因而知道別人也不過如此。大家都是玻璃心,hi 要你比別人稍微堅強那么一點點,就很容易贏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