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為什么要使用泛型
1.類型參數的好處
類型安全:泛型的主要目標是提高 Java 程序的類型安全。通過知道使用泛型定義的變量的類型限制,編譯器可以在一個高得多的程度上驗證類型假設。沒有泛型,這些假設就只存在于程序員的頭腦中(或者如果幸運的話,還存在于代碼注釋中)。
消除強制類型轉換:泛型的一個附帶好處是,消除源代碼中的許多強制類型轉換。這使得代碼更加可讀,并且減少了出錯機會。
Java語言引入泛型的好處是安全簡單。泛型的好處是在編譯的時候檢查類型安全,并且所有的強制轉換都是自動和隱式的,提高代碼的重用率。
二、定義簡單的泛型類
泛型類的定義比較簡單,如下便可以定義一個泛型類,在實例化泛型類的時候必須指明泛型的具體類型。
public class Pair<T>{
private T first;
private T second;
public Pair(){
first = null;second = null;
}
public T getFirst(){
return first;
}
public T getSecond(){
return second;
}
public void setFirst(T newValue){
first = newValue;
}
public void setSecond(T newValue){
second = newValue;
}
}
泛型在使用中還有一些規則和限制:
- 泛型的類型參數只能是類類型(包括自定義類),不能是簡單類型。
- 同一種泛型可以對應多個版本(因為參數類型是不確定的),不同版本的泛型類實例是不兼容的。
- 泛型的類型參數可以有多個。
- 泛型的參數類型可以使用extends語句,例如<T extends superclass>。習慣上成為“有界類型”。
- 泛型的參數類型還可以是通配符類型。例如Class<?> classType = Class.forName(Java.lang.String);
泛型類可以定義多個類型變量,例如
public class Pari<T,U>{
...
}
三、泛型方法
Java中的泛型方法相對復雜一點,在調用的時候需要指明泛型類型
定義泛型的語法:
調用泛型的語法:
定義泛型方法時,必須在返回值前邊加一個<T>,來聲明這是一個泛型方法,持有一個泛型T,然后才可以用泛型T作為方法的返回值。注意:類型變量放在修飾符的后面,返回類型的前面。
既然是泛型方法,就代表著我們不知道具體的類型是什么,也不知道構造方法如何,因此沒有辦法去new一個對象,但可以利用變量c的newInstance方法去創建對象,也就是利用反射創建對象。
泛型方法要求的參數是Class<T>類型,而Class.forName()方法的返回值也是Class<T>,因此可以用Class.forName()作為參數。其中,forName()方法中的參數是何種類型,返回的Class<T>就是何種類型。在本例中,forName()方法中傳入的是User類的完整路徑,因此返回的是Class<User>類型的對象,因此調用泛型方法時,變量c的類型就是Class<User>,因此泛型方法中的泛型T就被指明為User,因此變量obj的類型為User。
四、類型變量的限定
我們都知道在方法前指定了<T>,那么就是說這個泛型類型和類定義時的泛型類型無關,所以可以在普通類中定義泛型方法,泛型可以限定類型變量必須實現某幾種接口或者繼承某個雷,多個限定類型通過&分隔,如: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 T min(T[] a)...
