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姆先生
1月29日下午,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發生老虎傷人事件,致一人死亡。
根據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管委會官微于當日晚11時許發布的消息。
死者張某未購票入園,從動物園北門西側翻越3米高的動物園外圍墻。
又無視警示標示鉆過鐵絲網,再爬上老虎散放區3米高的圍墻,(圍墻外側有明顯的警示標識,頂部裝有70厘米寬網格狀鐵柵欄)而進入的老虎散放區。
在新春佳節之際,發生一起如此駭人聽聞的慘劇,的確令人唏噓。
在網游同情、悲憫或質疑、譴責死者的悲慘遭遇及逃票的行為時。
無疑也是為人們敲響警鐘:佳節出行,必當遵守規則,保持警惕,切忌為了蠅頭小利而將自身置于危險之中。
同情悲憫遭難的死者,是人性;譴責憤慨死者的行為,是道理。
在眾多的評論中,敬畏規則、維護規則的網友占據了話題討論的主流。
畢竟,在當今社會,規則當道。人性無法治理一個國家,規則卻可以。
人存在于社會中,好比齒輪在運轉的機器中。
每一枚齒輪都按照既定的規律軌跡運轉,遵守和共同維護統一的標準及準則,這臺機器才能運轉良好、生生不息。
倘若有一枚齒輪“生銹”了,脫離了既定的軌跡,它不僅會被“淘汰”,也會影響到周圍其他齒輪的運轉,進而拖慢機器的運轉速度。
這就是為何人們出行要遵守紅綠燈等交通規則,等待取餐、上車要遵守排隊的規則,入園賞景要遵守購票的規則。
因為規則幫助人們維持公序良俗,規則也幫人們規避傷害、減少風險。
對于如今網友在“是否應該擊斃老虎”一事上爭論不休。
我們認為,搶救遇難者為第一要務,雖然老虎這類猛獸對自身的領地意識較強。
上前撕咬遇難者為天性使然,但為了使遇難者盡快虎口脫險,老虎也只能接受“枉死”的命運安排了。
新京報評“寧波老虎咬人”事件時寫道:
死者已矣,殷鑒猶在。寧波這起老虎咬人事件,責任仍待理清,也必須廓清,但其隱喻仍具有警示性——敬畏規則,往往也是種自我保護的方式,規則意識缺失背后連著的,往往是災禍之始。
敬畏規則,便是敬畏生命,勿把生命當兒戲,勿使行為脫常軌。
“空悲切”是最大的冷漠,講規則是最好的悲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