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養成,應該叫更替才對,不同時期習慣有不同的好處。
閱讀,小時候家里沒有電視,家里有一臺紅燈牌收音機,那是自己最好的獲取外界信息的工具了,上學前聽少兒節目,慢慢的上學了,也開始聽一些評書,楊家將,白眉大俠,三俠劍,等并為之著迷,中午放學回家很少出去,開始抱著收音機聽,二三十分鐘很快就過去,再聽下一個。晚上放學也是和朋友們玩一小會兒,到點就回去聽,這應該是閱讀的初始吧。 ? ? 慢慢的認字了,可是農村少的可憐的課外讀物,到四五年級才有小伙伴的父母從外面帶一兩本故事書看,有一次我在上課時看借到的書,還被同學舉報,結果就是書被沒收,自己回家問爸媽要錢賠人家。
后來慢慢的也開始看些小說和一些短篇文章的,確從來沒有想過為什么閱讀,要讀些什么書,養成什么樣的閱讀的習慣。往往是看過就看過了,從沒有與那本書成為要好的朋友,最近一年通過閱讀,知道了自己原來一直是停留在娛樂閱讀,和舒適區學習,所以花費的時間精力,確很少看到個人認知水平的提高和知識積累的進步。
閱讀習慣更替
1有目的閱讀替換無目的流浪式閱讀
2與好書做朋友,遇到值得讀的要深交,替換過路式交往,(真正值得做朋友的并不多,參考李笑來朋友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