對泛型進行限制,使其只有集成或實現Comparable的類才能使用該方法
(1) ? extends X:表示類型的上界
特點:
- 限定 ? 為 X 的子類型,但不知道是哪個子類型
- 可以安全的訪問數據,訪問X及其子類型
<T extends BoundingType>
T表示綁定類型的子類型,T和綁定類型可以是類或者接口。
一個變量或者通配符可以綁定多個限定,用“&”分開
T extends Comparable & Serializable
若T的限定類型是類,則有且最多只有一個,且放于接口前面
五、泛型代碼和虛擬機
Java虛擬機是不存在泛型類型對象的,所有的對象都屬于普通類,甚至在泛型實現的早起版本中,可以將使用泛型的程序編譯為在1.0虛擬機上能夠運行的class文件,這個向后兼容性后期被拋棄了,所以后來如果用Sun公司的編譯器編譯的泛型代碼,是不能運行在Java5.0之前的虛擬機的,這樣就導致了一些實際生產的問題,如一些遺留代碼如何跟新的系統進行銜接,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先了解一下虛擬機是怎么執行泛型代碼的。
1.類型擦除
類型擦除指的是通過類型參數合并,將泛型類型實例關聯到同一份字節碼上。編譯器只為泛型類型生成一份字節碼,并將其實例關聯到這份字節碼上。類型擦除的關鍵在于從泛型類型中清除類型參數的相關信息,并且再必要的時候添加類型檢查和類型轉換的方法。
虛擬機的一種機制:擦除類型參數,并將其替換成限定類型,沒有限定類型用Object代替
public class Period<T extends Comparable<T> & Serializable> {
private T begin;
private T end;
public Period(T one, T two) {
if (one.compareTo(two) > 0) {begin = two;end = one;
} else {begin = one;end = two;}
}
}
//擦除后
public class Period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private Comparable begin;
private Comparable end;
public Period(Comparable one, Comparable two) {
if (one.compareTo(two) > 0) {begin = two; end = one;
} else {begin = one; end = two;}
}
}
Java泛型的處理幾乎都在編譯器中進行,編譯器生成的字節碼是不包涵泛型信息的,泛型類型信息將在編譯處理是被擦除,這個過程即類型擦除。通常情況下,Java是通過以下方式處理泛型:Java編譯器通過Code sharing方式為每個泛型類型創建唯一的字節碼表示,并且將該泛型類型的實例都映射到這個唯一的字節碼表示上。將多種泛型類形實例映射到唯一的字節碼表示是通過類型擦除(type erasue)實現的。
Code sharing:對每個泛型類只生成唯一的一份目標代碼;該泛型類的所有實例都映射到這份目標代碼上,在需要的時候執行類型檢查和類型轉換。
注意:
當存在情況:class Interval<T extends Serializable & Comparable> ,原始類型用Serializable替換T,在有必要的時候向Comparable強制類型轉換,為了提高效率,應該將沒有方法的接口放在列表的后面。
類型擦除帶來的靈異問題:
- 無法用同一泛型類型的實例區分方法簽名
public class Erasure{
public void test(List<String> ls){
System.out.println("Sting");
}
public void test(List<Integer> li){
System.out.println("Integer");
}
}

- 不能同時catch同一泛型異常類的多個實例
- 泛型類的靜態變量是可以共享的
import java.util.*;
public class Static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GT<Integer> gti = new GT<Integer>();
gti.var=1;
GT<String> gts = new GT<String>();
gts.var=2;
System.out.println(gti.var);
}
}
class GT<T>{
public static int var=0;
public void nothing(T x){}
}
//輸出2
2.翻譯泛型表達式
Couple<Employee> couple = ...;
Employee wife = couple.getWife();
擦除后,getWife()返回的是Object類型,然后虛擬機會插入強制類型轉換,將Object轉換為Employee,所以虛擬機實際上執行了兩天指令:
- 1.調用Couple.getWife()方法。
- 2.將Object轉換成Employee類型。
3.翻譯泛型方法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T>> max(T[] arrays) {... }
擦除后成了:
public static Comoparable max(Comparable[] arrays) {... }
public class Period <T extends Comparable<T> & Serializable> {
private T begin;
private T end;
public Period(T one, T two) {
if (one.compareTo(two) > 0) {begin = two;end = one;
} else {begin = one;end = two;}
}
public void setBegin(T begin) {this. begin = begin;}
public void setEnd(T end) {this. end = end;}
public T getBegin() {return begin;}
public T getEnd() {return end;}
}
public class DateInterval extends Period<Date> {
public DateInterval(Date one, Date two) {
super(one, two);
}
public void setBegin(Date begin) {
super.setBegin(begin);
}
}
DateInterval類型擦除后,Period中的方法變成:
- public void setBegin(Object begin) {...}
而DateInterval中的方法還是:
- public void setBegin(Date begin) {...}
所以DateInterval從Period中繼承了 public void setBegin(Object begin) {...}而自身又存在public void setBegin(Date begin) {...}方法,用戶使用時問題發生了:
Period<Date> period = new DateInterval(...);
period.setBegin(new Date());
