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覺前,我刷了幾集《我的前半生》,這部劇根據亦舒的同名小說改編。
原著小說,我早已看完了,當時還是挺震撼的,“你的生命很長,沒有人為離婚而死,你還要為將來的日子打算。”就這樣,羅子君離婚后,一切回到原點,重新開始,有了自己的事業,也遇到了喜歡的男人。
這部劇的背景已經改變了,故事的框架還是原來的,但里面的事情和個別人物有所變化,這樣的改編沒什么不好,這樣看起來,更加接地氣。
這部劇的背景從香港換到了上海,很熟悉的感覺,那些高樓大廈就是上海的陸家嘴地區。還有馬伊琍和她媽媽上海味的普通話:“你曉得哇。”
不過關于羅子君的人設,有點不太舒服。
原著里的羅子君,是一個學歷過硬,英文流利,衣著品位高雅,生活精致的優秀女人。也許因為脫離社會被事業成功的老公嫌木訥無趣,但她絕對不是一無所知的潑婦。
馬伊琍扮演的羅子君,是挺作的,逛街,穿8萬定制的鞋子,懷疑老公會被年輕的女孩勾走。這部劇開篇,羅子君在商場逛街,撞見了老公帶著實習生挑項鏈,她立馬沖過去,全然不顧腳上的兩只鞋子不一樣。
她一邊拉著老公秀恩愛,一邊記著宣誓主權,表面上談笑自如,回到店里,趕快給閨蜜唐晶打電話,要她幫著調查實習生的底細。
晚上,老公晚回家2個小時,羅子君打了幾十個電話跟閨蜜抱怨,懷疑老公可能和實習生互訴衷腸去了,并且還覺得保姆針對她,對她狠三狠四的。
她的閨蜜唐晶道出了真相:“對于主婦太太來說,老公出軌等于天要塌。”
羅子君一開始以為老公出軌的對象會是年輕的小姑娘,最終發現,是一個帶著孩子的平凡普通的婦女,長得也不夠漂亮。
唐晶的男朋友說:“只要跟她是不一樣的,萬般皆有可能。……誰要娶了這樣的老婆,沒有外遇,才是奇跡。”
陳俊生也曾承諾要養羅子君一輩子,可正像他說的一樣,誰都不是圣人。當初承諾時,他是真心的,可是現在心變了,自己在這段婚姻感覺不快樂也是真的。
羅子君的作和單純,我們都看到了。無疑她也是幸運的,至少還有朋友肯幫忙。
出軌這件事情,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不是正確的,但離婚的權利是我們每個人都有的。
對于現代女性,難道男人不可依靠了嗎?
我認為不能因為婚姻可能存在風險,就對婚姻絕望。如果有男人依靠,不也是一件很不錯的事情嗎?大家在一起互相支持,組建家庭,一起把生活過好。
我和幾個朋友經常調侃,老公是干什么的?用來干活的。我們請別人幫忙,還要顧慮很多,過后還要還人情,而自家老公不會。
和幾個朋友聚會時,我看她們打電話就樂死了,“老公,幫我去門衛那里取快遞。”“我可能晚點回去,記得檢查孩子作業。”......
我一個大學同學,老公工作特別自由,可以在家里辦公,但早晨一定會起來給她準備早餐,并且開車送她上班,就是為了讓她在路上能夠多睡一會。
同學家境很好,她不上班也沒關系,何況工資勉強夠她一個月零花錢,但她特別堅持,工作也很努力、認真。
其實,作為女性,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經濟上,我們可以依賴男人。就拿房子來講,并不是誰都能夠努力賺一套房子,老公家的房子也可以住呀。只要兩個人感情好,哪有那么多不好的結局,尤其有了孩子后,兩個人的聯系更加緊密。
可是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男人不能是唯一的依靠。
如果你有很好的家庭,父母可以給你足夠的依靠,你自己不努力也沒關系;但對于我們大多數女性而言,尤其多子女中重男輕女的家庭,只能靠自己。
一個女人,人格獨立、經濟獨立時,她在感情中才不會患得患失。每天有那么多工作要處理,她也不會胡思亂想;更重要的是可以不脫節,保持與社會發展一起進步。
一個女人有了自己的焦點,就不會只盯著男人和孩子,這對一家人都是好的。
還有女人有了錢,就有了底氣,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自然,她也不會抓住可能失去的安全感。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不是特別有錢的富二代,即使你家境很好,經濟條件優越,那也是父母或丈夫辛苦打拼來的,他們為了你的優渥生活,每天都頂著巨大的工作壓力。就像我們常說的,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哪怕是掙1000塊錢,也是為這個家做貢獻,也能體現出你的價值感。
有一年,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做了著名的《娜拉走后怎樣》講演,并一語道破殘酷的現實:娜拉出走以后“或者也實在只有兩條路:不是墮落,就是回來”。
的確,女性只有出去工作,參與了社會生活不把自己局限在小家庭里,不把婚姻當成女人唯一的職業,才有可能真正獲得解放和自由。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可是有些夢,非醒不可,就像陳俊生提出離婚,羅子君再也沒辦法做美滿幸福家庭的美夢了。
當羅子君沒有辦法,不得不同意離婚時,公婆立即站在了她的對立面,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同時,她接到了陳俊生律師的邀約,并且咄咄逼人,勸她放棄孩子的撫養權,說一個家庭主婦沒有辦法承擔孩子的生活和教育,會導致孩子的生活水平下降。
這個時候,羅子君因為沒有工作,變得非常被動。靠男人要賭一個前提,他永遠愛你,不離不棄,而這個決定權不在女人手里。
在原著《我的前半生》里,羅子君在外工作一年后,“這一年來在外頭混,悟得個真理,若要生活愉快,非得先把自己踩成一塊地毯不可,否則總有人來替天行道,挫你銳氣。”
“在外頭討生活,人的心腸會一日硬似一日,人怎么對我,我怎么對人。”
社會是最好的學校,在這里我們會變得堅強。與其擔心丈夫出軌,倒不如好好經營自己,在殘酷社會里錘煉自己。
當然,我們也不要極端,你自己獨立了,至于和男人怎么相處都是形式的問題了,有男人可以依靠,那就適當去依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