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有什么新的娛樂方式,能讓年輕人暫時放下手機,與人交流?
那“劇本殺”必定榜上有名。
作為一種能夠進行角色代入,并具有推理性質的聚會游戲,如今在年輕人當中非常火爆。
但隨著市場的發展,劇本殺仿佛慢慢變了味。
近日,在杭州西溪濕地的一棟別墅內,舉行了一場特殊的“捆綁”主題劇本殺活動。
這場活動聚集了20多位具有“特殊癖好”的人員,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捆綁”劇本殺。
而負責整體策劃的是三名上海男子,分別是29歲的吳某某、41歲的李某甲、52歲的唐某某。
雖說年齡跨度如此之大,但卻一點也沒妨礙他們的默契配合。
在劇本殺活動中,吳某某提供道具、布置場地、現場講解活動規則、主持活動、捆綁、授意專門攝影師現場拍照等。
而李某甲、唐某某則根據吳某某授意,活動前負責召集參與者,活動中負責捆綁。
據警方報道,活動場面十分激烈:
有人站著,有人躺著,還有人被綁著....現場各種道具遍地都是。
讓人直呼震驚!
然而,更震驚的還在后面。
這三名上海男子,不止一次組織劇本殺活動。
江浙滬一帶的別墅、酒店、村里……幾乎都成了他們聚眾上演劇本殺的場所。
如果不是被抓,足跡踏遍大江南北,相信也指日可待了。
最終,檢察院對組織“劇本殺”的三人提起了告訴:
以“聚眾淫亂"罪,追究了三人的刑事責任。
判處唐某某有期徒刑八個月,李某甲、吳某某有期徒刑七個月。
這三名上海男子,終究為自己的特殊癖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而事情曝光之后,瞬間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有的網友表示大為震撼,
還有網友調侃他們“真會玩”。
然而,隨著輿論的發酵,越來越多的網友開始把矛頭直接指向了三人“y亂”的載體——劇本殺:
“這玩意早晚會變成兇器。”
這樣的懷疑,看似莫名其妙,其實有跡可循。
劇本殺成為約p載體,是真實存在的現狀,而且并非個例。
這一切,還要從劇本殺的“社交屬性”開始說起。
交友、脫單、釋放天性……這是當代年輕人最真實欲望的表達。
而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社交的基礎上。
劇本殺作為一種需要多人協作的游戲,可以幫助那些孤獨的年輕人:
在從拼場的陌生人中找到朋友、戀人甚至是p友。
據一位劇本殺資深玩家所說,
有些人玩劇本殺,目的就是為了撩妹。
在劇本殺開始之前,有些男生會直截了當地詢問主持人,
“妹子好看嗎?不好看我可不玩。”
正是基于這樣的目的,劇本殺儼然成了一個大型相親現場。
遇到看對眼的,就會賣力表演。
智力、體力,表達能力……輪番上陣,爭取留下一個好印象。
還能以“下次約著一起玩”為由,順利拿到對方的聯系方式。
擺脫了傳統相親“無話可說”、“無事可做”的尷尬模式。
除了兩個陌生人之間的有效連接,劇本殺還是打破曖昧期的最佳方式。
“想了解一個人?帶他去玩劇本殺。”
作為一項社交游戲,劇本殺也像一面鏡子,折射出不同人的性格。
在劇本殺中,會涉及到一個人的表達能力、推理能力等,從中能夠大致判斷出來一個人的性格。
這時候再來看彼此之間適合戀愛、交友,相信會更加準確。
所以說,劇本殺的社交屬性,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年輕人“交友脫單”的需求。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這種毫無規則管制的交友方式,就容易發生混亂。
而市場的不斷擴大,更加放大了這一點。
據統計,2019年一年,劇本殺的線下門店便從年初的2400家增加到了年底的12000家。
2020年疫情后,“劇本殺”迎來暴發。
目前已有超過6500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包含“劇本殺、桌游”等字眼。
隨著市場擴大,用戶基數變多之后,劇本殺從一個偏向“推理”的小眾游戲一躍成為“社交”為主的大眾游戲。
沖著“社交屬性”去玩的玩家越來越多,就導致了“社交屬性”產生的價值被大大提高。
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隨后一些強調互動、搞曖昧甚至擦邊球的“情感本”、“情s本”就越來越多了。
一些商家會在游戲環節,設置暴力、靈異、s情擦邊球等元素。
而有的商家的劇本直接“涉黃涉暴”。
更令人震驚的是,一些劇本殺商家還推出了“陪玩”服務。
一個17歲的高中生,就為了玩一些“擦邊本”,把父母準備給他出國留學的30萬元,揮霍一空。
僅在一家店里,這個高中生前前后后就花了數萬元:
加店里“女p”微信要500元;“女p”陪玩每小時100元,晚上每小時160元;
在陪玩過程還要打賞“女p”888元、8888元;晚上與“女p”一起KTV娛樂費用更貴....
許多商家還會效仿酒吧夜店的營銷套路:
找一些漂亮的女孩“走穴”,當劇本殺的“托”。
畢竟有美女就有了流量。
這些美女每天穿梭在不同的劇本殺店,按照營業額拿返點,也是賺的心滿意足。
就這樣,很多時候劇本殺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黃本殺”。
頗為諷刺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確實“救活”了不少商家。
玩家們沉溺于這種刺激的享受中,而商家依仗著這種方式,賺的盆滿缽滿。
如今,借著“劇本殺”的名義進行線下各類約P頻發:
再加上各種劇本殺沉迷上癮事件的負面影響,
現在的劇本殺被定義成一個“人人喊打”的游戲。
但實際上,劇本殺起初應該是好評大于差評的。
它創造了一種新型社交方式。
對長期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來說,是一種擺脫孤獨感,尋找滿足感的全新體驗。
這些人有的是為了殺時間,有的為了消弭城市生活的壓抑,有的想跳出重復無數遍的日子,體驗另一種速生速死的人生。
玩家通過語言、表情、談吐、肢體動作等表演,以“故事”的呈現方式來玩“游戲”。
玩家們不僅可以鍛煉邏輯思維、社交能力、反應能力,還能學習到化學知識、物理知識、歷史、醫學常識等等……
所以,好的劇本殺所帶來的正面價值,是難以想象的。
但現在,出于市場的選擇,導致“s情本泛濫”,劇本殺也慢慢“變質”,就陷入了一種破圈迷境中。
為了迎合玩家的低級需求,市場就難以獲得健康有序的發展。
當劣幣逐良幣,必然加劇不良競爭,陷入惡性循環:
玩家們貪圖低級趣味,享受感官上的刺激和歡愉,沉迷上癮,精神萎靡。
商家陷入不健康的成長狀態,營銷手段越來越低下,口碑一落千丈……
遺憾的是,現在的劇本殺行業,還缺乏切實有效的管制。
目前,我們只能寄希望于玩家們自我意識的覺醒。
只有跳脫出“cj”、“情s”的桎梏,才能讓劇本殺回歸到純粹的社交游戲,而不是約p神器。
相信到那時,劇本殺真正的價值,才會被體現。
這是一個相互成就的過程。
或許需要經歷漫長的等待,也可能明天就有成效。誰又能真正知道呢?
而對于我們來說,千萬不要貪圖低級趣味,享受感官上的刺激和歡愉,總有一天,那會毀掉我們。