這里因為period引用指向了DateInterval實例,根據多態性,setBegin應該調用DateInterval對象的setBegin方法,可是這個擦除讓Period中的 public void setBegin(Object begin) {...}被調用,導致了擦除與多態發生了沖突,怎么辦呢?虛擬機此時會在DateInterval類中生成一個橋方法(bridge method),調用過程發生了細微的變化:
public void setBegin(Object begin) {
setBegin((Date)begin);
}
有了這個合成的橋方法以后,code07中對setBegin的調用步驟如下:
1.調用DateInterval.setBegin(Object)方法。
2.DateInterval.setBegin(Object)方法調用DateInterval.setBegin(Date)方法。
發現了嗎,當我們在DateInterval中增加了getBegin方法之后會是什么樣子的呢?是不是Peroid中有一個Object getBegin()的方法,而DateInterval中有一個Date getBegin()方法呢,這兩個方法在Java中是不能同時存在的,可是Java5以后增加了一個協變類型,使得這里是被允許的,看看DateInterval中getBegin方法就知道了:
@Override
public Date getBegin(){ return super.getBegin(); }
這里用了@Override,說明是覆蓋了父類的Object getBegin()方法,而返回值可以指定為父類中的返回值類型的子類,這就是協變類型,這是Java5以后才可以允許的,允許子類覆蓋了方法后指定一個更嚴格的類型(子類型)。
總結:
- 1.記住一點,虛擬機中沒有泛型,只有普通的類。
- 2.所有泛型的類型參數都用它們限定的類型代替,沒有限定則用Object。
- 3.為了保持類型安全性,虛擬機在有必要時插入強制類型轉換。
- 4.橋方法的合成用來保持多態性。
- 5.協變類型允許子類覆蓋方法后返回一個更嚴格的類型。
六、約束和局限性
1.不能使用基本類型實例化泛型
不能使用基本類型作為類型參數,因為擦除之后,可能會是Object類型,Object類型是無法存儲基本類型的
2.運行時類型檢查只適用于原始類型
- 使用getClass會返回一個原始類型,比如Object;
- 使用instanceof和強制轉換都會出現錯誤和警告。
if(a instanceof Pari<String>) //Error
Pair<String> p = (Pair<String>) a;//Error
Pair<Employee> employee = ...
Pair<String> stringPari = ...
if(employee.getClasss()==stringPari.getClass())//返回true
3.不能創建參數化類型數組
不能實例化參數化類型數組,可以聲明變量:Pari<String>[] table,只是不能new,這樣做是為了保證數組的安全,因為在類型擦除的時候會變為Object,防止數組可以add任何元素進去。
Pair<String>[] table = new Pair<String>[10];//Error
4.不能實例化類型變量
類型擦除會將T修改為Object,而new Object()是不被允許的,可以通過反射來實例化一個泛型對象。
public Pair(){
first = new T();
second = new T();
}
5.不能構造泛型數組
因為類型擦除,不允許實例化一個泛型數組,防止add的時候出現ArrayStoreException。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 >T[] minmax(T[] a){ //Error
T[] mm = new T[2];
...
}
如果想實例化泛型數組,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解決:
- 通過反射來解決
public static <T extends Comparable> T[] minmax(T ... t){
T[] mm = (T[]) Array.newInstance(a.getClass().getComponentType(),2);
}
七、通配符類型
通配符類型中,允許參數類型變化,前面的 ? extends X,可以讓編譯器知道只需要某個X的子類型,拒絕傳遞其他特定類型。
1.通配符超類型限定
表示類型的下界,格式是:? super X。
特點:
1、限定為X和X的超類型,直至Object類,因為不知道具體是哪個超類型,因此方法返回的類型只能賦給Object。
2、因為可以向上轉型,所以作為方法的參數時,可以傳遞X以及X的超類型。
3、作為方法的參數時,可以傳遞null。
作用:主要用來安全地寫入數據,可以寫入X及其超類型。
/**
* ICE
* 2016/10/17 0017 14:12
*/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 a = new A();
B b = new B();
C c = new C();
D<? super A> d = new D<>();
Object o = d.get();
d.set(a);
d.set(b);
d.set(c);
d.set(null);
}
}
class 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A{}";
}
}
class B extends 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B{}";
}
}
class C extends 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C{}";
}
}
class D<T> {
public void set(T t) {
}
public T get() {
return null;
}
}
2.無限制
無限定不等于可以傳任何值,相反,作為方法的參數時,只能傳遞null,作為方法的返回時,只能賦給Object。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 d = new D<>();
Object o = d.get();
d.set(null);
}
}
class 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A{}";
}
}
class B extends 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B{}";
}
}
class C extends A {
@Override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return "C{}";
}
}
class D<T> {
public void set(T t) {
}
public T get() {
return null;
}
}
有什么作用呢?對于一些簡單的操作比如不需要實際類型的方法,就顯得比泛型方法簡潔,可以這樣說:如果是“讀”操作 則需要限定 上邊界,如果是寫操作則需要限定下邊界;而無限定通配符表示只讀,不能進行增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